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娟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纖維化測定方面應用彈性成像技術的臨床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資料,將其作為觀察組。再選擇30例肝臟功能正常且體健的志愿者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進行血液檢測,檢查的生化指標包括:總膽紅素(TB)、谷丙轉氨酶( ALT) 、谷草轉氨酶( AST) 、谷酰轉肽酶( GGT) 、堿性磷酸酶( ALP) 、透明質酸( HA) 、總膽汁酸( TBA) 以及FibroScan(彈性成像技術)檢測值( FS) ;另外還要比較兩組的BMI 值和肝/脾 CT檢查結果。結果:兩組在血液檢測生化指標和BMI 值方面相比無統計學差異(P>0.05); 但兩組在彈性成像技術檢測值及肝/脾 CT檢查結果相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與健康人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體檢生化指標中變化比較早且快的是彈性成像技術檢測值。它與患者脂肪肝進展程度密切相關,隨著脂肪肝嚴重程度增加,肝臟開始發生纖維化。為測定脂肪肝患者肝臟纖維化程度,應用彈性成像技術能更準確地反映肝臟纖維化的進展過程。
【關鍵詞】彈性成像技術,非酒精性脂肪肝,纖維化,臨床價值
0 引言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的損肝因素所致的脂肪性肝病,以肝細胞內脂肪過度沉積為主要臨床特征,胰島素抵抗和遺傳易感性與其密切相關。
彈性成像技術是一種新興檢測技術。該技術于1991年由Ophir等最早提出。它將獲取的生物學材料的彈性信息轉換成圖像展示出來,便于醫生進行鑒別診斷組織的材料力學特征,進而根據組織的軟硬程度判斷相應組織或器官可能發生的病理變化及其病變部位、性質和大小。在臨床應用中,彈性成像技術主要應用于軟組織器官的疾病診斷。彈性成像技術具有操作簡便、定位明確、損傷小且無輻射等優點廣泛應用于臨床。在肝病的檢測中也可應用此技術,為探究其臨床價值,特進行此次實驗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2月期間在我院收治的3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臨床資料,其中包括18例男性和12例女性,年齡區段為22-56歲,平均年齡為(40.25±5.36)。將其作為觀察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診斷標準均遵循在2010年由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修訂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斷指南》中關于脂肪肝的相關臨床診斷標準。再選擇30例肝臟功能正常且體健的志愿者,其中包括16位男性和14女性年齡區段為20-52歲,平均年齡為(38.35±5.48)。將其作為對照組。所有選取的患者均符合。志愿者在參與研究前均已體檢,主要針對肝臟疾病進行各項生化數據檢查,確保肝臟功能正常且未見其他嚴重疾病。參與本研究的患者及志愿者均對本研究完全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研究對象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臨床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受檢者均進行血液檢測,檢查的生化指標包括:總膽紅素(TB)、谷丙轉氨酶( ALT) 、谷草轉氨酶( AST) 、谷酰轉肽酶( GGT) 、堿性磷酸酶( ALP) 、透明質酸( HA) 、總膽汁酸( TBA) 以及FibroScan(彈性成像技術)檢測值( FS) ;另外還要比較兩組的BMI 值和肝/脾 CT檢查結果。血液生化指標檢查均可采用自動生化分析儀進行測定。MBI由患者準確的身高和體重根據計算得出,計算公式為體重(kg)/身高(m)2。肝/脾CT需進行影像學檢查得出報告。FibroScan 檢測值應用 FibroScan 檢測機器檢測。檢測部位在被檢者的右側,第7~8肋間取腋前線至腹中線部分,要求連續檢測 10 次取檢測中位值作為最終檢測結果,單位為(kpa)。
1.3 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的統計學方法,用均數 ± 標準差來表示; 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的統計學方法,用率來表示。記錄兩組所得的指標數據,應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若結果P<0.05則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受檢者各項血液生化指標及BMI值檢測結果比較
兩組受檢者各項血液生化檢測結果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兩組受檢者BMI值相比差異不明顯(P>0.05),兩者均不具統計學意義。
2.2兩組受檢者各項肝臟指標檢查結果比較
兩組受檢者透明質酸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肝 / 脾 CT 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觀察組 FibroScan檢測值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詳見表 2。
3 討論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全球化的發展,人們的飲食習慣發生改變。飲食追求色香味俱全的同時肥胖也隨之而來。如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已成為歐美等發達國家和我國富裕地區慢性肝病的重要病因,普通人中發病率已高達10%-30%,并且數字在不斷增加。生活節奏的加快使得快餐行業和外賣事業風生水起,肥胖已經成為了全球化流行趨勢。曾有學者預測,未來十年非酒精性脂肪肝將取代病毒性肝炎成為我國的第一大肝病。隨著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發病率的升高[2],脂肪肝纖維化程度的檢測方法應用的也隨之增多。為追求損傷程度更小的檢測方法,彈性成像技術的應用次數也開始增多。從本次研究結果看,彈性成像技術不僅不會對機體造成額外損害,而且能準確反映出脂肪肝纖維化程度。
參考文獻:
[1] 唐少珊 , 趙國家 , 王一嬌 , 等 . 超聲彈性成像評價大鼠脂肪肝分級的應用價值 [J]. 臨床肝膽病雜志 ,2013,29(4):282-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