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
摘? 要:紅色美術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之一,彰顯了紅色文化中立黨為公、堅定理想、艱苦奮斗、百折不撓、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的革命精神。本文對新時代紅色美術文化融入美術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進行探索,認為紅色美術文化是當代大學生美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育人功能,傳承紅色美術文化可以增強文化自信。本文認為,紅色美術文化融入美術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為: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紅色美術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17-0145-05
紅色美術文化是中國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美術文化[1],具有深刻的時代烙印。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實踐中形成的內容生動豐富、形式多樣的藝術形式,它既是中國革命和建設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歷史的真實記載和形象資料。中國共產黨歷史上重要的人物和歷史事件都在紅色美術文化上有所呈現。紅色美術文化,既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美術文化[2],又包括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及改革開放新的歷史階段中弘揚革命精神、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美術文化,彰顯了紅色文化中立黨為公、堅定理想、百折不撓、艱苦奮斗、敢為人先、自強不息、無私奉獻的革命精神。
在新時代,紅色美術文化的內核更加具有歷史的厚重感和時代的鮮活性,仍然保持著較強的教育意義與先進特征,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最為重要的資源之一。作為美術院校,將紅色美術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充分挖掘紅色美術文化的育人價值,讓學生在強化專業的同時更深入地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史,有利于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精神,端正其思想,增強其文化自信。
一、新時代大學生需正確價值觀的引導
新時代有新的發展機遇,同時意味著新的問題和挑戰,也對大學生思政工作有著新的要求。
“誰的青春不迷茫”曾一度成為網絡流行語,也是當代大學生精神世界的寫照之一,站在校園向社會過渡的十字路口,充滿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渴望,也容易受到多元化價值觀的影響和沖擊。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呈現出多樣化特點,甚至部分學生受到西方不良思潮的影響,出現錯誤的價值觀念,如功利心態、拜金主義、損人利己思想等。將積極向上、正能量滿滿的紅色美術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緊迫而現實的重要課題。
互聯網快速發展,當代社會娛樂八卦、獵奇信息等充斥著網絡,可能會讓部分大學生迷失在毫無營養的信息中,出現自我意識過剩、責任意識不強、集體主義精神缺乏等問題。紅色美術文化正應時代需求,能夠增強學生的集體意識、愛國主義意識和責任意識。
目前,大學生抗壓、受挫能力有待加強,大學生心理問題日益受到關注。紅色美術文化教育能夠通過鮮活的事例教育引導學生直面挫折,提升抗壓力和逆境應對能力。
二、新時代紅色美術文化融入美術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價值探索
(一)紅色美術文化是當代大學生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做好美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審美心理,提升學生的思想境界,培養學生濃厚的民族情感,增強學生繼承中國優秀文化藝術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紅色美術文化是美育教育的重要資源和內容,如胡一川創作的黑白木刻《到前線去》、沈堯伊的油畫作品《革命理想高于天》等,紅色美術文化以其強烈的視覺沖擊、愛國主義情感和革命精神深深地感染著一代代的有志青年不斷向前奮進。雖然革命時代已經遠去,但革命時代可歌可泣的紅色美術文化作品依然散發著光和熱,指引著一代代年輕人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奮進。美術院校大學生結合專業優勢,通過紅色美術文化的觀摩、學習賞析,不僅能夠體會蘊藏在作品中的偉大的革命精神和蓬勃的生命力,還可以進一步堅定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并增強歷史責任感,將個人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聯系起來,在學習紅色美術文化的同時接受一次較為深入的美育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夠進一步實現求真、求善、求美的統一。
(二)深挖紅色美術文化的育人作用
紅色美術文化是一部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歷史長卷,彰顯著中國共產黨人的紅色氣質。紅色美術文化能夠為立德樹人、鑄魂育人發揮一定的夯實精神供給平臺的作用,有著獨具特點的育人功能,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動又重要的教育資源之一。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部分流于說教,教育內容有些過于理論化和空洞化[3],缺少鮮活生動的題材,而紅色美術文化中所承載的歷史事件、英雄人物,以充滿張力和視覺沖擊的方式躍然眼前。尤其是一幅幅革命志士為推翻帝國主義統治、推翻封建主義壓迫、建立新中國所做出斗爭和犧牲的畫面,結合其獨特的歷史背景或曲折坎坷的奮斗歷程,具有較強生動性和感染力,在某種程度上可以為思政教育提供形象具體的教育素材,更好地發揮紅色美術文化的育人功能。
紅色美術文化在抵制錯誤思潮中的作用也不可小覷。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物質文明有了顯著提高的同時也需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在互聯網高速發展的當下,生活與互聯網密切相關,西方不良思潮的入侵,悲觀、消極情緒等很可能影響當代學生的精神狀態和判斷力,成為侵蝕精神文明建設的“軟刀子”。而紅色美術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寶貴財富。翻開卷帙浩繁的紅色美術文化篇章,其中有掙脫敵人鎖鏈的抗爭、堅韌不撓的敵后作戰、為革命赴死的大無畏歷史人物等等,這些歷史、人物、精神被美術創作記錄下來,沒有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而這些筆觸表現出來的紅色美術文化對消除負面情緒,矯正錯誤思想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作為美術院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深刻理解和把握紅色美術文化的精神實質,讀懂紅色美術文化,從我做起,勇擔時代使命,不負教書育人的使命。
(三)傳承紅色美術文化,增強文化自信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制度”,這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定的文化自信和價值觀自信[1]。紅色美術文化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1],美術院校應積極傳承紅色美術文化,堅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增強文化自信。對美術院校學生來說,學生在學習紅色美術文化時,可加強相關專業理論的學習和實踐,運用專業知識和對紅色美術文化的領悟,從歷史的角度上去了解歷史的進程、把握時代的脈搏、將自己的前途和命運置身于偉大的時代潮流中去,在社會實踐中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投入精力創作出扎根于生活和人民的積極向上的具有生命力的作品,為時代立碑樹傳,增強文化自信。
三、紅色美術文化融入美術院校大學生思政教育的路徑探索
(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必要環節[4],紅色美術文化能夠為高校思政教育實踐教學提供內容豐富的素材,在傳統的思政課堂之外,美術院校可以充分立足于院校實際,將紅色美術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實踐教學。
一是可以開展各具特色與紅色美術文化相關的主題創作活動,發揮美術院校學生優勢。紅色美術文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資源,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艱苦奮斗教育的價值源泉,而具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日見證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的光輝歷史和豐功偉績,紅色美術文化形象地記錄了這些內容,因此可結合具有教育意義的紀念日制定創作展覽主題,例如選擇五四青年節、七一建黨節、八一建軍節、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改革開放紀念日、國慶節等,讓思政教育貫穿全年;此外,還可以發揚紅色美術愛國畫家以畫筆為武器的愛國奉獻精神,結合當下時事熱點開展主題創作活動,例如在全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進行“戰疫”主題創作,聚焦抗洪搶險,舉行“抗洪救災”主題創作,在藝術創作中激發學生勇擔時代使命,保家衛國的赤子之情。
二是可以組織學生到紅色美術文化基地進行實地調研,參觀考察紅色美術展覽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例如廣東作為中國近現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具有得天獨厚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優勢,高校可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帶領學生參觀與美術相關的革命博物館、革命紀念館,使學生在參觀過程中能夠身臨其境地學習黨的歷史、革命精神,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在紅色美術文化的熏陶之下,發展創作思維。
(二)融入校園文化建設,潛移默化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校園文化為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臺[4]。紅色美術文化資源可以以多種多樣的形式融入校園文化,營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圍,潛移默化引導學生進一步堅定理念信念,逐步提高思想政治素養。一是融入校園物質文化。校園環境、景觀等能夠體現校園物質文化,因此紅色美術文化可以根據校園建設實際情況,融入校園環境、景觀等設計當中。例如,按階段或主題挑選紅色美術作品,在美術院校學生當中征集優秀設計創意,將紅色美術作品與學生創意相結合,制作成海報、手抄報等張貼在教學區或宿舍區宣傳欄,或運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制作視頻宣傳材料,利用校園多媒體設施循環播放,形成一道既有藝術氛圍又有教育意義的風景線,將紅色美術文化浸潤到教學或生活的周邊環境,讓學生耳濡目染地接受紅色美術文化的熏陶。
二是融入校園文化活動。美術院校可以開展有關紅色文化知識的校園比賽活動,適當激發學生良性競爭意識[5],采取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開展多姿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紅色美術文化融入活動主題當中。合唱、墻繪、舞蹈以及情景劇等,都是常規又普遍受到學生歡迎的活動形式,如開展紅色美術文化宣傳教育月活動,以胡一川創作黑白木刻《到前線去》、羅工柳創作的黑白木刻《馬本齋將軍的母親》、詹建俊的油畫作品《狼牙山五壯士》、王征驊創作的《武昌起義》《南昌起義》等紅色美術作品為基礎,通過學習賞析理解,讓學生扮演紅色美術作品中的人物,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主動學習紅色美術文化知識,促使學生自覺深入學習理解紅色美術文化所包含的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進一步堅定理念信仰,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三是融入校園文化傳播新媒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微信、微博、抖音等日益成為校園文化傳播的新媒介,微信公眾號、微博轉發、抖音直播等傳播方式時效性相對較高,成本較低,能夠展現豐富而又多樣的內容,受到當代學生群體的歡迎。美術院校可以將紅色美術文化融入到微信、微博等新媒介,例如,定期制作紅色美術主題創作展覽宣傳公眾號,開展線上互動紅色美術文化知識競答,抖音直播講解紅色美術作品賞析,利用官方微博宣傳紅色美術文化知識。加大紅色美術文化宣傳力度,讓學生在日常手機網絡互動中就能夠隨時隨地學習相關知識,增強文化自信,提升學生思想政治素養。
(三)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作為傳授紅色美術文化的主體,學校應針對思政教育工作者開展有關紅色美術文化的學習活動,加強思政教育工作隊伍建設。一是可以借助美術院校的教師資源優勢,邀請紅色美術文化研究方面的知名學者或專家,將紅色美術文化融入思政工作者崗前培訓或日常培訓,例如,定期開展專題講座,講述紅色美術作品相關知識,重視對學生紅色美術作品鑒賞能力的提升,定期進行考核,提高教育教學水平。二是鼓勵思政工作者進行紅色美術文化相關的科學研究,在將紅色美術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研究中,提高他們對紅色美術文化理解和認同程度,條件成熟時還可帶領學生參與研究,例如,帶領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等,更好地引導學生領悟紅色美術文化中的革命精神,培養藝理兼通的高素質人才,教育他們成長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參考文獻:
[1] 吳繼金,周國琴. 紅色美術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 紅色文化學刊,2019(01):88-94.
[2] 周國琴,吳繼金. 紅色美術文化是愛國主義的教育資源[J]. 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9,39(01):67-73.
[3] 孔祥慧. 用紅色文化引領大學生思政工作[J]. 人民論壇,2019(07):128-129.
[4] 范方紅.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下,2017(03):73-75.
[5] 郭培榮,徐永超. 紅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與路徑[J]. 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08):75-76.
(薦稿人:王子成,暨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責任編輯:鄒宇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