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嵐
摘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播音主持工作者應當加快轉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補齊理論武裝、業務素質、媒體融合等方面短板,進一步擁抱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奮進新時代,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提高新型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關鍵詞:新時代媒介融合轉型升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播音主持工作者應當加快轉型、銳意進取、開拓創新,補齊理論武裝、業務素質、媒體融合等方面短板,進一步擁抱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奮進新時代,切實擔負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不斷提高新型主流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
一、擁抱新時代全方位轉型升級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新形勢下,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是宣傳思想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職責。因此,播音主持從業者要擁抱新時代,做到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助力開創新時代宣傳思想工作新局面。
擁抱新時代,首先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打牢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更加全面、系統、準確、深入地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偉大實踐。長期以來,縣級融媒體中心承擔了大量的時政采訪任務,這就需要從業者具有較強的政治理論素養,否則容易影響宣傳效果。舉一個例子,去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各地通過開展形式多樣的演出,營造良好的宣傳氛圍。但在某地舉辦的脫貧攻堅演出活動中,主持詞里沒有體現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脫貧攻堅的重要論述,也未講深講透脫貧攻堅的重大意義。而且在大型活動和正式新聞報道中,黨的最高領導人的標準提法應該是“習近平總書記”或者“習總書記”。主持人卻簡稱為“習大大”,用網絡俗語代替標準用語,不夠嚴謹準確。這些瑕疵雖然細微,卻影響了演出和傳播效果,更是播音主持工作者學習政治理論不夠深入的表現。
擁抱新時代,還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過去,播音主持從業者一般被稱為“播音員”。顧名思義,就是把聲音條件練好,再準確無誤地讀好稿子。如今,播音主持從業者如果仍然滿足于做一名“播音員”,將難以跟上全媒體的時代大潮。2017年,中央電視臺主持人董卿主持的《中國詩詞大會》,掀起了傳統文化節目熱潮。隨后,她首次擔任制作人的《朗讀者》成為現象級節目。兩個節目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主持人董卿并非對著臺本照本宣科,而是充分展現文學才華和文化氣質,將自己長年累月的知識儲備、鮮明的個人風格融入到整檔節目中。事實上,從節目內容策劃,到流程的確定,到現場裝飾布置,再到找嘉賓、拉贊助……一系列臺前幕后的事情她都事必躬親。這兩個節目的火爆,側面顯示了主持人內在功力的重要性。從“播音員”到“主持人”,不僅是身份的切換,還有專業知識、控場能力、協調能力的全面提升,更是一種全方位的轉型。
二、謳歌新時代“單面手”變成“多面手”
新聞人是媒介傳播的前線戰士,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時代風云的記錄者、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公平正義的守望者。作為新聞宣傳隊伍的一員,播音主持人更要積極走出播音室,用腳步和心靈丈量著時代變遷,用故事和畫面謳歌新時代。
想要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播音主持人必須著眼提升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從“單面手”轉變成“多面手”。2018年12月,蕭縣融媒體中心正式掛牌成立,進一步建成縣域新聞平臺,打造集電視、廣播、報紙、網站、“兩微一端”于一體的蕭縣融媒體宣傳矩陣。在此背景下,主持人既要完成傳統的播音任務,還要成為一名全媒體記者。近年來,在廣播、電視、網站、客戶端、微信、微博、抖音等全媒體平臺中,主持人們頻頻出鏡,不斷創新傳播方式;在田間地頭、車間工廠、社區街道,他們大量采訪一線人員,不斷豐富傳播手段。借助各類媒介資源,推出一批生動展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蕭縣成功實踐的精品力作。
謳歌新時代,主持人還要轉變播音風格,讓新聞作品更加生動鮮活、更接地氣。十多年前,主流的播音模式是主持人正襟危坐在演播室內,一本正經地說著“播音腔”。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單一的形式、同質化的內容越來越難以引起觀眾共鳴。只有原創性、及時性、豐富性強的播音作品,才能打動受眾群體。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蕭縣融媒體中心推出了“緬懷崢嶸歲月凝聚奮斗力量”系列活動。一批播音主持人在微信、抖音等平臺誦讀紅色經典文學作品,讓黨的創新理論、黨史教育內容更加通俗易懂,更快地“飛入尋常百姓家”。在開展鄉村振興主題宣傳時,蕭縣融媒體中心在抖音平臺推出了短視頻作品《村里的熱搜》。畫外音中,主持人說了一批俚語俗語和“打油詩”,例如“村民生活步步高、天天跳舞心情好”“現在脫貧生活好,旅游項目不能少”等。用這些“打油詩”配上對當地村民的采訪,將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成果生動鮮活地凸顯出來,不斷擴大主流媒體的競爭力、輻射力、影響力。
三、奮進新時代著力融合媒體資源
高質量高標準推進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是全媒體時代的大勢所趨。推進媒體融合,也被寫入中央“十四五”規劃建議。奮進新時代,給播音主持工作者既帶來挑戰,也帶來機遇。從業者怎樣在全媒體生產傳播一體化的組織架構中發揮作用?怎樣加快形成集約高效的內容生產體系和傳播鏈條?這些問題有待進一步思考、解決。
對此,蕭縣融媒體中心做出一些全新的嘗試。去年9月,蕭縣融媒體中心開展助農直播系列活動,一批主持人從演播室“轉戰”直播間,為家鄉名優產品帶貨、“打call”。從“主持人”到“主播”,他們一方面要轉變語言風格,不能只介紹產品,而是要積極與粉絲互動、建立接地氣的直播氛圍;另一方面,要建立互聯網思維,深入分析供求信息,借助個性化、差異化營銷策略,讓被直播帶火的扶貧產品準確找到買家,讓消費扶貧成果真正惠及貧困地區。同時,相對于普通的網絡主播,縣級融媒體的播音主持人更加要在直播中帶頭堅守紅線、底線,積極傳播主流聲音。
作為播音主持工作者,還要參與整個內容生產體系,著力融合媒體資源,盡快適應媒體傳播方式的新變化。過去,各級宣傳媒體自成一體、各管一塊,新聞資源沒有得到充分挖掘,新聞價值也得不到發揮。近年來,蕭縣融媒體樹立“一盤棋”思想,既發揮傳統媒體優勢,又加快新技術運用,推動媒體在體制機制、新聞宣傳、隊伍建設等方面深入融合,打造“新聞+政務”“新聞+服務”新模式。在這一大背景下,播音主持工作者不僅要積極與省、市級融媒體聯動互動、共建共享,實現一個平臺多個媒體使用;還要充分利用直播、視頻互動、H5等新技術新手段,逐步建立起個人IP品牌,不斷增加用戶粘性,參與打造綜合性新媒體平臺。
參考文獻:
[1]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