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產品品種結構直接影響產品的綜合邊際貢獻率,進而影響企業的保本點,最終影響利潤的高低。確定合理的產品品種結構,是改善企業盈利狀況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實踐中企業必須綜合考慮供、產、銷等各方面的有關因素,科學調整品種結構,適當增大邊際貢獻率較高的產品的銷售比重,降低邊際貢獻率較低的產品的銷售比重,以提高企業的綜合邊際貢獻率水平,達到降低企業保本額、提高利潤的目的。
關鍵詞:保本分析;產品品種結構;綜合邊際貢獻率;綜合保本額;銷售利潤率
中圖分類號:F2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10.37
企業的產品品種結構(各種產品的銷售額占全部產品銷售總額的比重)直接影響產品的綜合邊際貢獻率,進而影響企業的保本點,最終影響利潤的高低。確定合理的產品品種結構,是改善企業盈利狀況的一項重要舉措。這里以產品品種結構的變動對保本點的影響為切入點,進行動態保本分析,探討提升利潤的途徑,以期為企業決策提供參考。
1 G公司的產品情況
G公司主要生產銷售A、B、C三種產品。公司的成本可以合理地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包括固定資產的折舊費、管理人員的基本工資、保險費、廣告費、辦公費、產品研究開發費、職工培訓費等;變動成本涵蓋直接材料、直接人工、按銷售量支付的銷售人員傭金、運輸費等。該公司固定成本總額為98.4萬元,規定按照產品銷售比重對固定成本進行分配。表1展示了三種產品的業務量、單價及成本資料。
2 G公司的保本分析
2.1 原產品品種結構下的保本分析
基于表1的資料,經計算整理得出利潤數據,如表2所示;保本數據,如表3所示。
表2計算結果表明:G公司本期獲得了24.6萬元的利潤。其中,B產品的利潤最大,A產品次之,C產品最低。B產品提供的邊際貢獻(48萬元)最大,分攤了29.52萬元的固定成本,導致B產品對利潤的貢獻最大;C產品的邊際貢獻(45萬元)大于A產品的邊際貢獻(30萬元),但C產品的固定成本(44.28萬元)卻遠遠大于A產品的固定成本(24.6萬元),最終導致C產品的利潤低于A產品的利潤。顯然,C產品的利潤之所以最低,主要是由于C產品分攤的固定成本最高所致,而本公司的固定成本是按產品的銷售比重分配的,因此C產品的利潤之所以最低,歸根結底是由于C產品的銷售比重(45%)最高所致。
表4顯示,G公司的銷售利潤率僅有6.15%,表明該公司本期并沒有獲得豐厚的利潤。而公司產生了30.75%的綜合邊際貢獻率,相對樂觀,導致公司利潤較低的原因是安全邊際率較低(20%)。根據企業經營安全性評價標準,安全邊際率處于10%~20%時需要警惕。G公司的安全邊際額是80萬元,表明該公司從現有的銷售額400萬元再降低80萬元,正好達到保本狀態,如果降低額一旦超過了80萬元就會使公司虧損,安全邊際額較低是由于公司綜合保本額相對較高。因此,公司要提高利潤,需要降低保本額。
綜合保本額及綜合邊際貢獻率是各種產品的綜合指標,較為概括和籠統,容易造成某種產品的良好業績掩蓋其他產品的不良業績,不能完全清晰地反映每種產品的實際情況,需要分產品具體分析,以優化生產結構。表5為各產品的相關指標。
相關指標計算公式如下:
①保本量=固定成本/單位邊際貢獻;
②安全邊際量=實際銷售量-保本量。
表5計算結果表明:B產品對利潤的貢獻最大,A產品次之,C產品最小。B產品的利潤率為15.4%,原因是B產品的安全系數(38.5%)和貢獻系數(40%)都相對較高;A產品的安全系數(18%)和貢獻系數(30%)均比B產品的系數小,A產品的銷售利潤率(5.4%)當然要比B產品的低;而C產品的銷售利潤率僅有0.4%,表明C產品獲得的利潤微乎其微,而C產品的邊際貢獻率(25%)相對樂觀,其銷售利潤率低是由于安全邊際率僅有1.6%,處于危險狀態。導致C產品的安全邊際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其保本量(590.4噸)極高,幾乎接近其實際銷售量(600噸),而其保本量極高歸根結底是由于C產品承擔了較高的固定成本所致。
由以上分析可知,該公司銷售利潤偏低的主要原因是C產品的固定成本占用偏高,而該公司的固定成本是按銷售比重進行分攤的,表3顯示C產品的銷售比重(45%)最高,幾乎占了整個銷售額的一半兒。因此,公司要想獲得更高的利潤,需要科學地調整產品品種結構。
2.2 調整產品品種結構后的保本分析
邊際貢獻是衡量產品盈利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反映各種產品為企業獲取凈利所作的貢獻,是利潤的源泉。也就是說,邊際貢獻首先用來補償固定成本,如補償后尚有余額,才是企業的利潤。邊際貢獻率則以相對數的形式來評價產品的創利能力,邊際貢獻率越高,創利能力也越高;反之,邊際貢獻率越低,創利能力也越低。各種產品的邊際貢獻率各異,品種結構的變動必然影響綜合邊際貢獻率,進而影響保本點,最終影響利潤的高低。據此,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公司要想提升利潤,需要降低保本點,進而需要提高邊際貢獻率高的產品的銷售比重,相應降低邊際貢獻率低的產品的銷售比重。
表3顯示,B產品的邊際貢獻率(40%)>A產品的邊際貢獻率(30%)>C產品的邊際貢獻率(25%),A產品的銷售比重(25%)
對比表6和表2可知:調整銷售比重后,本公司獲得38.6萬元的利潤,與之前相比利潤上升了14萬元(38.6-24.6=14)。其中,B產品的盈利上升12.32(30.80-18.48=12.32)萬元,A產品的盈利上升2.16萬元(7.56-5.4=2.16),C產品的盈利下降0.48萬元(0.72-0.24=0.48)??梢姡呺H貢獻率高的B產品、A產品提高銷售比重后,為公司帶來了更多的盈利,而邊際貢獻率低的C產品降低銷售比重后,使企業的利潤有所下降,但是由于利潤的上升幅度大于其下降幅度,最終使得公司獲得了更高的利潤。
對比表7和表3可知:調整銷售比重后,本公司的貢獻系數提高了3.5%(由 30.75%提升到 34.25%);而綜合保本額下降了32.70萬元(由320萬元降低到287.30萬元)。由此說明,該公司調整產品品種結構的方案提高了綜合邊際貢獻率,降低了保本點。根據表7的保本數據,計算整理得出銷售利潤率分析表,如表8所示。
對比表8和表4得出:與調整銷售比重前比較,該公司的銷售利潤率提高了3.5%(由6.15%提升到9.65%),說明該公司的盈利狀況有所改善;而貢獻系數提高了3.5%,綜合保本額下降了32.70萬元。由此說明,本公司調整產品品種結構的方案使得綜合邊際貢獻率提高,保本點降低,盈利水平上升。安全系數由20%上升到28.18%,根據企業經營安全性評價標準,安全邊際率處于20%~30%之間是較安全的,可知調整產品品種結構后,G 公司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其經營較為安全。
3 結語
在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及固定成本總額不變的情況下,本文從產品品種結構的角度,進行動態保本分析,可知:提高邊際貢獻率高的產品的銷售比重,降低邊際貢獻率低的產品的銷售比重,會增大綜合邊際貢獻率,相應降低保本點,提高企業的盈利水平。
基于上述分析,企業為了改善盈利狀況,必須考慮產、供、銷等各方面的因素,及時調整品種結構,適當增大邊際貢獻率較高產品的銷售比重,降低邊際貢獻率較低產品的銷售比重,以提高企業的綜合邊際貢獻率水平,達到降低保本點、提高利潤的目的。當然,企業也可以從單價、單位變動成本及固定成本等角度進行動態保本分析,尋找更多的提高利潤的途徑。
參考文獻
王湘國.本量利分析法的決策指標及其應用[J].納稅,2020(03):178+181.
王衛華.盈虧平衡分析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J].納稅,2019(26):228-229.
桂玉敏.本量利分析在企業生產經營決策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商論,2018(07):157-159.
陳康寧,門韶娟.本量利分析法的決策指標及其應用問題探討[J].中國商論,2018(35):145-146.
程中和.企業經營預測中盈虧平衡點的作用分析[J].商場現代化,2018(13):157-158.
河北勞動關系職業學院? 孟秀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