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技術、人才、資金和數據等要素是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主要短板。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必須激活數字創新體系,加大資金支持,創新數字人才培養體系,強化數據支撐等。
關鍵詞:數字經濟;發展;要素保障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引擎。據中國信通院測算,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為38.6%。今后要從技術、人才和資金等多方面強化要素保障支撐,加快發展數字經濟。
一、制約數字經濟發展的要素保障短板
調研中,我們發現專業人才和資金等要素制約,仍然是困擾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
一是技術支撐的創新源動能不足。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占GDP比重為2.4%,科技創新能力不強。很多科研成果轉化率不高,數字產業技術創新成果轉化服務體系還不健全。科技型企業研發支撐能力建設不夠,企業平均研發經費支出占主營收入的比重、孵化器和眾創空間培育新經濟的能力和水平較低。
二是專業人才短缺。調研中發現,企業急需既懂大數據分析技術又懂相關業務知識、既有互聯網思維又理解制造業痛點的復合型人才,在市場上招聘有3年以上經驗的跨界融合型人才困難很大。一方面,由于城市規范和地理位置等諸多因素影響,人才、政策等要素支持不足,企業對技術人才的吸引力相對不強,導致高科技人才數量偏低。另一方面人才流失嚴重,高校畢業生留在本地的比重不斷下降,本地高校和職業技術類學校的學科專業有待更新調整等。造成我市專業人才特別是信息技術人才匱乏,智力支撐不夠。
三是資金支持力度不大。現有的資金扶持方式單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等對數字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用發揮不夠,缺乏扶持發展的專項資金,對企業數字化改造的補貼還不多。對國家、省級扶持政策的梳理和利用還需進一步加強,數字產業或項目的配套資金不足,鼓勵和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的力度不夠等。
四是缺乏統一管理。數據資源管理分散,長期以來垂直的信息化體系,形成了各部門條塊分割的信息孤島,由于數據開放缺乏至上而下的執行標準、開放標準,各部門不知道應該開放什么,開放到程度等,數據開放仍需層層審批,嚴重阻礙數據的開放與共享。
二、進一步強化數字經濟發展的要素保障
要按照“要素跟著項目走”的思路,從技術、資金、人才、數據、土地等方面,向數字經濟相關的項目和企業傾斜,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要素保障。
(一)激活數字創新體系。一是打造創新支撐體系。圍繞區域主導產業鏈條,發揮行業協會協調作用,建立“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政產學研資用相結合”的應用開發生態及創新支撐體系,開展生產環節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和應用技術創新,為“數字產業化”提供知識和技術源頭供給,推動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嫁接改造傳統產業。二是加強產學研用融合,搭建科技創新平臺。建立以技術共享為核心的公共技術研發平臺,全面深化與在遼“國字號”科研院所及知名企業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合作,切實發揮高校研究院等外腦作用,探索“產學研融創”深度合作方式,努力把院校的科技成果、創新人才轉化為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的生產要素。
(二)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在支持產業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建議“不搞大水漫灌,要做精準滴灌”。一是加大政策資金扶持,安排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數字經濟發展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和應用示范的支持力度。對國家、省、市級試點示范項目或企業給予獎補。對獲得各級互聯網APP優秀解決方案的給予獎勵。二是積極幫助產業數字數字化技術改造企業申請數字經濟發展試點示范、科技重大專項資金等支持,從而激勵和引導企業自主加強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加企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潛力。三是拓寬投融資渠道。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基金對數字經濟發展的支持和引導作用,鼓勵各類金融機構針對數字經濟發展項目的特點,設立優惠利率信貸專項,探索以供應鏈金融等方式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數字經濟建設項目單位申報地方政府專項債券,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專項債券安排項目的配套融資支持。
(三)創新數字人才培養體系。一是構建數字人才專屬評價體系。要以區域五大主導產業數字化進程中需求的工業+互聯網數字化人才等為主攻方向,建立數字人才需求目錄和人才數據庫,構建既適合地區數字經濟發展又具有較強吸引力的人才專屬評價體系,不斷吸引年輕數字化人才來營創業、留營生活。二是持續加強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積極與增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等數字領域相關專業的高校建立對口聯系,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產教融合聯盟和人才培育基地,以穩就業等方式,吸引高校數字專業人才畢業生在營創業創新,夯實營口數字經濟發展人才基礎。
(四)強化數據支撐。一是成立大數據管理部門,負責制訂實施區域大數據戰略規劃和政策措施,統籌管理區域大數據工作。二是加強數據資產管理,推進數據資源確權、數據質量管控、數據價值評估、數據資產折舊和增值的管理,積極推動數據資產化進程。建立公共數據資源運營機制,完善公共數據運營服務平臺,通過購買服務、政策扶持等方式引導企事業單位利用公共數據進行應用示范,帶動各類數據資源的增值開發利用。三是推動建設數據交易平臺,試點設立數字資產交易中心,形成數據資源交易和定價機制,開展數據衍生產品交易試點和數據交易平臺建設,支持引導電信、金融、交通、信用、消費互聯網、工業互聯網等數據密集型行業平臺和企業積極參與數據要素市場交易。四是統籌做好數據開發利用、隱私保護和公共安全,解除數據流通后顧之憂。
(五)確保土地與用能需求。要加強數字經濟相關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資源的重點保障,將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優先保障5G等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和數字經濟園區的土地指標供應和使用,對特別重大的項目用地指標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直供解決。優先保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用能需求,合理調整能耗指標,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領域予以傾斜支持。確保土地和電力等匹配給大項目、好項目,匹配給有潛力、有前景的企業。
參考文獻:
[1]耿志云.數字經濟關鍵要素解讀[J].科學24小時. 2019年Z1期
作者簡介:趙丹(1967- ),女,遼寧營口人,中共營口市委黨校行政管理教研部,職稱: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是區域經濟學。
中共營口市委黨校行政管理教研部 遼寧 營口 11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