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春梅
今年2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負責人和無黨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節時指出,中共中央決定,今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在新時代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要求要結合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顧同中國共產黨團結合作的奮斗歷程,發揚光榮傳統,堅守合作初心,加強自身建設。
一、提升政治站位,深刻認識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我們黨的一百年,是矢志踐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篳路藍縷奠基立業的一百年,是創造輝煌開辟未來的一百年。回望過往的奮斗路,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必須把黨的歷史學習好、總結好,把黨的成功經驗傳承好、發揚好。”歷史是一個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礎。
正因為如此深刻地認識到了黨的歷史的這個功能和作用,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會議、重要場合、重要活動上引述黨史、評價黨史、總結黨史,多次就黨史學習教育提出明確要求,特別是在這次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全面系統深刻闡述了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重大意義。
(一)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激勵全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和全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反復強調學習黨的歷史對廣大黨員干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重要性,對人民群眾傳承紅色基因、弘揚革命精神的重要性,對黨的各級領導干部總結歷史經驗、提高治國理政能力的重要性,對全社會正本清源、反對歷史虛無主義的重要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要“牢記紅色政權是從哪里來的、新中國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不忘歷史、不忘初心”。
黨史,記錄了中國共產黨在困境中的定力、在逆境中的堅韌、在順境中的自省,蘊含著豐富的治黨治國治軍經驗和智慧,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百年創業多艱辛,賡續期待后來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加強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和全體黨員、干部的終身課題。
(二)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堅定理想信念的必然要求。
心之所信,方能遠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黨中央立足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動員全黨全國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我們黨孜孜以求的宏偉目標。自成立以來,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帶領中國人民為此前赴后繼、不懈奮斗、矢志不渝,交出了無愧于歷史和人民的答卷。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奮輯篤行“十四五”的號角已經吹響,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啟航,清晰的“歷史坐標”展現了我們國家勢不可擋的發展勁頭,預示著一個潛力無限的未來。砥礪奮進新時代,闊步踏上新征程,新的歷史使命要求全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回顧崢嶸歲月、體悟歷史責任,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切實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
(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永葆黨的生機活力的必然要求。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強大的政黨是在自我革命中鍛造出來的。”回顧百年歷史,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就在于始終保持自我革命精神,具有極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大革命時期,國民黨背叛革命,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危急關頭,黨在武漢召開“八七會議”,作出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使黨在革命中前進了一大步。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于王明、博古的“左”傾教條主義錯誤,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黨由此開始了戰略大轉移--長征,1935年1月召開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在中國革命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抗日戰爭時期,黨開展了延安整風,全黨同志系統學習黨的歷史,通過《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1978年,黨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將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實行改革開放的轉大決策。近100年來,我們黨一次次勇敢地拿起手術刀革除自己的病癥,一次次依靠全黨同志的努力解決了自身的問題,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偉大、光榮、正確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四)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推動企業自身實現跨越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集中體現,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最重要最現實的使命擔當,需要全黨付出更為艱巨、更為艱苦的努力。總書記強調,學習歷史是為了更好走向未來,要立足新起點、新征程,深刻汲取歷史經驗,勇于擔當、 善于作為,不斷開創新局面。偉大時代催發偉大事業,偉大事業需要不斷奮斗。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北京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至關重要的一年。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廣大黨員把持續推進企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作為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改革發展的經驗,匯聚廣大干部職工的力量,教育引導廣大黨員立足本職工作,勇于擔當作為,敢于攻堅克難,緊緊圍繞“抓效益、創信譽”這一主線,以項目管理為支撐,積極開拓市場,深化薪酬改革,激發內生動力,加快實現公司跨越式發展。
二、回顧百年黨史,深刻領會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本質內涵
100年前,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初,誰也想象不到一個不足50人的小團體,在異常艱苦與錯綜復雜的環境下能夠迅猛發展壯大,成為中國發展的領導力量。也很少有人想到,那支在崇山峻嶺、江河草地中遠征的疲弱之師,會逐漸背負起國家獨立、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的全部希望。中國共產黨從苦難走向輝煌的百年歷程告訴我們,惟有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才能踏平一切艱難險阻,匯聚成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在艱難困苦中喚醒一個災難深重的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強,在一窮二白中支撐起一個歷史悠久國度持續的繁榮發展。
黨的100年,可以劃分為四個時期。每個時期有特定的時代背景、奮斗任務,發生了許多重大歷史事件,涌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值得我們去深入學習研讀。
第一個時期,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到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包括1921年到1927年的大革命時期,與孫中山先生開展第一次國共合作,開始北伐戰爭;1927年-1937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戰爭,這個時期創建獨立領導的人民軍隊,建立井岡山根據地,五次反圍剿和長征;1937年-1945年的八年抗日戰爭,高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促成國共第二次合作,堅持敵后抗日游擊戰爭,最終取得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從1945年到1949年的解放戰爭,結束了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揭開了中國歷史新篇章。
第二個時期,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我國經受住了抗美援朝的嚴峻考驗,打出了新中國的國威和地位,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我們進行了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探索,成功地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由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國家建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建設和科技成果,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民經濟體系和工業體系,科學教育文化各項事業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為后來的富起來強起來奠定了基礎。
第三個時期,從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召開,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以安徽小崗村包產到戶為代表,以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內容的農村改革率先破冰,緊接著擴大企業自主經營權,開始城市經濟體制改革,逐步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巨大轉變,我國人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一時期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偉大飛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第四個時期,從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全國范圍內消滅了絕對貧困,國內GDP穩居世界第二,實現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是驚天動地的變化。
回首一百年歷史,可以說中國共產黨改變了近現代中國的社會面貌,對推進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厥功至偉,也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今世界的格局。如果我們再向前推一百年,也許能更清楚地認識黨的百年取得的巨大成就。
打開中國歷史的畫卷,在五千年歷史長河里中華民族創造了燦爛的文化,但中國近代史毫無疑問是一段災難深重的歷史。自1821年道光元年起,到1921年的100年,清朝中晚期走向衰落,在世界發展步伐中逐漸落伍,淪落為世界列強眼中的一塊肥肉。外敵環伺,繼而蜂擁而來,無數的不平等條約,使康雍乾盛世后的中國一步步淪為災難深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陷入水深火熱的境地,社會動蕩,民不聊生,說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災難史毫不為過。辛亥革命后的中國,軍閥割據,戰亂紛起,貪腐橫行,在國民黨的統治下,中國人民仍然沒有擺脫受苦受難的境遇,電影《1942》就犀利地揭示了日本侵華時期中原大地上慘絕人寰的大饑餓慘狀。
三、學習百年黨史,深刻汲取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精神財富
(一)深入學習銘記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堅強領導。
中國共產黨百年的奮斗歷程,生動展現出共產黨人“敵人只能砍下我們的頭顱,決不能動搖我們的信仰”“生為真理而生,死為真理而死”的堅定信仰信念,詮釋出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偉大力量,彰顯出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黨員、干部要從學習黨的百年歷史中,全面了解中國共產黨艱苦奮斗的光輝歷程,深刻領悟共產黨人追求真理的堅定執著,持續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立根鑄魂、固本培元、補鈣壯骨,在學思踐悟中堅定信仰信念信心,真正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為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奮斗不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向前發展。對我們來說,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就是要教育引導公司全體黨員干部深刻銘記我們黨走過的光輝歷程,付出的巨大代價、展現的巨大勇氣、彰顯的巨大力量,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不斷增強繼往開來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的自覺性堅定性。深刻認識國有企業成長壯大、改革發展的每一步都與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相連,都是順應發展大勢和時代潮流的結果,必須奮力接過歷史的接力棒。
(二)深入學習感悟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為人民的初心宗旨。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回顧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腥風血雨中能夠一次次絕境重生,在攻堅克難中能夠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根本原因就在于不管是處于順境還是逆境,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義無反顧向著這個目標前進,從而贏得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堅決支持。
中國共產黨一經成立,就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黨的根本宗旨。中國共產黨進行的一切奮斗,無論是革命戰爭年代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還是和平建設時期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關人民的根本利益。近100年來,中國共產黨人為了人民的利益,始終堅持吃苦在前、奉獻在前,不懼流血流汗,乃至犧牲寶貴的生命。歷史充分證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得民心者得失下。紅軍長征出發時,百姓主動送來門板、床板,甚至壽材,幾乎家中所有可用的木料都用來搭設了浮橋。在淮海戰役66個晝夜的戰火中,543 萬群眾奮勇支前,男女老少齊上陣,僅小推車就動員了88萬輛。華東野戰軍司令員陳毅曾深情地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
(三)深入學習傳承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鑄就的偉大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紅船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遵義會議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紅巖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兩彈一星”精神、特區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災精神、抗疫精神等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
習近平總書記2月25日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提出的脫貧攻堅精神,同樣也是中國共產黨性質宗旨、中國人民意志品質、中華民族精神品格的深刻寫照。黨的奮斗歷程啟示我們,我們黨之所以歷經百年而風華正茂、飽經磨難而生生不息,就是憑著那么一股革命加拼命的強大精神。這些寶貴精神財富跨越時空、歷久彌新,集中體現了黨的堅定信念、根本宗旨、優良作風,凝聚著中國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犧牲奉獻、開拓進取的偉大品格。
(四)深入學習發揚中國共產黨嚴明紀律、反對腐敗的艱辛創業史。
回顧百年黨史,中國共產黨從一大為躲避搜查而移地開會到今天執掌全國政權70多年并且使一個近14億人口的東方大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100年創造了史無先例的偉大奇跡,也走出了一個世所罕見的偉大政黨,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成為全球最大的執政黨,一靠理想理念,二靠鐵的紀律。始終有鐵的紀律,是我們事業取得成功和勝利的保證。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就強調立規矩、講紀律。1921 年7月,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共15條,900多字、雖無紀律專章,但涉及紀律的內容占相當大的比重。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陷入生死存亡之境,叛變者有之,不聽招呼者有之,消極動搖者有之,在黨內另立派別者也有之,1927年4月,黨中央在武漢召開第五次代表大會,決定成立黨的監察委員會。1932年5月9日,時任中華蘇維埃政府瑞金葉坪村蘇雄埃政府主席的謝步升,因生活腐化、欺男霸女、走私物資、貪污巨款、殺人越貨等罪名,被中華蘇維埃臨時最高法庭判處死刑。這是我黨反腐敗歷史上槍斃的第一個貪官。毛澤東很關注謝步升案,他力主嚴懲,并指示說:“腐敗不清除,蘇維埃旗幟就打不下去,共產黨就會失去威望和民心!與貪污腐化做斗爭,是我們共產黨人的天職,誰也阻擋不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新一屆黨中央,以強烈的歷史責任感、深沉的使命憂患感、頑強的意志品質,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黨風政風為之一新,黨心民心為之一振,受到了黨內外、國內外的高度贊譽。著名作家二月河評價:“我們黨的反腐力度,讀遍二十四史,沒有像現在這么強的。”
學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亂。百年黨史,既是固根涵源的營養液、攬鏡自照的清醒劑,更是鑒往知來的航標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