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弘哲
進入新時期以來,對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多樣化、全方位、高層次需求已成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科普基地作為面向公眾開展科普教育活動,積極推進科普工作的社會化、群眾化、經常化,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提高公眾科學文化素質服務的場所,自上個世紀90年代設立以來,無論從數量還是質量上均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民營科普基地更是積極參與到全民科普活動中來,成為科普教育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部分發達地區數量甚至占到科普基地比重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這些民營科普基地在建設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現實問題,一是群眾教育比重較低,部分基地主要面向政企客戶,幾乎不向普通公眾開放;二是科普經費不足,民營科普基地經費來源多依賴自籌,企業本身投入科普工作的經費不多,尤其很多中小企業,更是經費有限,無法有效開展高質量的科普活動;三是科普人才匱乏,多數民營科普基地均由企業員工兼職科普工作,技術人員和專職運營管理人員不足,專業化程度不高。這些都限制了民營科普基地的建設和科普工作的開展。中國(長沙)創新設計產業園科普基地(以下簡稱基地)目前由產業園運營商湖南同天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天公司)運營,分別于2019年和2020年認定為湖南省和長沙市科普基地,年開展活動40余場,日常接待人次3-5萬人,自創建科普基地以來逐漸探索出一套高效、系統、適于基層科普工作開展的運營模式,本文以長沙設計院科普基地為樣本,就民營科普基地的運營策略進行交流討論。
一、長沙設計園科普基地的戰略思考和遠景規劃
民營科普基地是否對現狀、目標進行討論分析,并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完善的行動計劃和評估機制是民營科普基地能否得到長足、高效發展的方向保障和理論基礎。長沙設計園科普基地建設單位為湖南同天,該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以工業設計為核心、建設工業設計產業集群的企業之一,一直專注于工業設計資源整合、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設計創意產業園開發運營以及新產業與城市互動發展研究,擁有工業設計產業化運營方面的核心業務與獨特商業模式,目前已整合了上千家國內外優質的設計機構、上百位國際設計大師以及近百所國內外高等院校的資源,園區擁有設計企業200余家,在職設計師3000余名,為基地工作提供了豐富的戰略資源和智力支持。
自開展基地創建工作以來,運營者即通過SWOT分析法針對自身優勢和劣勢進行評估,以明確外部的機遇和挑戰。
長沙設計園科普基地現狀分析
優勢:
1獨特賣點:長沙設計園是湖南省唯一的設計園區,園區內擁有設計博物館、工業4.0展館、機器人體驗館等核心場館;
2資源優勢:同天公司運營全國14個省份17個設計園區,整合4000多家設計企業、30000余名設計師資源,為科普內容的建設和更新提供了支持保障;
3課程優勢:基地設施完備、課程豐富,配備多間大小教室及3D打印、簡易磁懸浮設計制作等200余項成熟設計研學課程,可同時容納1000余人在基地內開展工業設計科普實踐;
4高滿意度:經過對觀眾進行回訪,基地科普活動均收獲較高的滿意度。
劣勢:
1基地現有專職人員5人,技術人員不足;2基地距離市區較遠,公共交通較少;
機遇:
1“十四五”規劃將科技創新、工業設計發展提升到重要位置,設計領域再次被大眾關注;
2伴隨生活水平提高,觀眾接受科普意愿增強;3中小學研學活動常態化,與基地積極合作。
挑戰
1基地經費以自籌為主,運營壓力較大;2設計課程開發投入較大,用時緩慢;
3宣發成本較高;4觀眾二次參觀意愿較低。
基于對基地現狀的分析,基地采取發揮優勢、利用機會的策略,對基地重新定位,主要以設計研學為主要特色,重點圍繞“看設計、學設計、玩設計、展設計”四個維度進行多方位的探究性學習,從“認識設計、了解設計、參與設計、熱愛設計”四個方面著手,全面拓寬青少年視野,構建科學成長體系。同時與中小學、旅行社合作,成為中小學研學活動定點單位和承接單位,兼顧服務接待政企客戶及高校產學研成果發布推廣功能,取得了較為良好的運營效果。
此外,基地還參與了產業園區行業標準的制訂,通過對其中文化建設部分的建設發展要求的討論與研究,結合基地發展理念,建立起一整套適于該基地的考核機制,內容涵蓋基地運營管理、公共服務、陳列展覽等各個層面,通過系統化、標準化的績效考核,有力的推動了基地建設、運營與發展。
二、長沙設計園科普基地的公眾科普服務與觀眾群的拓展
為更好地開展科普服務,拓展觀眾群,基地從服務理念、場館展陳、志愿者組織四方面入手進行了細致深入的思考。
1、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
基地能否得到長足的發展,能否有效實現科普功能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是否滿足了公眾對科普基地的需求,從而得到關注與支持。因此基地服務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以人為本的方案和措施,如針對不同觀眾群體設計了多種不同地科普講解版本;可根據團體觀眾的學習時長要求定制科普活動;除面向普通觀眾的科普課程外,還專門開發了針對盲人的科普課程。
2、動態更新的展陳內容
為使觀眾認識設計,了解設計前沿,以更好地實現科普效果,基地場館展陳采取定期更換,動態更新的形式,進而保證設計展品的科技性和前沿性。同時在展陳形式上,也根據不同展品特點和觀眾學習訴求采用了單層次靜態陳列、沉浸式情景陳列和研究型陳列等多種方式
3、志愿者組織的建設
基地將志愿者作為重要參與力量,以彌補專職人員的不足。一方面邀請設計領域專家和
資深設計師擔任基地顧問,定期開設設計沙龍、設計青年說、設計故事匯等講座和分享活動;另一方面,面向設計專業師生和設計愛好者招納志愿者,由基地發放聘書、進行培訓,定期展開志愿服務。
三、長沙設計園科普基地與社區發展的互動關系
基地在建設發展過程中,除對來訪觀眾展開科普活動以外,也定期開展科普走出去活動,以更好地服務社會,基地先后聯合湖南省同天工業設計創新中心、長沙市工業設計協會開展“設計進百園千企”“設計下鄉”等活動。
在基地建設、發展過程中,基地尤其注意與周邊社區發展的互動關系,假期專門針對周邊社區青少年舉辦設計夏令營、設計特訓班和暑期實踐活動,取得了周邊社區的一致認可。而基地與社區的關系也是一個雙向的互動過程,周邊社區居民也因此大大提升了對基地的支持參與度,踴躍承擔志愿者工作,為科普活動捐贈材料,實現對基地積極的回饋和反哺。
民營科普基地的運營發展是一個系統、前沿的應用型課題,如何更好地進行基地建設,開展科普活動,實現科普目的還有待我們不斷探索與實踐,對長沙設計園科普基地的運營策略進行歸納和總結,以期可以對后續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