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鶯
摘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國上下五千年發展歷程中傳統文化積淀的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重要載體,同時也是中華民族發展的根本保障與復興的精神支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包含道德傳承、文化思想及精神觀念等多種形態,其中蘊含的愛國、誠信、敬業、友善等思想是我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持續、良性運轉的必需精神養料。當下高校是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場所之一,語文教學是其中的核心環節。結合當下高校語文教學內生動力不足的困境與教育改革大環境,分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向高校語文教學滲透的必要性。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校語文教學滲透困境滲透路徑
引言
優秀傳統文化不是一個空泛的概念,它體現在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其中的舍身愛國、寬容豁達、誠信友愛、積極上進等品質都經歷了數千年的繼承與弘揚。在高校的眾多科目中,語文課是與文化有著密切聯系的課程,如果能將其盡可能融入到高校語文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對于高校學生人文素養、正確“三觀”的培養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闡述了在高校語文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存在的問題與融入路徑。
1高校語文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的必要性
高校語文課堂在高校人才培養過程中具有重要意義,教師不僅需要傳授學生語文知識,更注重培養高校學生的文化底蘊,以高尚的情操和優秀的文化樹立高校學生的精神品德。在社會逐漸發展、結構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提升高校生的文化自信、塑造高校生的民族榮譽感成了高校教學育人的重點工作內容。高校語文課程在培養學生的文化修養和道德理念方面都有較強優勢,以優秀傳統文化對民族精神進行引導,高校語文課堂成為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所以,在高校語文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并將其進行實踐教學,具有關鍵的教育意義。通過高效語文課堂的實踐活動,既可以提升高校學生的優秀文化底蘊,還能夠提升高校學生其他專業課程的學習能力。因此,在高校語文課堂中滲透優秀傳統文化,可以更為顯著地提升高校語文課程教學輔助其他學科教學的重要作用,為高校生奠定整體知識結構的文化基礎。
2在高校語文教學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面臨的挑戰
2.1在高校語文教學中對文化的融入缺乏深度
培養學生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高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教材中的優秀傳統文化作品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目的。因此,在教授語文課程的過程中融入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赡苡行┙處熢诮虒W過程中側重于知識的講授,將教學重點放在了作品本身而忽略了融入文化的程度和方法。例如,在講解古詩詞的時候,有些教師會布置大量背誦形式的作業,但背誦多了學生可能會產生排斥心理。教師應考慮學生能接受文化的方式,使用有趣的授課方式將文化巧妙地融入語文課堂,不僅能夠加深融入程度,學生還能在學習作品時體會傳統文化的魅力。
2.2語文課程在高校中的地位有待提高
語文課承擔著提升高校學生人文素養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責任,但在高校中除漢語言專業外,其他專業中的語文課程大多是考查課,考查課的學分一般是2學分,在學生所學科目中占的學分較少,而且高校四年可能只上一學期,很多內容為了在規定時間內上完而出現無法更好地拓展知識面的現象,有很多好的授課方法和教學互動因為會占用較長的上課時間、影響上課進度而不得不放棄。因此,往往會出現課程很難引起學生重視、學生感覺課堂枯燥無味的現象。學生接觸語文課堂的機會本來就少,課上又匆匆帶過,長此以往,在時間緊張的語文課堂中融入傳統文化成分顯得有些困難。
2.3高校學生對文化的關注度有待提升
網上有許多與文化相關的資源,學生主動以興趣為導向觀看與文化相關的節目或是學習文化類精品課程的情況有待改善。高校在選修課科目中會有關于中國古詩詞和其他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課程,但是選擇文化類科目的學生不多,甚至在高校中出現因選修人數過少而導致此類課程無法開設的窘境。相反,其他選修課程可能因為內容新穎或更加吸引學生而人員爆滿。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壓力變大,生活節奏也變快了,使得高校學生的主要精力在專業課上,缺少時間和精力去閱讀與文化相關的書籍。況且在與文化相關的書籍中有些是文言文,這可能會使學生的閱讀時間變長,也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不便。
3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語文教學中的滲透路徑
3.1搞好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把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思想和規則融入高校學生教育的最主要途徑。上課教師必須備課,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高校學生能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實際行動傳承和發揚傳統文化。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學生的語文課堂,要做到“知行合一”。因而,傳統文化教育要取得實效,不能只是停留在高校語文的課堂教學上,還必須讓高校學生走出課堂,走向廣闊的天地,付諸實踐、落實在行動中。高校語文課程中的傳統文化教學不是一個片段,而是全方位的,涉及到教學過程中的方方面面。第一,傳統文化教學應該滲透到高校語文教學中的各個環節。比如和文章解讀相結合;在文章分析中深入講解;師生互動環節加深印象等,這些都是傳統文化教學的重要方式。第二,將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相結合。傳統文化教學除了依托課堂的傳授,還要依靠實踐,兩者完美結合才能取得最佳效果。因此,傳統文化的教學不能只是拘泥于課堂和文本,還需要與課外知識結合,對教學內容展開縱深延伸,從而有效地促進高校語文課堂與傳統文化教學相互融合。比如在學習《鴻門宴》中劉邦、項羽的就坐位置,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古代的座次,進而講授現代的座次和古代的座次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以及如何通過座次判定長幼尊卑的次序,這些內容對學生的日常交際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2倡導內因驅動和外因推動相結合
學習傳統文化,需要自動自發的精神,內因起決定作用,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愛,才能夠激發一個人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自省也是個人品德修養的重要一環。除此之外還要做到遵守傳統文化行為規范,這樣傳統文化才能夠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教師作為高校語文教學的主導者,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提升起著很大的作用,這就需要全面提升教師的文化素質。第一,教師要提高傳統文化素養,尤其要注重傳統文化知識的積累。第二,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教師深厚的傳統文化積淀,勢必對學生起到春風化雨、潛移默化的作用,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3.3賦予優秀傳統文化以時代的內涵
傳統文化發展到現代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將傳統文化滲透到高校語文教學中,必須要做到與時俱進和推陳出新。結合時代的發展賦予傳統文化以新的時代內涵,使傳統文化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相融合,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教學的無縫對接。更多選擇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內容加以講授,讓學生能夠迅速地學以致用。理性選擇教學內容,講授傳統文化的精華部分,既有實用性,又具精華性,這樣的傳統文化和高校語文課堂相結合,才是大勢之所趨。
結語
高校語文教師要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外,還要使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語文課堂。在融入時要注意方法和技巧,學生對課堂、對文化感興趣才能更好地增強學生對文化的認可。高校語文教學中對文化的融入缺乏深度等成為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語文教學中面臨的挑戰。從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搞好課堂教學、倡導內因驅動和外因推動相結合等方面提出了不成熟的策略,希望通過上述措施能夠使高校學生進一步認可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參考文獻
[1]王蕊.傳統文化滲透于大學語文課堂教學分析[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1):132-133.
[2]朱艷陽,向連兵.傳統文化滲透于大學語文課堂教學之我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6,33(3):246-247.
[3]劉曉慧,劉慧敏.淺談大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的交融[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36(1):250-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