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鎮偉
一、引言
隨著農村通信、交通、物流等基礎設施的完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手機、電腦等智能化電子產品普及,給電子商務的發展提供了便利,加上政府的扶持,以及城市的電子商務日漸飽滿,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的前景光明。
二、農村電子商務的現狀
(一)農村電子商務基礎設施逐漸完善
隨著農村扶持政策實施,互聯網的覆蓋普及、等級公路覆蓋率提高、電子商務相關服務網點、物流網點的數量逐漸提高,使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環境日趨向好、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為農用品購買、農產品銷售、農村服務業等業務的發展開拓了新渠道。農村電子商務從無到有,交易規模和覆蓋地區面積不斷擴大,為農村的產業協調發展、農業轉型升級、農民致富增收、釋放農村消費潛力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農村電子商務意識增強,但是仍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
受到基礎設施逐漸完善、電子商務紅利、子女或者年輕一代的影響,農村開始接納并逐漸采取電子商務的形式,但是由于大部分人并沒有系統學習過電子商務專業的知識,對于電子商務的使用或者接納,多數人仍停留在網上購物的基礎上,或者最大程度也只是過渡在一些朋友圈或者一些小圈子進行銷售。再加上政府宣傳力度不夠,對市場秩序缺乏引導、監管,出臺的相關扶持政策不足,以及部分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缺乏市場營銷能力、市場分析能力、市場服務能力。最后就是目前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的危機意識、創新能力匱乏,小富即安,對企業發展沒有長遠的規劃,持續發展動力不足。
(三)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助力農村扶貧戰略的實施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加速了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控制生產成本、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一方面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能有效降低農資的采購成本,使得農資購買更快更便宜,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消除信息不對稱現象;另一方面農村電子商務借助于線上平臺能夠拓展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加快農產品的銷售,降低庫存壓力和成本,打破農產品時間和空間上的局限性;還通過電子商務平臺數據反饋給農業生產者,優化農產品生產模式、針對市場需求生產、淘汰落后農業產能,實現“精耕細作”,最大限度滿足市場需求。
(四)農村電子商務規模小,同質化嚴重,缺乏品牌
農村電子商務目前都是存在著規模小、實力弱,同質化嚴重,缺乏特色化、品牌化。農村的電子商務中農產品生產銷售大多數是以單個家庭、小作坊、小門店作為單位,利用地方自然條件進行生產銷售的模式,而且絕大部分仍停留沒有統一包裝,也僅僅停留在平時朋友圈進行銷售,完全沒有發揮出電子商務的優勢。
另外,現在許多網店經營都缺少品牌價值意識和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產品競爭力不大,網店競爭和銷售能力不足等等,甚至大部分網店都是采用的分銷模式,沒有產品特色,不利于品牌和產品差異化的建設,甚至連銷售產品基本的質量和售后服務都保證不了,很容易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的同時,也很容易與消費者隔絕,很難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
三、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
(一)重視政策、制度、宣傳方面的支持
政府應當對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引起足夠重視,出臺相關積極的建設意見、扶持政策和優惠措施,推動政府、金融機構、社會組織扶持農村電子商務,倡導經營者創新意識和創業積極性,宣傳先進案例,鼓勵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加強監管力度,營造良好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氛圍,有效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
重視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方面政策。根據不同地域特點,因地制宜,政府積極配合銀行、社會資本,建設多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平臺、產業基地和相關的配套設施,扶持農村電子商務做大做強,在資金上,對于必要的貸款、融資方面通過貼息、除息等手段進行支持。在稅收上,在銷售上實行增值稅優惠政策,消除農村電子商務經營者的顧慮,提高經營者積極性。
(二)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
加強農村物流體系的基礎建設。結合農業、農村電子商務企業、物流企業,利用“互聯網+”倒逼機制,鼓勵農村傳統商貿企業建設商貿中心和配送中心。同時各級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和物流站點可以共同打造線下展示店,為農產品提供展示和流通平臺,幫助農產品進入網上商城銷售。
完善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相應平臺服務商應加強網站建設,在電子商務服務網站上提供網站建設、網店開通、美工設計、店鋪裝修、營銷技巧等教程和服務,幫助廣大農民積極主動,無顧慮地參與到電子商務市場中,提高電子商務在農產品銷售中的應用。
(三)政府重視引導和輔助,倡導產品特色化、品牌化
在農村電子商務中,規模小、產品單一、產品標準不統一等都是阻礙著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最大的問題和因素。解決這些問題,需要政府起到引導和引領的作用。
需要政府通過制定相關產品的行業標準,對本地特色的產品從生產到銷售過程中,都形成一個相應的標準文件,對相關的產品都進行標準化管理,對合格的產品都形成統一的標簽,更是對優秀的產品進行優秀的評價。通過政府部門的引導,將農村家庭式、小作坊式、小門店式的店鋪,通過指引他們擴大規模、正規包裝等方式來規范他們的銷售行為同時,也可以指引他們進行農業合作社的模式,也擴大銷售,形成標準化,品牌化。
需要政府通過本地特色文化和產品的宣傳,鼓勵他們農村本地特色的產品,形成產品多樣化,特別是本地特色產品,比如類似本地特色手工藝產品,本地特色的食品等等,都可以指引著產品特色化。
(四)吸引人才,加強培訓
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必須加強人才的支持,政府不僅要大力引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還要加強當地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知識技能的培訓。
人才是第一生產力,這個都已經形成了共識。政府應利用當地實際情況,鼓勵和吸引電子商務相關的大學生和專業人員到鄉村創業就業,特別是本地的大學生,更應該鼓勵和吸納到為本地農村建設中來,為當地的農村電子商務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發展的方向。另外,與高等院校中電子商務相關專業、杰出的電子商務企業、電子商務平臺合作,培養出農村電子商務人才和出臺相關電子商務政策,吸引更多農村人才從事農村電子商務相關活動等。從而使得農村電子商務可以能夠吸引人才、培訓人才、培養人才等,為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總而言之,目前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迅速,發展前景也非常好,但是離不開政府的引導和監督,需要政府部門在基礎設施、政策、制度等方面引導和落實,同時需要注重對人才引進和培養,更需要當地農村電子商務從業者的配合、學習和自身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溫輝.我國農村電子商務集群發展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農業經濟,2017(10):100-102.
[2]胡寶玲,王緒廣.“互聯網+農村零售”的發展模式與動力機制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17(19):97-99.
[3]劉利猛.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與物流在我國農村地區的協同發展研究[J].物流技術,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