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衛芝 馬小芳

摘要:目的:研究輸血護理規范化管理在血液病輸血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血液病輸血的患者200例進行研究,采用計算機隨機奇偶數字分配法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行護理規范化管理,對比護理效果。結果:實驗組不良反應低,P<0.05。結論:對血液病輸血患者實施護理規范化管理可提高患者治療效果,減少輸血相關并發癥,為患者提供安全的輸血治療環境,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值得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輸血護理;規范化管理;血液病;不良反應
對于貧血或急危重癥血液病患者而言,輸血治療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縮短患者的急救時間,還與患者的生存質量、預后效果存在著密切的聯系[1]。為了有效提高輸血護理質量,減少護理過程中患者人身安全的風險,本文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200例患者進行研究,對比分析輸血護理規范化管理對患者輸血安全性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血液病輸血的患者200例進行研究,采用計算機隨機奇偶數字分配法分為兩組,每組100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實驗組行護理規范化管理,對比護理效果。實驗組男女58:42,年齡20-68歲,平均(35.25±11.74)歲;對照組男女55:45,年齡21-67歲,平均(32.22±11.33)歲,一般資料P>0.05。
1.2方法
血型鑒定、抗體篩查和交叉配血試驗,嚴格按照廠家說明書和《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進行操作。試驗組和對照組均采用去白紅細胞懸液輸血:劑量2-4U,1次/d。且輸血過程中做好信息記錄,對患者生命體征進行觀察等。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健康宣教、飲食宣教等、預防性教育等,實驗組行護理規范化管理:(1)在進行輸血前準備時,需要嚴格核實各項器械與藥品,保證輸血前準備的精致性與細致性,為輸血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護理人員在進行輸血前,需要對輸血方案進行全面的了解,并于輸血全程,全程檢查器械是否連接合理,確保各項儀器處于正常運行的狀態。(2)輸血前需對患者的信息進行全面的核實,避免因信息錯誤而導致的輸血護理風險。(3)提高操作的精細度。護理人員在輸血的日常護理工作當中,應當嚴格按照輸血護理的規范流程與標準進行高質量的護理工作。對導管進行相關的維護,在輸血前后都要使用脈沖式沖洗的方式進行沖管,定時檢查穿刺部位的情況,觀察導管是否出現脫落、滲液、出血以及紅腫等情況,如果出現上述異常情況,要及時的更換導管,避免出現嚴重的感染。在拔管的時候嚴格按照要求進行,避免出現失誤。(4)輸血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各項指標進行密切的觀察,若患者出現異常的情況應立即上報主管醫師對患者進行救治處理,避免意外情況的發生。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不良反應。
1.45數據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將納入數據,t值檢驗通過(x±s)表示;x2值檢驗通過率(%)表示,判定統計學差異的標準為P<0.05。
2.結果
實驗組不良反應低,P<0.05,詳見表1:
3.討論
輸血是臨床治療貧血患者的常用輔助治療手段,輸血治療的作用在于改善患者的血容量,從而有效預防患者發生休克及血液凝固障礙等情況,幫助患者有效維持生命體征,為患者后續的治療奠定良好的基礎,提高臨床急救效果[1-3]。護理規范化管理主要是指以患者的實際需求為基本出發點,重視基礎護理,全面實施責任護理制度,進一步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提高護理服務水平,從而給患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服務模式。在輸血護理中采用護理規范化管理,可幫助患者了解相關的疾病以及輸血需要注意的事項,提高配合度;輸血時增加巡護的次數,避免患者出現不良反應;定期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和知識的培訓,不僅能夠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水平,還可為患者提供安全的輸血環境,進而提高輸血效果。通過本文論述可知,實驗組不良反應低,P<0.05。
綜上所述,對血液病輸血患者實施護理規范化管理能夠提高患者的輸血治療效果,建議臨床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朱群卉,張青,張研,等. 輸血護理規范化管理對血液病輸血患者預后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 臨床輸血與檢驗,2019,21(5):548-552.
[2] 張穎,唐雪,張立秋,等. PDCA循環在縮短血液病房輸血等候時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23):1801-1804.
[3] 姜慶芳,王愛紅. 持續質量改進在醫院輸血病歷管理中的應用[J]. 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28(12):182-184.
(吳忠市人民醫院 寧夏吳忠 75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