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璇

摘要:在早期中國美術史的長河里,有繪畫、書法、雕塑、建筑等等非常多的門類,但是在西方美術史里以上這些同樣是有的。而中國工藝美術分支中出現的漆畫藝術是中國本土文化,是從七千年傳統中走來的民族畫種,代表了中華此次通過對當代漆畫藝術家沈克龍分析研究,了解當代漆畫藝術中東方意蘊和西方色彩的碰撞以及傳統與現代的拉扯。
引言
在第一次接觸到了漆畫課程,了解漆畫的歷史時,很是震撼,對自身所學習的現當代藝術產生猛烈的沖擊。傳統和當代,東方和西方相互交織,在漆畫藝術上更是明顯。在興趣的促使下,我去翻閱了《中國美術簡史》,工藝美術竟然在中國美術史里尤其是在早期占據重要的地位。工藝美術通常裝飾精美,具有實用性或目的性,包括了陶瓷、漆器、玉雕、青銅器、錦帛畫等。戰國時期楚地開始出現漆器裝飾畫,木胎漆繪被應用。其中最深刻的是西漢時期出土的《漆棺彩繪云氣異獸圖》,見圖一,外以黑漆作底,用紅、黃、白等色繪云氣紋。云紋行筆飛揚流暢,頗具洶涌怒卷之勢力。秦漢一改以往的精細寫實風格,傾向于追求整體動勢,以氣勢與古拙完美統一,創造出粗獷雄健、飛揚激蕩的美學典范。
這幅畫因為不同于以往一直關注的西方藝術而使人記憶猶新,西方的繪畫中從未見過這樣的線條,將“動”和“勢”表達到極致,哪怕是線條大師丟勒可能也做不到。漆畫藝術延續至今,從未止步,在當前文化的大好背景之下,涌現了一批卓越的漆畫工作者,將中華漆畫工藝構建在中西方文化中視為他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沈克龍,筆名一龍,江蘇南京人。1964年4月出生,89年畢業于南京藝術學院美術系壁畫專業,為職業藝術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他的作品分成多個系列如:《經史》系列、《漢賦》系列、《往境》系列、《長物》系列、《觀自在》系列。
一、紅與黑
沈一龍作品中用紅黑色調的幾幅繪畫尤其讓人喜愛。其中我了解到未經調和的生漆就是黑色,是大漆的顏色。他說“一條道走到黑”——黑,黑色在漢代被視為尊貴之色,《拾遺記·前漢下》記載:“漢成帝好微行,于太液池旁起宵游宮,以漆為柱,鋪黑涕之幕,器服乘輿,皆尚黑色。”[1 ]漢代的很多工藝美術都以黑為尊,漆器亦如是。《淮南——·齊俗訓》中談道“漆不厭黑,粉不厭白”[2 ],“黑”與“漆”二者已經形成一種密不可分的關系,從這一角度來說,漢代漆藝中的留黑是一種文化的選擇。一個長于黑白的版畫家曾說:世上最美的黑是漆黑;一個長于色彩的畫家也說:中國傳統里有兩種最美的色彩,一是宣紙的白,一是大漆的黑。的確,漆黑是世界上最黑最美的黑。在中國,黑與漆是連在一起的,最黑的墨是漆煙墨,語言里也有‘漆黑’的詞匯。黑成了漆的代表色彩。”早期的漆器可能也對他產生了影響。
沈克龍展出與“涉事”展覽上的《閑對》,畫面的形狀有更多的構成意味,突破傳統四四方方的畫面,凹陷的曲線打破剛硬邊界呼應了紅黑交接處的處理。運用了經典的紅色和黑色,將這一對質樸的顏色演繹的惟妙惟肖,碰撞處的延綿也是作者對正負形的思考,吸引住我們目光的是紅還是黑,紅將戰勝黑,還是黑將吞噬紅。巧妙的留黑讓觀者的眼睛聚焦在交接處,迂回婉轉。當想尋覓到作者思考的蛛絲馬跡時,又被大片的紅蠱惑。作者在自然生活和藝術世界進進出出,精神卻總是在思考,在飛越。
相較于另一幅作品《漢賦·聽音撫色》,紅與黑的碰撞更加剛勁有力,大刀闊斧的畫面分割看的大快人心。大膽應用構成的點線面,大體塊高度概括。顏色的碰撞更加猛烈激蕩。
二、東方意蘊
沈克龍的作品的載體延續了中華傳統器物,如古琴、椅子、屏風等,將這些從考古中出來器物放入平面繪畫,如同中國美術的發展史,從實用價值中脫離出來,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審美性。和漆器一脈相承,也表達了他將傳統技藝及其所蘊涵的文化精神轉化為當代藝術形態的各種可能性的努力。他的作品多為抽象或半抽象形式,有的抽象形態來自東方哲學的提煉,有的抽象形態則來自自然人文素材的提煉。
他的繪畫作品《花事千年》,寥寥幾筆,屏風和花的意味恰到好處,這件作品的抽象屏風形態隱露在有無之間,沈克龍一直堅持八大山人的精神,“少”即是“廉”,一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塑造對象時用筆少。畫面透露著寧靜雅致,同時也訴說著一種文人詩書氣。沈克龍曾說:“脫其形,得其大意”,“通天地,吾心往已”。脫離抽象,更追求中國畫的氣韻。他運用點、線、面在畫布上有序結合,在虛虛實實中讓人感覺到美具有生動,嚴謹有趣味。
三、西方精神
沈克龍的作品還結合了西方元素,大大拓展了漆語言的魅力并將當代漆的語言發揮到了極致。在他的作品《觀自在-飛天》中,影約可以看到西方抽象表現主義巴內特·紐曼的影子,紐曼是美國著名抽象表現主義藝術家,是色彩領域最重要的畫家之一。紐曼的極簡主義是把構成與色彩盡可能的簡單化。簡化了形式,復雜了主觀形式。紐曼的“拉鏈”是直線的切割,而沈克龍在這一形式基礎上,運用了國畫中很有彈性的線條,中西方融匯貫通,才能將漆畫藝術發展至今,與時俱進。今天的文化應該更具備當下精神,這是所有文化人的理想,探索傳統題材的當代性。
四,結語
好的漆畫應該從傳統漆藝中來,一方面將中華精粹工藝傳承下去,另一方面又以藝術的姿態與當代藝術思潮相對接,博采眾長。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時,應當學習沈克龍身上的這種精神,保持文人堅定的氣節,同時也廣泛吸納西方好的東西。多元化是當今世界藝術的主題。
注釋:
[1]王嘉,孟慶祥,商微姝,譯注.拾遺記譯注[M].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9:166.
[2]劉安.許慎,注.陳廣忠,校點.淮南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