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凡
摘要:中藥臨床使用上往往只取用藥材的某一部位作為藥用,例如植物的根莖、果實、種子,動物的骨、殼,皮等,剩余部位則作為非藥用的廢棄物丟棄。我國中藥產業每年所產生的非藥用部位等廢棄物就高達數百萬噸,若非藥用部位得到合理利用,將為中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供新的開端。本文對目前中藥不同非藥用部位的研究進展進行概述,旨在為中藥資源產業化過程的循環利用提供理論參考與數據支持。
關鍵詞:資源;中藥;非藥用部位
1概述
隨著21世紀化學合成藥物的研發逐漸出現瓶頸,在對比合成藥物帶來的巨大研發成本與毒副作用等自身缺陷問題后,從動植物等自然資源中獲取新藥的研發方式逐步獲得熱崇。中國作為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在天然動植物的藥用價值開發利用上具有悠久的歷史,我國現存最早的本草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超過300種具有藥用價值的動植物以及礦物。中藥也因其獨特的科學理論體系和特有的療效,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人們喜歡。近年來,中藥的貿易金額呈現出逐年增加的趨勢,2018年我國中藥貿易總額就高達57.68億美元,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了10.99%,其中,出口額就有39.09億美元,同比上升7.39%,中藥的需求量逐漸猛增。雖然我國的中藥資源分布廣泛、種類繁多、產量可觀,但整體開發利用上卻表現出產出與使用不平衡的狀態,其中一些珍貴的中藥資源變得匱乏,中藥在生產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通常產量較多且得不到合理利用,又造成了中藥資源的持續浪費。因此,對中藥資源的充分利用就表現得極其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藥非藥用部位資源的合理利用。非藥用部位主要產生在中藥炮制的凈選加工過程中。因為臨床使用上往往只取用藥材的某一部位作為藥用,例如植物的根莖、果實、種子,動物的骨、殼,皮等,剩余部位則作為非藥用的廢棄物丟棄 [1]。我國中藥產業每年使用植物類藥材約為7×105 t,所產生的非藥用部位等廢棄物就高達數百萬噸,若非藥用部位得到合理利用,將為中藥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供新的開端[2-3]。
2中藥非藥用部位研究
2.1根及根莖類藥材的非藥用部位
史沁芳等[4]人通過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建立了木香地上非藥用部位中木香烴內酯和去氫木香內酯的含量測定方法,實驗結果也表明木香地上部位具備一定含量的藥效成分。張玉[5]等人對丹參的非藥用部分進行了詳細的總結,丹參非藥用部分主要化學成分為酚酸類、黃酮類、皂苷類,三萜類等化合物,且在不同部位不同季節含量差異明顯,莖葉的藥用價值突出,制定了相關的質量標準。呂鵬等[6-8]人在懷山藥非藥用部位研究中,運用分光光度法對各非藥用部位的總黃酮含量進行了測試,其中懷山藥葉中含量最高,各非藥用部位含量差異明顯。在重金屬檢測中,各非藥用部位的銅、鉛、鎘、砷、汞重金屬含量均處于藥典標準規定的限度之內,也為其非藥用部位的食用可行性提供了理論依據。在懷山藥HPLC特征圖譜中,藥用與非藥用部位的區別明顯,可以此特異性從非藥用部位中尋找新的活性成分,為懷山藥的創新研發提供了方向。魏文文等[9]人從姜黃的地上部位乙醇提取物中,分離鑒定出了5個化合物,豐富了姜黃的化學成分。聶垣東、任東春、郭平等[10-13]人從川芎的地上部分分離出多種類型的化合物,主要為香豆素類、酚酸類、糖類等成分。陳素蘭[14-15]藥理實驗指出川芎地上部位水煎液具有明顯的延長老鼠出血凝血時間,具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也針對川芎地上部位開發出來特色的袋泡茶工藝,為川芎非藥用部位的開發提供了參考。符德歡等[16]人在鐵皮石斛葉子重金屬檢查中,銅、鉛、鎘、砷、汞5種重金屬在葉部呈現一定的蓄積,葉片中測試出含有9%-19%的多糖成分,拓寬了鐵皮石斛藥用來源。
2.2花類藥材的非藥用部位
杜樂樂[18]在對黃蜀葵非藥用部位研究中發現,不同非藥用部位的主要化學成分的含量會在植物生長過程發生明顯的變化。地上部位的黃酮含量明顯高于根莖。非藥用部位中的多糖含量明顯高于藥用部位,對于黃蜀葵多糖類資源的開發具有積極意義。陳娜等[19]人對西紅花非藥用部位的研究進展做了歸納,西紅花的非柱頭部位的化學成分主要為黃酮類、酚酸類、生物堿、皂苷以及苷類、單萜類等化合物,非藥用部位的提取物在藥理上,表現出一定的抗氧化、抗真菌、細胞毒性、和對心血管系統、肝臟、腎臟的保護等作用。瞿璐等[20-22]人從祁菊秸稈乙醇提取物中分離出了25個化學成分,其中包含8個奎寧酸酯類單體化合物,和其他一些苷類,黃酮、酚酸類化合物。
2.3果實和種子類藥材的非藥用部位
李晉等[23]人建立了連翹7種有效成分的HPLC含量測定方法,對藥用與非藥用兩個部位的有效成分同時進行了測定。在連翹枝和葉中均含有連翹酯苷B、連翹脂苷A、連翹苷和牛蒡子苷元,與藥用部位的含量相似。胡荻[24]對五味子的果梗進行了充分的研究,以果梗中總木脂素為標準提取物進行了生藥學,制備工藝、化學成分與質量標準研究。侯微等[25]人應用DPPH法對五味子的根,藤莖和葉等部位進行了抗氧化活性測試,其根的抗氧化活性最好。李厚聰等[26]人對薏苡非種仁部分的多糖含量進行測定,以尋找有效的薏苡仁多糖補充來源,在對不同產地與采收期的樣品研究后,發現不同產地多糖的含量差異顯著,且隨著時間的增加呈現含量的蓄積。
2.4鱗莖與皮類藥材的非藥用部位
李虹等[27]人對不同產地的牡丹皮及其木心中的丹皮酚含量進行了測定,建立了方法簡便,質控性好的牡丹皮質量控制方法。謝運飛等[28]人對貝母非鱗莖部位的化學成分藥理活性進行了歸納,地上非藥用部位的成分和活性與貝母的藥效物質一定程度上保持一致,可作為替代補充。王健英等[29]人對杜仲雄花和種子的化學成分與藥理活性歸納總結了,主要的化學成分為環烯醚萜類、黃酮類等成分,雄花的藥理主要是鎮靜催眠,抗驚厥等作用。
3小結
目前,國內外對于中藥非藥用部位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可歸納為兩方面:1對中藥炮制過程中非藥用部位取舍的機制研究;2對中藥非藥用部位的藥用價值即藥化、藥理、臨床應用等方面的研究。本文對中藥非藥用部分的文獻進行了歸納總結,對發掘中藥資源利用價值,提升中藥資源效益做到“物盡其用、變廢為寶”,為有限的中藥的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了參考。
參考文獻
[1]張文清.中藥非藥用部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可行性探析[J].海峽藥學,2015,27(11):24-27.
[2]朱華旭,段金廒,郭立瑋,等.基于膜科學技術的中藥廢棄物資源化原理及其應用實踐[J].中國中藥雜志,2014, 39(9): 1728-1732.
[3]段金廒,宿樹蘭,郭盛,等.中藥資源化學研究與中藥資源循環利用途徑及目標任務[J].中國中藥雜志,2015, 40(17): 3395 3401.
[4]史沁芳,陳義娟,張雪,楊憲,顏華.反相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木香非藥用部位藥效成分含量[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5(06):1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