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
一、現代化的概念
一般認為,現代化開始于16世紀。現代化作為一個世界歷史進程,反映了人類社會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轉變所經歷的巨變。這一過程開始于西歐,擴展于北美和歐洲其余地區,蔓延到亞非拉美。西方現代化理論家最初給現代化的定義是西歐和北美產生的制度和價值觀念從17世紀以后向歐洲其他地區的傳播過程,18世紀至20世紀向世界其他地區的傳播過程。他們把現代化進程看做是西方文明向全世界傳播的過程,實質上是把現代化簡單地等同于西方化。這是西方中心論的翻版。冷戰的結束和美國對蘇聯的勝利使西方政治模式中心論有了更大的市場,代表性研究是美國學者福山的《歷史的終結及最后之人》。但是第三世界的一些國家“西方化”的失敗,迫使西方的現代化研究開始轉變方向。那種認為西方的制度和價值觀念應當是全世界各個民族和地區效仿的榜樣,因而只能照搬西方的全部制度和觀念才能實現現代化的觀點遭到了挑戰。
在對現代化研究經歷了半個多世紀以后,人們對現代化有了一些修正性的認識。第一,現代化不是線性的,不一定朝一個方向運動。現代化的方向和路徑是復雜的。第二,社會—文化變遷中的路徑依賴。雖然經濟發展可能會改變人們的價值觀,使人們具有更加個性化的性格和更強烈的表達愿望,但是傳統文化、價值體系都會對一個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因此,雖然世界各國的物質狀況趨同,甚至教育內容上具有了更多的交集,但是現代化依然不能創造一個統一的全球化。 也正因為此,不能把現代化等同于西方化。
二、現代化的道路
學者們總結了形形色色的現代化道路。我認為,可以把眾多具有各自民族國家特色的現代化道路歸為兩類,一類是美國、英國等老牌西方國家為主的資本主義道路,一類是以中國為主的東方國家的社會主義道路。現代化這一概念,就其客觀內容而言,它本身并沒有階級性。無論哪種現代化模式,都是以手工勞動為基礎的傳統農業社會轉變為以大機器生產為基礎的現代工業社會的歷史過程。但是,任何國家生產技術現代化,都是在一定的生產關系形式下進行的,與一定的社會制度相聯系。因此,產生了社會屬性上的根本差別。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兩種不同的現代化道路,也伴隨著不同的現代化方式和結果。
1、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
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是對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現代化的概括,這些國家用了200年左右的時間率先實現現代化,通過走資本主義的道路,實現了十億人口的現代化。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早已在封建母體中孕育成熟,資產階級通過資產階級革命,生產力大發展,創造了大量的財富,推翻了封建制度,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奠定了現代化的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現代化是在堅持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有制前提下進行的,這就決定了資本主義現代化只能以資本家榨取剩余價值和追逐利潤為目的。資產階級為了追逐最大的利潤而實施信息化、開啟都市化、普及教育和大眾傳媒,奠定了現代化的社會基礎。二戰之后,通過產業工人的堅決的、長期的、有組織的斗爭,西方國家先后實現了普選,給予勞動者選舉權等政治性權力,逐步建立代議民主制,奠定了現代化的政治基礎。從西方國家實現現代化的過程和結果來看,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是人類社會的一條重要道路和重要經驗。應該說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是資產階級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趨勢,只有實現了現代化了,資產階級自身才能壯大,伴隨著實現了資產階級統治下的國家現代化。但是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道路歸根到底是資產階級通過剝削實現的,充滿不平等和不公正,勢必引起經濟危機。追求利潤的最大化是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根本目的和驅動力。
早期資本主義依靠剝削、奴役本國人民和外國人民,依靠殘酷的競爭和戰爭手段來實現財富積累。一部資本主義工業化的歷史,就是一部血腥野蠻地剝削壓榨勞動人民的歷史。在資本主義原始積累時期,有些資本主義國家采取剝奪農民的“羊吃人”圈地運動,有些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奴隸貿易,有些資本主義國家采取國債、稅收等隱蔽的方式,大多數資本主義國家通過兩次世界大戰建立了殖民地剝削他國,從而實現了大機器生產取代小生產的歷史性變革,建立了近代工業、鐵路和城市。二戰之后,聯合國成員國由四十幾個增加到一百多個,殖民地國家紛紛獨立建立民族國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資本主義的現代化仍然通過剝削本國人民和外國人民的方式進行。資本主義國家通過資本輸出、國際貿易中的不等價交換以及對現代科技的壟斷、貿易保護主義等手段,掠奪廣大發展中國家的資源和財富。
從資本主義現代化的手段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必然帶來貧富差距,引起經濟危機。以資本主義現代化最典型的美國為例,國家98%的財富掌握在2%的有錢人手中,導致普通民眾走上街頭占領華爾街。隨著科學技術和生產社會化、現代化的程度進一步提高,資產階級的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兩級分化是資本主義現代化的必然結果。
2、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
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是對中國為主的發展中國家實現現代化的概括,這些國家暫時還沒能實現現代化,但是通過走社會主義的道路,中國即將實現現代化。2021年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開局第一年,黨的十九大總設計兩步走,兩個十五年,先用十五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比2050年實現基本現代化整整提前了十五年,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完全可以提前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再用十五年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那候中華民族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屹立世界民族之林。中國開辟了人類現代化的新途徑,不同于西方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的途徑,用社會主義實現現代化。
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與資本主義截然不同。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帶領下,通過三大改造,中國實現由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轉變,確定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開始工業化建設,建立了比較完善的工業體系,并在三屆人大上提出了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技“四個”現代化的戰略目標。中國在50年代的工業革命早期,面對國家大、人口多,既沒有搞“羊吃人”的原始積累,也沒有靠掠奪殖民地發展自己,也沒有靠外援過日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優越的社會主義制度,探索出自己的道路,推進社會主義建設,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十年文革的劫難,使中國認識到急需改革蘇聯模式,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1982年黨的十二大,鄧小平做開幕講話,過去我們搞革命走了自己的路,今天搞社會主義現代化我們也要走自己的路,這就是結論,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并提出了現代化三步走戰略。中國由此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最重要的手段就是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實行改革開放偉大戰略。新時期中國的科技實力、經濟實力、國防實力、綜合實力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中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找到了中國路徑。
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是要實現全體共同富裕。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開放,短短四十年我們取得的現代化的成就,西方用了200多年。所以十九屆四中全會指出兩大奇跡,經濟高速增長的奇跡,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新時代需要新的人間奇跡,就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這個現代化必定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比較資本主義現代化道路和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可以知道現代化沒有統一的路徑,必須結合本國的實際,探索自身的現代化路徑。但是通過比較,我們也可以知道,中國的現代化道路遠比西方的現代化道路時間更短、方式更和平、結果更理想。過去只有西方現代化的途徑,現在有了中國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這就是中國的現代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