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龍
【摘要】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我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關系日益密切,而作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和新媒體技術融合已經成為時代背景。本文以新媒體技術對中國文化在東盟地區傳播工作應用進行深入探索研究。在此基礎上分析文化傳播價值,并提出了相應建議以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新媒體中國-東盟文化傳播
【正文】
新媒體技術是指以電子信息處理(包括數字電視、網絡論壇等)為基礎,通過互聯網和無線通信網,實現對數據的采集與傳輸。它具有如下三個特征:第一個特點是非接觸性。即利用了計算機在傳統媒介中的優勢來進行相關傳播活動;第二個特性非侵入性以及不可追蹤性質;第三個特點交互式交互,用戶可以直接訪問媒體平臺并獲取信息并且能夠實時地接受反饋意見、做出處理結果等功能。
新媒體技術在中國的發展是以互聯網為基礎,通過網絡、手機等方式來實現信息傳播和交流。具體來說就是利用數字電視、移動電話網以及其他新興終端設備進行數據傳輸。其中,網絡通訊手段主要有:電子報文系統;無線射頻通信系統;多媒體會議管理系統等等多種形式構成的多媒體技術體系結構模式(即新媒體技術)。新媒體在中國與東盟國家中應用廣泛且具有一定規模,同時也是一種重要媒介形態。
東盟國家和中國隔著的歷史文化背景,形成了復雜多樣、多層次的民族關系,在語言方面也有著強烈而深刻地傳統習慣。從地理環境來看:廣西是一個典型東南亞邊緣地帶。由于地處熱帶海洋過渡帶中陸區與陸地相連接而成;廣西有大量豐富且獨特富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是亞熱帶季風氣候以及廣西北部灣地區氣候適宜開發得熱島效應等自然條件,這些因素使得東盟國家文化傳播具有明顯的優勢特征。
中國文化傳播的主要功能是對外宣傳,即對世界上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推廣。第二,在國際交往中具有一定影響力。第三,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第四點就是通過文化交流來增強凝聚力與創造性價值;第五點的是可以為政府提供信息服務以及提供政策參考意見等功能。【1】互聯網時代,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要依賴新媒體進行傳播、普及和弘揚。
中國文化傳播的主要內容及特點第一,中國傳統媒體是我國對外宣傳和推廣世界文明的有效途徑之一,通過中國傳統媒體的傳播來宣傳世界文明,同時也能為政府提供有效信息服務。第二點是對外文化貿易。第三點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提高社會和諧穩定;第四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與國家建設相結合等方面都有重要意義第五個內容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實現文化交流互相交流。
中國與東盟文化傳播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發展初期,由于地理環境、經濟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下兩國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自1949年以來隨著“一國兩制”政策實施和國際社會大融合進程不斷推進。東南亞國家以中國與東盟各國共同努力為契機逐步實現文化外交互相交流,并逐漸形成多層次、多元化的世界格局,實現文化外交合作的發展。20世紀80年代,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不斷加強了友好往來,雙方都在積極推動著各自經濟社會的快速增長。1984年以來由于我國對香港地區進行大力開發和開放政策支持以及東南亞各國對我國實行大量優惠措施等原因使得兩國關系得到進一步改善;在文化外交中,中國積極與東盟國家進行合作,雙方都希望通過發展雙邊或多邊的關系,促進經濟貿易往來、文化交流以及多邊開放型經濟體制建設。而“一帶一路”倡議下開展的區域一體化戰略是我國對外宣傳和推動友好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2】廣西壯族自治區作為其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與東盟的關系更加緊密。作為經濟的“先行者'——文化的對外傳播也成為其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交往日益密切。在經濟、文化等領域都有了巨大發展。但同時也面臨著諸多挑戰。比如: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和通訊技術快速普及以及移動終端設備的高速更新升級使得人們對信息資源需求量增大;另外互聯網已經成為一個新事物被普遍應用到社會生活中去后勁十足地載體之一,而這又為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溝通交流提供便利條件、提供更多機會的同時游給我國文化傳播帶來了巨大壓力。其次,在信息傳播過程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同一事物會產生不同程度上理解和認知。因此只有當我們把這些復雜多變、難以用語言表達清楚時才能更好地了解它所在國當地情況以及其風俗習慣等內容;另外隨著互聯網絡技術不斷更新升級,也使得新媒體技術成為一個可以進行跨文化交流的媒介工具之一了。最后,由于新媒體技術的發展,中國與東盟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也變得越來越復雜。在網絡中,信息內容是以數字化、符號化為特征并通過語言來表示出來的一種傳播方式:這意味著“虛擬空間”和“現實世界”成為可能;由于新媒體技術可以使受眾參與其中進行互動溝通,所以也為文化帶來了巨大壓力與挑戰。而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背景和風俗習慣都存在差異。【3】中國文化在傳播過程中要發揚我們文化中“包容萬象”的精神,求同存異,挖掘各民族各區域間的文化共性,以此為突破口進行文化傳播。
【結語】
中國-東盟國家在文化傳播領域存在的問題主要有:語言溝通障礙、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信息交流渠道不暢通,網絡覆蓋面小。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和建議。第一點是提高互聯網普及范圍;第二點是加快建立健全完善的跨文化交流平臺體系;第三點就是要加強對政府與企業間合作機制建設力度以及提升對外語輸出能力等方面進行改進工作等措施來促進中國-東盟國家在文化傳播領域健康發展、共同進步,從而推動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文化傳播交流合作。
參考文獻
[1]崔文君,宋雁超.新媒體語境下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傳播路徑探究[J].大舞臺,2015
[2]王海迪.新媒體背景下廣西對東盟對跨文化傳播策略探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5
[3]陳孝柱,雷小磊,張燕. 社交媒體下中國文化的跨文化傳播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