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也是國民經濟的命脈,加強國有企業監督執紀問責能力,是推動國有企業治理結構優化、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維護國有資產安全的現實需要。在全面從嚴治黨的新形勢新要求下,鞏固反腐敗斗爭取得壓倒性勝利成果,持續增強預防和懲治腐敗的治理力度,落實監督檢查工作任務非常艱巨,如何發揮國有企業紀檢機構和廣大紀檢干部專責監督作用,把紀檢工作更加扎實、更加深入、更加有效地開展下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需要我們從理論上和實踐上去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新形式、企業紀檢、監督執紀能力
引言:當前,在新一輪國企改革“1+N”配套政策已基本完善的前提下,中央制定了國有企業改革三年行動方案,國有企業綜合改革將全面深化,企業改革的廣度、深度和難度將顯著增強,企業紀檢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促進完善發展作用,是對黨員領導干部權力正確運行的保證,要牢牢抓住監督這個基本職責,精準監督、創新監督,對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穩定、健康、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國有企業紀檢監督執紀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認識不到位、監督權威不強
從國有企業紀檢工作狀況來看,大部分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缺乏創意,面對國企改革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考核指標的壓力,勢必會出現“重經營輕黨建”的現象,將工作重點放在企業的經營業績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重心偏移,對“一崗雙責”重要性認識弱化;企業黨委對黨風廉政建設的主體責任工作落實力度還不夠,工作層面形式主義較多;企業紀檢監督工作在權利運行監督上還存在不精準、表面化,監督權威性不夠強等等。
(二)國有企業紀檢隊伍現狀仍薄弱
當前,國有企業紀檢工作雖比過去有了明顯增強,但與當前反腐敗斗新形勢、新要求、新任務還存在不相匹配的地方,紀檢機構在人員配備方面受人員編制的局限,多數從事基層紀檢干部是從半路改行的,在政治理論、業務知識、專業能力方面存在很多弱項,缺少系統培訓,致使創新突破少,監督手段少,監督執紀效能低下,效果不佳。
(三)監督執紀四種形態運用不充分,存在“寬松軟”現象
國有企業紀檢干部受知識結構的限制,在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推進全面從嚴治黨方面會存在把握不準、方法不當、程序不規范等問題。監督執紀存在不規范現象,個別領導干部從思想上存在顧慮和抵制情緒,對領導干部的提醒談話選擇沒有第三人在場的情形下。這些都反映出在監督執紀過程中使用“四種形態”不充分、不規范等問題。
(四)政治監督、同級監督不到位
國有企業黨委能夠做到堅持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但是在學以致用、融會貫通方面存在不足。紀委對同級黨委監督理解不全面,對班子成員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執行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情況缺少日常監督檢查。國有企業“大監督”體系構建不完善,在有效整合審計、財務、人事、法律等部門的監督方面仍有大量工作要做。
二、提高國有企業紀檢監督執紀能力對策分析
加強紀檢干部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工作的系統性、有效性,為實現國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政治保證。
(一)提高政治站位,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國有企業紀檢干部要不斷強化政治理論學習,在學以致用上下功夫,創新警示教育方式方法、提升監督執紀問責實效。國有企業紀委要主動協助黨委(組織)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兩個責任”和“一崗雙責”責任清單,確保國有企業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分解落實見地有效。
(二)加強作風建設和風氣引領,注重專項監督與日常監督相結合。
國有企業要注重加強黨員領導干部作風建設,堅決糾正損害職工利益的不正之風,紀檢機構要圍繞中心工作和重點工作,緊盯“關鍵少數,聚焦重要崗位和關鍵人員,從源頭上扭轉不良作風。
一是堅持從具體問題抓起,聚焦“舌尖上的浪費”、緊盯節日期間腐敗,重點關注公款吃喝“由明轉暗”,費用報銷“改頭換面”,婚喪喜慶“化整為零”,公款旅游等。
二是在抓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和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方面。從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破題,首要是領導帶頭,發揮表率作用,牢固樹立群眾觀念,聽民意、解民情、辦實事、求實效,形成“頭雁效應”。
三是搭建國有企業廉潔文化教育宣傳平臺。始終把加強黨員干部思想教育、提高法律法規意識、增強風險意識作為一項重要任務。一是充分利用企業網站、辦公OA、微信、公眾號等新型信息載體,傳播新時期反腐倡廉新要求。二是進一步完善黨員領導人員學廉、講廉、述廉、議廉制度,強化黨紀黨規和廉潔從業意識。三是堅持落實廉政談話制度。開展定期談心談話和有針對性廉潔談話。四是推進廉潔文化建設,開展廉潔文化“進班子、進部室、進崗位、進家庭、進班組”等“五進”活動。五是積極促推與供應商簽訂“廉潔合作承諾書”,建立供應商合作廉潔檔案,嚴防商業賄賂和干部被“圍獵”現象的發生,發揮“防火墻”作用。
三、科學有效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不斷強化黨內監督。
“監督執紀問責”是黨章賦予紀委的職責,新修改的黨章把監督執紀“四種形態”作為黨的紀律的重要內容。科學運用“四種形態”既是紀檢機構監督執紀的工作內容和工作遵循,也是黨組織強化黨內監督的重要抓手。在日常工作中有效運用“四種形態”,對有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等方面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干部進行警示談話并適時開展違紀干部的“回訪”教育;對工作履職不力,導致本單位涉紀信訪舉報較多、違紀問題多發的干部進行約談函詢;對本單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監督制約,防止班子成員個人擅自決定重大事項和“一言堂”現象,促進國有企業依法經營和規范管理。
四、加強國有企業廉潔風險識別及防控體系建設
國企黨委要落實好主體責任,要識別出企業關鍵崗位管理人員,從在制度約束力的頂層設計和源頭上遏制腐敗的發生和蔓延。
(一)加強關鍵崗位人員的廉潔風險識別
國有企業的管理職能較多,權力也相對集中,要梳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廉潔風險,健全廉潔風險防控清單,消除權力機關監督的真空地帶,壓減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
(二)推進國有企業懲治和預防腐敗防控體系建設。要抓住腐敗風險識別和風險因素分析這一源頭治理的關鍵,充分識別和全面查找各種腐敗風險環和關聯要素,深入分析風險因素,采取針對性措施,形成拒腐防變教育長效機制。
五、完善體制機制建設,持續加強國有企業紀檢隊伍建設
面對新時代新形勢,對紀檢領導干部提出了新要求,要注重自身建設,提高政治站位,加強理論聯系實際和認真履職的工作能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隊伍。
(一)堅持加強業務學習和能力提升。紀檢干部要認真學習國家監察
體制改革以來有關紀法銜接的新要求,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鍛煉新能力,培養“紀法兼通”的專業干部。要經常深入基層,做到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深入第一線掌握第一手資料。
(二)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建立健全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的考核體系,優化考核指標、突出考核重點、制定考核細則、落實考核制度,并強化考核結果的運用。一是紀委要主動融入中心工作,準確定位不越位,年度工作要編制責任清單、日常監督要有問題清單、跟蹤整改要有監督清單等三個清單。二是主動督促“一崗雙責”的落實,定期開展檢查,中心工作安排到哪里,紀檢的監督檢查就跟進到哪里,做到敢于監督不回避,參與工作不越位,履行職責不錯位,執紀問責不缺位,發揮監督保障執行作用。
(三)建立“一崗雙責”追究體系。進一步增強問責制度教育的普及性,強化問責力度威攝性,追究違規違紀責任的嚴肅性,以案明紀通報曝光的及時性。一是要堅持紀嚴于法,抓早抓小及時廉政約談,提醒在前。二是要嚴厲查處違紀違規行為。加強信訪舉報案件的分析排疑和調查核實,強化問題線索管理,做好案件的分析、報告和查辦,持續推進“一案雙查”和“一案三跟進”工作機制,摒棄舉報信多就全盤否定企業政治生態不好的慣性思維。
(四)建立健全履職能力保障體系。一是強化紀檢監機構和人員配置,把敢擔當、素質高、能力強、懂專業的同志配置到紀檢崗位上來;二是建立健全“年度工作清單化、工作臺帳表單化”的紀檢工作管理機制;三是持續落實企業紀委書記述責議廉、定期報告工作、年度考核等制度,推進工作的部署和經驗交流。四是健全科學合理的工作考評機制,加強對紀檢工作的專題調研和檢查考評,推進紀檢各項工作層層落實到位。五是健全監督執紀問責工作的全程紀實機制,實現日常教育、監督、辦案的全過程記載。
總而言之,深入貫徹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注重紀檢干部隊伍的綜合能力建設,堅決防止“燈下黑”,著力整體推進國有企業反腐倡廉建設有效落實,從而確保國有企業改革的穩定和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羅勇.淺談新形勢下國有企業如何加強基層紀檢監察干部隊伍建設企業文化下旬刊,2017年1期.
[2]徐茜.全面落實“三轉”要求提升監督執紀問責水平[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5,02:244-245.
[3]蘇永忠.國企紀檢監察機構履職存在問題及對策[J].交通企業管理,2016,04:28-30.
[4]《全面從嚴治黨常用文件選編》黨建讀物出版社,2018,
[5]《中央列出違反八項規定清單80》手冊,2018,
[6]張群.國企監督執紀問責出現的新問題及其對策措施[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8(16):187-188.
[7]鄧范明,張珊敏,劉煒,呂云.創新機制植基層廉潔“共鑒”.企業黨建,2021,總第161期
作者簡介:姓名邱勇強,性別:男,出生年月:1977羊12月,民族:漢,河北省(籍貫),學歷:本科,現職稱:工程師,研究方向:淺談新形式下提高國有企業紀檢監督執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