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周刊
魯迅,一個熟悉又遙遠的詞。每個中國學生,讀書時都有過“默讀并背誦魯迅全文”經歷。
但離開學校后,魯迅就逐漸成為一個遙遠的代名詞。在這個幾分鐘就能快速看完一部電影的時代,閱讀都已經成了稀罕物,更何況佶屈聱牙的魯迅,真的有年輕人愿意看嗎?
這個問題,B站UP主智能路障也許能給你答案。
他在B站更新的魯迅系列,時長往往幾十分鐘,內容硬核,卻播放量過百萬。

萬萬沒想到,年輕人居然喜歡在B站讀魯迅。
“大家好,我是UP主智能路障,今天講一講魯迅。”
2020年9月,智能路障在“圍爐夜話”欄目,第一次推出談魯迅專題。
在此之前,智能路障是個游戲UP主,視頻的主要內容是揭露游戲圈黑幕。從游戲轉型講魯迅的原因倒也簡單:讀書時他討厭魯迅,等到20多歲時重讀,又驚為天人,想跟大家重新介紹一番。
按照智能路障的計劃,魯迅系列會做五六期,也沒指望著能有多高的流量。點開他的視頻,最直觀的感受就是時間極長。
事實上,除了第一期節目外,智能路障的解讀魯迅系列,時長都在20分鐘以上。2020年11月講解《狂人日記》那期,甚至達到了驚人的56分鐘,比一節語文課還長。
正如路障本人所說,魯迅是個誰都能講,但很少有人能夠講好的人。想要重新解讀魯迅,必然要深度挖掘,加入大眾不常接觸的細節,這也就意味著,視頻的時間無限拉長。
在“3秒定生死,7秒必轉折”的短視頻時代,這樣的慢節奏顯得格格不入。
難怪連粉絲都替他著急,勸他不如將視頻分期發,增加播放量。
無論從何處看,智能路障的視頻,處處都與這個流量時代相悖。
可誰承想,他的魯迅系列從第一期起,就獲得了300多萬播放量,比平時高了一倍。
視頻播出后,智能路障獲得了一眾好評,粉絲還給他起了個稱號:魯迅區UP主。
學生黨看到智能路障的視頻,更是如獲至寶,如同打開新世界。
原本拖后腿的時長和內容也被觀眾自動忽略。反倒是不少人在評論區留言,看智能路障講魯迅,不知不覺一個多小時就過去了,絲毫沒有察覺到時間的流逝。
就這樣,這檔原定只講五六期的節目,一再加更,如今已經出到了十幾期。
而智能路障也靠著對魯迅的深度講解,成為200多萬粉絲的B站百大UP主。
這一切不禁讓人感嘆:魯迅究竟蘊藏著怎樣的生命力,穿越百年時空依舊能讓人欲罷不能?
在中國,但凡接觸過中小學教育,魯迅是絕對逃不過的。
據統計,現行的7種初中語文教材中,魯迅作品平均入選數6.57篇。魯迅作為當代語文三大魔咒之一,曾讓無數學生見之發愁:一怕文言文,二怕寫作文,三怕周樹人。
這倒不難理解。限于課堂時間,大家能接觸到的魯迅,往往是那個“橫眉冷對千夫指”的作家。形象一旦嚴肅起來,學生們離他的距離自然就遠了。
而智能路障則提供了另一個視角:作為凡人的魯迅,他的一生是怎樣的。
講《藤野先生》時,智能路障會從魯迅艱難的求學經歷講起。
魯迅赴日留學期間,因反感其他中國留學生的風氣,只身前往仙臺求學,可他日語不好,學的還是術語頗多的醫學,住不好吃不好,還經常被日本同學排擠。
這些經歷,在他的文章《藤野先生》中,只是一筆帶過、語焉不詳的背景。但只有了解這些背景才會知道,當魯迅遇上對自己倍加關心,時常幫自己修改講義的藤野先生時,那種難言的感動。
智能路障還會講魯迅不完美的感情生活。
原來,鐵骨錚錚如魯迅,也會被家人催婚。在母親的蒙騙下,魯迅從日本歸來與朱安成婚。可朱安從未讀過書,兩人毫無共同話題。婚后朱安常年獨守空房,成了一場婚姻悲劇。
對于這個妻子,魯迅既厭惡其帶來的包辦婚姻,卻又同情她被傳統封建禮教束縛。
有了這層關系,自然就不難理解,日后魯迅為何能夠創造出經典舊式婦女形象“祥林嫂”。
關于魯迅的罵戰,智能路障甚至還看熱鬧不嫌事大,給幾場惡戰梳理了脈絡。
就比如魯迅《華蓋集續編》中那篇《我還不能“帶住”》,若是尋常看書,看到這篇雜文定會滿腦莫名其妙,心想又是李四光,又是徐志摩的,到底在整些什么名堂。
但聽完智能路障的梳理,便會發現,原來魯、李兩人早已隔空吵架許久。后面徐志摩出來當和事佬,便被氣頭上的魯迅一通臭罵。看似嚴肅的魯迅,其實還是個性情中人。
在智能路障的解讀下,魯迅被“去符號化”,讓觀眾看到了他的一體多面,既熟悉又陌生。
想要讀懂一個人的文章,最好的方法是了解他一生經歷了什么。
當魯迅的一生徐徐展開時,原本顯得晦澀的魯迅文章,似乎也就沒那么難懂了。
回到最開始的問題:現在的年輕人,還愿意讀魯迅嗎?
其實,智能路障的走紅早已證明,魯迅并非那么遙不可及的存在。
魯迅到底有多受到年輕人的歡迎呢?簡單說一個數據:迄今為止,B站有1.36萬條視頻跟魯迅有關,總播放量達1.7億次,是整個B站最受歡迎的作家。
只是,相較于課本里那個嚴肅認真的魯迅,B站的魯迅形象更加多樣。他既是名震海內外的大文豪,也是懟天懟地的吐槽十級選手,甚至被網友意外開啟音樂人屬性。
在人們的慣常認知中,網絡視頻更多地與娛樂、消遣聯系在一起。但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是,視頻很可能會替代文字,成為大眾深層次認知理解這個世界最主要的途徑。
就像智能路障一樣。過去大家對魯迅的印象只是幾篇要考的課文,而在他的視頻中,很多人才真的懂了和愛上這位偉大的作家。
在這種存在形式中,魯迅的名字獲得了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