惲洪英
摘要:現代折紙是上世紀在日本誕生的一種新型折紙,在堅持一紙成型,不裁不剪,不粘不貼的原則之上,實現了比傳統折紙逼真得多的表現效果。隨后現代折紙在西方發達國家收到愛好者的熱烈歡迎,過幾十年的發展現代折紙技術發展到前所未有的境界,折紙已經真正成為一門獨特的藝術。折紙活動可以把各種抽象的概念和方法,貫穿于具體形象的操作之中,既滿足了學生好奇、好動、愛探索和模仿的心理特點,又能使學生在折紙活動中獲得成功和滿足,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觀察、注意、思維、動手想象等能力的發展。
關鍵詞:現代折紙;信息技術;融合
一、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導入,激發學習動力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那么如何創造教學情景呢?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知識和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如在學習日本著名折紙大師神谷哲史的“現代折紙--紙鶴”這一課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關于紙鶴的圖片、故事等圖文資料,可以看到,現代折紙已經向仿真的方向發展。這只紙鶴不僅還原了修長的頸、尾巴、腿和豐滿的羽毛,甚至連立體的腹部也表現了出來,使我們可以仰視觀賞它。這讓學生看后驚嘆不已、震撼人心、樂趣無窮。然后讓學生講講你所知道、所觀察的螳螂是怎樣的。這些信息資源既營造了良好的氛圍,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又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
觀看微視頻,自主學習探究
現在折紙技術過程比較復雜,如折出螳螂需要94步,稍不注意就要重新來過,這對學生的自信心打擊較大。因此,如果將制作過程分步驟、階段錄成微視頻,這就容易化解難度,也符合00后學生的心理特點。
上課前將相關學習資料和作業要求發到QQ群或“極域教室”教師端發給學生。這里面既有主要材料和工具的準備,如,彩紙、直尺、鉛筆等,還要有視頻、圖片等影像資料,其中包含了“翻轉、折點、拉伸、扭曲”等操作重難度,學生可反復觀看,操作,直到弄懂、學會。教學時間由校本課程一周僅有的45分鐘,擴展到了學生課后的業余時間,有利于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與達成。
三、利用信息平臺解答各種疑惑,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通過小組團隊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學習的策略,它有利于促進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小組合作學習是當今中小學常見的學習方式,在我校開展較早,學生掌握較為熟練,運用效果較好。在學習“螳螂折紙”這一課時,我按照學生性別、學習能力、知識水平和技能的高低,合理分組并提出任務要求:
1.所有小組成員閱讀本課的教學流程(紙質稿);
2.各組確定一位組長和網絡聯絡員,并建立小組QQ群;
教師在合作學習中至關重要。教師是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對學生學習目標的達成效率、合作學習的效果等都可以進行有效控制和保證。如:教師通過平臺,動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答疑解惑,動態生成教學資源庫;可以確立和不斷調整學習目標、教學方法,及時講解要點,布置任務、解答疑點、檢查成果等。另外,教師要對小組合作的成員進行明確分工,讓他們完成任務時,有組織、有目的、有分工、有協作,充分發揮合作學習的優勢。
四、共同交流展示,互相評價激勵
在小組合作中,成員(學生)一方面可以將其在學習過程中探索、發現的信息、成果、心得等學習資料與小組同伴共享;另一方面,在學習的過程中,個體成員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商討、爭論辨析等形式對操作流程中的困難進行充分論證。利用網絡平臺交互式的學習方式,進行互評、送花、點贊,選出優秀的作品進行欣賞、點評,大家可以結合自己或他人的作品和學習過程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觀點,甚至某些觀點可以設置權限,以保障個人隱私。
基于信息技術融合下的合作學習,提高了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有利于發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協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個體間相互包容能力等,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不斷拓寬折紙操作技術方案,以期達成學習目標的最佳途徑,以期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小組合作學習的評價方式有:情感體驗評價、激勵性評價、過程性評價、糾正性評價、師生評價、生生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作為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折紙校本課程,更應關注過程性、激勵性、情感體驗等體驗方式,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成長學習過程,幫助和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有利于教師對教學的反思與成長。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于教學,從最初的多媒體到現在的網絡遠程教育、數字化校園、智慧課堂,3D打印,從微課、翻轉課堂、慕課到釘釘直播,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不斷深入。這就為現代折紙技術進入中小學課堂創造了有利于條件,開辟了廣闊空間。在信息技術這片希望的“田野上”,現代折紙必將開出最美的“花朵”。
參考文獻:
【1】周燕.當信息技術走進折紙——淺談信息技術在折紙活動中的運用[J].新課程(上),2015(10):149-149.
江蘇省常州市西夏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