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藝術家

不同于日本地鐵全員冷漠的壓抑克制,倫敦地鐵的安靜,時常透出一股文藝復興時期的浪漫氣質。圍著綠色天鵝絨頭巾專注閱讀的老太太,戴著耳機閉眼享受音樂的栗色長發少女,抱著牛皮公文包閉眼小憩的上班族……
在人潮擁擠的通勤高峰期,這些沉浸在自我世界之中、宛如被按下靜音鍵的乘客,讓倫敦地鐵蒙上了一層古典主義的柔光。
乘坐地鐵時的倫敦人民有多渴望安靜、嫌棄交談呢?
曾經有一位夢想改變世界的美國小哥,自掏腰包制作了一堆印有Tube chat(地鐵聊)字樣的胸章,呼吁倫敦人民放棄英國式冷漠,在乘車時彼此多說說話。
他的胸章和“不聊天枉為人”的生活態度徹底激怒了英國民眾,倫敦人民在推特上紛紛閃現,主動發言教他做人?!斑@是一個996社畜寧愿等下一班地鐵,也要避免和朋友同乘交談的城市?!?/p>
比起說話,倫敦人似乎更愛讀書看報。還記得2016年風靡北上廣的地鐵丟書活動嗎?要知道,倫敦可是這場活動的發源地。早在被艾瑪·沃特森帶火之前,倫敦就存在著一個名為Books On The Underground的公益組織,專注于地鐵圖書漂流事業五百年了。
在倫敦地鐵上,遇到人手捧《莊子》也不奇怪。倫敦歐維爾地鐵站臺的墻壁上那塊提供服務信息的小白板上,每天工作人員都會用馬克筆抄寫名言金句與人分享。
早在16年前,這塊白板上寫下了第一句話——A journey of a thousand miles must begin with a single step.翻譯過來便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車站客服部經理Anthony Gentles說,《道德經》是他最喜歡的書,正是其中的這句話給了他每日金句分享的靈感:“地鐵站不應該是乏味無趣的地方。”
以上,或許能熬出一鍋諸如“閱讀讓不列顛人比其他民族更優秀”的雞湯文。但事實是,倫敦人在地鐵上看書,其實更像是一種沒有選擇的選擇。
倫敦地鐵網絡全長四百多公里,其中市區線路基本是在地下穿行。
在其他城市,進入地鐵后手機信號可能會變差,而在倫敦,如果有人電話不通、信息不回,別著急,他可能只是上了地鐵。繁復的地鐵線路和換乘花樣百出的站臺,不想迷失于倫敦,就得在進入地下前做好功課。想臨時依靠手機地圖來查詢路線,僅存在于少部分站臺里的微弱信號可能會讓你陷入絕望。
而時間終于到了2021年,根據倫敦交通局的承諾,倫敦人民即將喜提“在地鐵上任何一處撥打電話并上網”的通信自由。
可在官方敲鑼打鼓奔走相告地鐵將于不久覆蓋4G網絡的推特評論區,熱評第一的卻是倫敦人民一臉冷漠的回應:勞您先把空調裝上吧。比無線網絡更不堪的是,誕生于一百多年前的空調,如今的倫敦地鐵僅有40%的車輛擁有。
夏天在倫敦坐地鐵,可真不是開玩笑。如果是第一次乘坐,倫敦本地人將會貼心地獻上忠告:“請隨身攜帶一瓶水,當氣溫過高時,您可以用它先把自己砸死。”
因為地鐵運行年份太久,本該涼風習習的隧道里,隔熱黏土層因吸收了太多列車運行時所產生的熱量,幾乎失去了吸熱功能。這導致在20世紀初平均溫度僅為14攝氏度的隧道,如今部分位置可達30攝氏度。加上車輛運行和車廂內乘客活動的熱能釋放,夏天乘車體感35攝氏度以上可謂常事,諷刺的是,這比歐盟規定運輸牲畜時不能超過30攝氏度的車廂溫度還要高出不少。
所以說,在倫敦坐地鐵,可真是人不如豬系列。
和世間所有城市的地鐵一樣,倫敦地鐵有高冷的A面,就自然會有奇趣的B面。
在一月初某個風雨交加的冬日,身裹棉襖的你走進倫敦地鐵,可千萬別被車廂里白花花的大腿嚇到,這不過是英國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地鐵無褲日”。
脫掉外褲只穿內褲坐地鐵,以古板著稱的英國人同樣會復刻美國人的瘋狂。
這里有戴著各類頭套身著奇裝異服、不露真容的乘客;也有席地而睡毫無偶像包袱的瞌睡蟲;明文規定嚴禁飲酒的車廂,在通宵運營的午夜會默契地成為醉漢專列;人與人之間看似漠不關心、毫無交談,卻又存在tube crush這類偷拍地鐵帥哥的分享社群,人們在此不加遮掩地表達著對陌生人的愛慕……
孤獨又悶騷的倫敦人,也渴望在這里遇見愛情。
畢竟這是一趟底色就與愛情有關的地鐵。站臺提示音Mind the Gap(小心站臺與車廂縫隙)由真人錄制,在使用了四十余年之久后,很多站臺的系統升級都已經將其替換成了新的配音,只有泰晤士河旁的Embankment站還保留著原聲。
這吸引著一位女士每天前來打卡,持續十三年風雨無阻,為的就是在邁進車廂的那一刻,聽一聽那個她熟悉的聲音——Mind the Gap,錄制這段提示音的,正是她已故的丈夫、配音演員Oswald Laurence。
矢志不渝的絕戀難尋,但一見傾心的速食戀愛還是易得的。在倫敦地鐵,你不僅可以為別人的愛情流淚,還可以為自己的愛情創造機會。
不知道是哪位天使大姐,開發了一款名為Find Your Commuter的交友APP,平臺會根據你的進出站時間和乘坐線路,為你匹配同乘人員。輕點手指劃一劃,說不定就能找到剛剛站在對面那個讓你心動的小哥哥。
而這,讓每一個走進倫敦地鐵的人,都像走進了一場愛情小說的開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