楊尚忠
摘要:在城鄉發展的大背景下,農村建設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從城鄉發展的角度來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必須以鄉村發展為中心,結合鄉村發展的實際情況,在建設過程中,城鄉政府部門必須相互配合,提高規劃過程的效率和可操作性,現鄉村振興戰略。
關鍵詞:城鄉規劃;鄉村振興;戰略
城鄉規劃是指各級政府對農村交通、居民消防、生態居住環境建設、空間規劃和自然資源的合理、經濟利用,體現生態環保理念。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必須認識到城鄉發展不僅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而且體現其公共政策屬性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需要各部委研究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發展規劃,并根據國家總體方針對發展規劃進行優化。
1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基本概述
1.1戰略目標和重點
所謂城鄉規劃,就是地方相關產業機構和服務部門合理利用城鄉資源,滿足人們多樣化的需求。通過協調城鄉、社會和自然的關系,實現土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空間結構的合理布局。鄉村振興是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提出的未來鄉村發展方向[1]。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不僅明確了工業繁榮、生態宜居的總要求,同時也總結了未來農村規劃的實際內容,以促進新農村建設,最終為實現預期的產業效益創造有利條件。
1.2戰略重要性
一是科學把握鄉村振興的整體性。當前,我國正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道路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進入21世紀的目標,面臨著更加復雜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與此同時,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逆轉了農村生產生活方式,農業、農村和農民的工作發生了深刻變化。沒有農業和農村的現代化,就不可能實現國家的現代化,必須始終把解決“三農”問題放在首位,推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環境和農村文明建設,積極推進農村治理體系和可管理性現代化,加快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2]。
二是把扶貧開發與鄉村振興結合起來。目前我國在消除貧困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農村建設中仍存在薄弱環節。比如工業發展基礎薄弱,給貧困人口帶來持續收入增長的能力不足。因此,我們必須通過科學規劃,促進產業和基礎設施的可持續發展,并積極推動形成良性互動的模式。
三是鄉村振興要與發展循環經濟緊密結合,農村是全縣經濟發展的薄弱環節,振興縣域經濟。
2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規劃的轉型發展趨勢
2.1以人為本
農村以人為本的產業轉型發展可以立足于居民的需求,合理配置資源,建立和諧的人地關系,有利于增強農村活力,農村土地利用必須考慮到經營主體和經營目標的多樣性。改善農村生活,必須向農民提供豐富的公共服務和基礎設施,同時,要特別重視優化居住環境,保護環境,改善農村居民的居住環境,維護工業、建筑和生態平衡,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
2.2保留自身特色
農村的發展不能一成不變,城市的發展模式不能照搬,農村的發展和轉型也不能重復。我們應該從農村的實際出發,創造獨特的農村產業,以農村自然資源為基礎,樹立現代化理念,以最先進的技術推動產業創新。通過參與鄉村規劃,了解地方和區域特色,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民,堅持農業、文化、旅游相結合,打造獨具特色的創新產業,既能滿足農村居民的物質需求,又能豐富農村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3城鄉規劃視角下的鄉村振興需要解決的問題
3.1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欠發達,制約了產業的興旺
在農村經濟發展動力不足的今天,特別是在農村青年勞動力大規模外流、人口老齡化的情況下,合作組織顯得尤為重要,城鄉規劃必須尊重相稱原則,反映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本質和服務。當前,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鄉村振興進程面臨著機遇和重大挑戰,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城鄉協調是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之一,通過統籌城鄉,建立農民專業協會促進產業發展,更好地解決農民的生活問題,實現農村經濟發展的目標。
3.2沒有優化功能布局
在農村發展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具體的建設規劃,國家的建設就會變得一團糟,導致土地使用粗放。在一些地區,地方基層政府會采取一切措施避免這種情況,禁止任何形式的建設,這使得改善農村功能更加困難。城鄉規劃的重點是因地制宜地振興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和城鄉發展目標,優化鄉村功能布局[3]。
4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路徑解析
4.1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和公共服務保障能力
人是城鄉規劃實施的關鍵因素,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保障,優化農村人口素質水平是正確認識鄉村振興、有效實施城鄉規劃的關鍵措施。在農村建設中,除了市政基礎設施的建設外,公共服務設施的建設也尤為重要。公共服務設施包括商業、文化、教育和金融設施,公共服務的平等可以通過土地和稅收優惠吸引社會的廣泛參與。隨著公共服務水平的提高,農村第三產業也將得到極大的發展,這將有利于農村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以滿足鄉村振興的需要。鄉村振興從城鄉發展的角度出發,協調城鄉發展,將現有政策與農村資源相結合,建設經濟文化產業。
4.2集體產權制度的深化改革
為了提高城市建設效率,農村人口的涌入增加了城市建設中的就業需求,農村建設受到環境和經濟條件的限制,受意識提升能力等因素影響,建設數量不足。即使派人參與農村建設,也會因為工資和技術水平的缺乏,而使農村建設停滯不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重視農村建設,需優化和完善現有的集體產權制度和城鄉雙向流動機制。
4.3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效率
從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現狀來看,天然氣、飲用水安全、污水、垃圾處理等建設相對薄弱,農村建設面臨諸多障礙。在此基礎上,城鄉發展必須提高基礎設施建設效率,擴大基礎設施建設范圍,確保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因此,各部門需要改變傳統的認識和做法,加大資金投入,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充分規劃必要的城市基礎設施,為農村人口創造更加舒適的居住環境,增強人們的意識形態。
4.4促進農業現代化與新型貿易形式同步發展
要提高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必須結合農村現有資源,發展特色產業,堅持特色產業發展。一是實施農業供給改革,實現農業現代化,相對單一的傳統生產方式已不能滿足當前農村建設的需要,經濟效益也不高。因此,有必要改革傳統的生產方式、經營觀念和行動觀念。此外,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有利于農業生產經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和綜合管理。第二,發展電子商務、旅游等新興企業。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行業在城市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方便了人們的購物,也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發展。
此外,農村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支持和保障,城鄉規劃應合理利用現有資源。根據周圍環境,建設旅游景點、賓館和餐廳,使人們能欣賞到美麗的風景,更好地了解當地的文化和風俗,促進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最后,人口密度低的農村地區有利于光伏技術的發展,而太陽能資源的合理利用不會對環境構成嚴重威脅;然而,光伏技術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利用光伏技術促進農村地區的和諧發展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4]。
5結束語
近年來,在城鄉一體化進程加快的產業背景下,新農村建設的質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其目的是加快農村經濟的發展,提高國民經濟水平,但在建設和發展新景觀的過程中,由于一些不可控的因素,農村建設的質量與規劃目標之間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文從幾個方面對規劃目標進行了比較和分析,以提高農村建設質量,促進國民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陸海濤.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路徑[J].質量與市場,2021(09):137-139.
[2]楊旭東.用科學規劃引領鄉村振興[J].云嶺先鋒,2021(04):28-29.
[3]周敏.城鄉規劃視角下鄉村振興的實現路徑分析[J].房地產世界,2021(11):41-44.
[4]李慧.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鄉村規劃與生態修復策略探討[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0(1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