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德豹
摘要:近年來,在城市化與工業化的快速發展背景下,環境污染和能源排放已然成為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給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了一定的限制。可持續發展作為當前的戰略目標,在生產生活領域都必須要始終堅持這一戰略思想,只有這樣,才能夠從長遠發展的角度,解決眼下的生態環境污染、能源消耗與浪費問題。國家有關部門陸續提出了節能減排的相關要求,但在環保工作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未能得以確切落實。因此,未來的發展中,加強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強化策略
1生態環境保護與節能創新的意義
生態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保障,只有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才能使自然要素和人為因素實現有效協同,創建適合人類生活居住的環境,實現系統的良性循環,確保人類生態系統向更高層級發展。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是生態環境保護的兩個主要方面,應該協調好環境保護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在統籌兼顧當中構建完善的發展模式。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土壤污染等問題遍布于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角落,由此引發的社會性問題正在威脅著人類文明進程,必須明確當前資源需求及環境保護與治理的方向,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實現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降低社會運行能耗。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提出,為我國社會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導和依據,然而環境污染問題和資源浪費問題成為可持續發展的阻礙,尤其是在治理工作中的整體成效不佳,使得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更加緊張。融合創新理念,探索新的環境保護及節能模式,增強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
2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對企業的影響
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的實施與社會經濟發展、企業發展息息相關,尤其是對于一些相對傳統的老企業而言,對原本的市場發展趨勢產生了一定的沖擊,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契機,通過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推動企業的轉型發展、現代化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有效改善了我國當前的環境污染局面,促進了生態恢復。
3我國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的強化策略
3.1加強政府引導
政府部門應該充分體現自身的主導性,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與節能工作的全面引導,確保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實施。通過頂層設計的方式,制定當前環境保護與節能的工作目標,綜合考量人口要素、經濟要素、生態要素等編制長遠戰略規劃,確保保護手段與節能措施與時俱進。尤其是環保部門應該對當前環境保護政策和法律體系予以完善,確保各項規定的可行性,給社會各領域提供法律保障,增強環境保護和節能工作的規范性。政府部門還要針對當前生態環境問題進行調查與分析,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治理方案,遵循實事求是和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以達到綜合防控的目的。增進與重污染行業企業的交流溝通,從源頭上對污染問題和高能耗問題進行分析,督促企業改進生產工藝和技術,以落實國家和行業相關排放要求。建立完善的責任機制,對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的職責予以明確,防止責任意識不清引發的各類環境及資源問題。
3.2企業管理結構調整
隨著現階段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工作的發展,各企業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都要不斷調整企業管理結構。良好的企業管理結構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企業的發展活力,適應企業未來的發展需要,使員工具有更大的生產主動性和積極性。根據長期的發展經驗,企業管理結構的調整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股權結構調整。這次調整是一項重點調整工作,必須與企業的整體發展戰略和目標相適應。各企業要逐步構建完善的管理組織結構,形成新的管理組織體系,對企業實行全面管理,落實技術研發、環境管理的責任。
(2)產業結構調整。企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應當符合企業的長遠規劃。無論哪個企業處于生產發展過程中,產業結構都會制約其長遠發展。各企業將根據自身發展經驗和國家相關政策,基本制定切實可行的戰略目標。在產業結構調整過程中,要高度重視技術進步和產品開發,確保產業結構優化。比如以煤礦企業為主業,煤炭企業管理結構調整必然伴隨著股權結構和經營模式的變化。山西某煤礦主要從事煤礦生產。為適應新的發展環境,企業采用股權重組調整方式,給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
3.3實施重點整治
在環境保護工作中,應該針對重點領域實施有效整治,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問題。加強對當前環境問題的全面調查與分析,增進與重點用能企業的交流,使其提高環境保護及節能減排意識,在了解其具體生產性質和經營活動特點的基礎上編制綜合管控方案,確保污染物排放達標,使各項生產工藝更具節能效果。尤其是在建筑領域、工業領域和交通領域,容易造成大范圍的污染和高能耗問題,因此應該針對領域性質和發展需求進行整治,以加快生產結構的轉型升級,采用全過程動態控制措施加以約束和控制。比如在建筑領域發展中,應該明確綠色建筑發展規范,在施工材料、工藝和技術等方面進行改進,提高材料和設備利用率,注重對建設環境的保護。在交通運輸行業,則應該對當前運輸方式進行全面優化,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普及,解決當前尾氣污染問題。
3.4重視企業間的兼并重組
我國工業企業長期處于快速發展狀態。傳統的工業發展觀念落后。他們過分注重經濟效益的實現,忽視了工業生產中能源和資源的浪費。超高碳排放造成了嚴重的空氣污染問題。當前,在工業現代化發展過程中,各工業企業要加強企業間的兼并重組,發揮自身優勢,發展先進的大型企業,兼并一些發展思路和技術落后的小企業,通過重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利用大企業節能減排新技術帶動小企業生產改革。在當前的發展條件下,各類工業企業實現經濟效益的難度越來越大。一些特大型工業企業雖然沒有虧損,但存在盈利能力不足的發展狀況,而一些中小工業企業發展滯后,長期處于虧損狀態。結合節能減排環保、碳排放標準實施現狀,推動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相關企業可以通過企業間的并購,積極發揮不同企業的優勢,在整個市場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創造品牌效應,刺激企業的長遠發展。企業兼并重組后,一些大型工業企業將具備較強的技術經濟能力,再以技術帶動企業的生產變革,使企業的發展符合節能減排環保政策的標準。
3.5區際協調重點區
部分企業為環境沖擊相對較小的成長型企業,這部分企業在發展的過程中深受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在發展的過程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競爭非常激烈,可以將處于特定區域的這些產業,列入區際協調的重點,通過這些綜合性的規劃來實現錯位發展,避免在區域內出現同質化的競爭。不同省區市在區域發展中,都要充分認識到自身的優勢,通過不同區域的資源整合與分工合作,來協調整體發展,發揮各自的技術、資源優勢,形成區域內的良性競爭,構建更為有序的市場發展秩序。
結論
現階段的經濟社會發展中,資源與環境問題日漸嚴重,暴露了越來越多的資源環境危機,影響了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從長遠發展的角度來看,國家要逐步轉變發展路徑,以充分通過各項節能減排措施的落實,來為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服務,徹底轉變傳統的發展模式限制,形成新的發展管理模式,嚴格規范發展中的資源能源消耗和廢物排放,促進整個的發展變革,以適應新的發展趨勢。未來的經濟社會發展中,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工作還有著較大的改進空間和巨大的發展潛力,我們要從行業發展現狀出發,不斷推進該項工作的執行與完善。
參考文獻:
[1]李先元.環境工程改造中節能減排路徑的研究[J].山西冶金,2019,40(05):47-48+65.
[2]王茹,杜波.淺談環境工程改造中的節能減排思想[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27):177.
[3]龐志文.環境監測對環境工程改造的促進作用[J].民營科技,2019(0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