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勤
摘要:為優化柳州市的營商環境,柳州市各城區特別是柳東新區以國家人社部、自治區人社廳關于勞動人事爭議基層調解組織建設的總體要求和部署為依據,從加強五個“建設”入手,不斷健全和完善勞動人事爭議基層調解組織網絡,整體推進勞動人事爭議基層調解組織的實體化建設,充分發揮專業調解在爭議處理中的基礎性作用,有效地將勞動人事爭議化解在基層,化解在萌芽狀態,積極為構建我市和諧勞動關系做出了應有的貢獻。
柳州市健全和完善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630余個,全市共有專兼職調解員近18000人,全市2019年以來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成功率均在68%以上。其中:陽和工業新區、柳東新區、柳南區和魚峰區等4個“大調解”平臺高標準地完成了勞動人事爭議基層調解組織的實體化建設,在化解勞動人事爭議工作中發揮了突出作用,陽和工業新區連續蟬聯2011年和2019年兩屆“全國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榮譽稱號,柳東新區2019年榮獲“全區模范勞動關系和諧工業園區”榮譽稱號。在此基礎上,我市勞動關系“三方四家”聯合成立了市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目前,該中心除部分人員和工作經費正在協調外,其他方面實體化建設也已基本完成。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強機構建設,構建多形式、多層級的基層調解組織網絡
我們采取因地制宜、形式多樣和分層設置的方式建設勞動人事爭議基層調解組織網絡。我市的基層調解組織從模式上分主要有四類:第一類是企(事)業單位勞動人事爭議基層調解委員會,主要由企(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部門工作人員、工會工作人員和職工代表組成;第二類是以勞動關系“三方四家”為主導的縣(區)和鄉鎮(街道)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吸收本轄區內用人單位的優秀調解員來組成;第三類是由人社部門主導,與本級工會、司法局、法院等協同,吸收轄區內用人單位的優秀調解員共同組建的縣(區)和鄉鎮(街道)勞動人事爭議人民調解委員會,主要特點是依托人民調解解決辦案補助;第四類是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在企業服務平臺建立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對本轄區的企(事)業單位調解組織進行服務和管理。
從調解組織管理和服務的對象來分,主要分為四個層級:第一層級是企(事)業單位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主要負責宣傳本單位的勞動權益法律法規政策,協助單位建立預防預警機制,參與研究涉及勞動者切身利益等重大方案、協調解決勞動保障方面的重大問題,處理本單位出現的勞動(人事)爭議糾紛等;第二層級是鄉鎮(街道)、工業園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第三層級是縣、區和工業新區勞動人事爭議大調解平臺。第二、三層級的調解委主要對所轄層級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進行服務和管理,處理所轄區域較為復雜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案件;第四層級是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目前,我市正在打造市級“互聯網+調解”服務管理平臺,市級“互聯網+調解”服務管理信息化平臺上線后,將實現全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的無縫對接,市調解中心也將對調解第一、二、三層級進行實時管理與服務,從而不斷提升調解仲裁的工作效能,切實做到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徹底打通調解仲裁服務的“最后一公里”。
(二)加強規范化建設,統一各項制度和調解流程
開展基層調解組織的實體化建設,就一定要嚴格規范制度,統一調解流程。首先,統一了上墻的制度,明確了公示欄的內容,保證了調解委員會的制度欄和公示欄的統一和完整;其次,統一了各基層調解組織的辦案流程,制定了一套從接案、調解到結案的規范化流程,供所有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使用;第三,各實體化基層調解組織與本級審計、財政等部門制定了調解經費保障管理制度,從制度上明確了調解組織的場地、經費、調解員補助、專職調解人員管理等內容,進一步規范了調解組織的各項制度,做到人員公示、制度上墻、透明化管理及業務流程公開。
(三)加強隊伍建設,打造專業化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隊伍
為保證調解員具備過硬的能力素質,市、縣(區)兩級邀請勞動法律方面的專家、學者、資深的仲裁員對調解員提供理論專題培訓、調解實務講座、情景模擬等多種方式提升調解員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此外,各級調解委還聘任了教師、醫務工作者、律師、企業法務、人事經理、心里咨詢師等具備專業素質和豐富經驗的人員擔任兼職調解員,充實到調解員隊伍中,不斷提高調解員隊伍的專業化程度,也提升了基層調解組織的公信力,打造了我市特色多樣的勞動糾紛化解的主陣地,提升了全市勞動人事爭議糾紛化解的能力和水平。例如:為減少因勞動糾紛引發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柳東新區調解委創新工作模式,提高效率,構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勞動關系風險“防火墻”,開創了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新格局,確保后疫情時代的勞動關系狀況總體穩定,勞動關系矛盾基本可控,為柳東新區營造和諧穩定的營商環境保駕護航。柳東新區調解委配備專職調解員10名,兼職調解員40名,其中,本科以上專兼職調解員占比82.5%,持有法律職業資格證5人,持有勞動關系協調員證4人,持有人力資源資格證14人。2019年以來,市、縣(區)各級組織調解員培訓30余批次,培訓調解員1900余人,為我市培養了一支優秀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員隊伍。
(四)加強信息化建設,打造優質高效的信息化管理服務平臺
市、縣(區)兩級人社部門還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不斷探索和推進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工作的信息化建設。目前,柳東新區調解委積極利用現有資源,大膽開創“互聯網+調解”新模式,在全市率先打造柳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網上平臺,運用各種科技手段不斷加強勞動爭議調解工作的效能建設,實現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案件申請、受理、調解、結案、歸檔全流程線上辦理,打破了傳統的案件處理模式,實現了“一鍵立案”、文書電子送達、電子卷宗自動歸檔等功能,全力推動“非接觸式”調解步入快車道,既確保了疫情防控常態化,又從群眾的角度出發,突破異地調解限制,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極大的提高了勞動爭議立案和調解工作的效率。2020年9月該平臺正式啟用,至今已處理勞動爭議調解案件117件。陽和工業新區的調解信息化平臺正在調試,也即將上線。此外,市級的“互聯網+調解”服務管理平臺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中,預計今年下半年上線。
(五)加強文化建設,不斷激發調解組織的活力
在建設高質量的基層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的同時,我們也非常注重調解組織的文化建設,注重將制度職責內化為調解員的行動自覺,讓調解員真正感受到調解委的溫暖,爭做勞動者的“娘家人”和企業的“護航人”。特別是柳東新區勞動人事爭議調解委員會,自成立以來,每個季度組織線下調解員沙龍活動,拓展調解員的交流渠道,通過舉辦插花、禮儀、心理咨詢、素質拓展、文體活動等形式,拉近調解員之間距離。調解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自發創制了具有鮮明特色的調解員宣傳片,通過詩歌朗誦的形式展現當代調解員風采。愛好攝影的調解員還為每名調解員拍攝了團隊寫真,并制作成PPT及圖冊,通過對外大屏幕等渠道進行宣傳展示,不僅展現了柳東新區調解員的精神風貌,更使得調解員隊伍獲得了企業和群眾的廣泛認可。
我們在加強五個“建設”的同時,還始終將勞動法律法規宣傳工作貫穿于調解工作的始終,通過各類勞動保障專項活動,采取多種形式、利用多種場合,運用多種手段,不斷加大法律宣傳教育力度,使勞動者敢于維權、懂得維權,使企業管理者成為學法、懂法、守法的排頭兵。柳東調解委每年將當年處置的典型案例匯編成冊,為新聘任的調解員提供最直接的調解借鑒經驗,降低了調解員“上手門檻”,提高了調解效率。近年來,全市共發放各類調解工作普法宣傳手冊10萬余份,極大地提高了各級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的群眾認可度和社會公信力。
勞動人事爭議調解是構建勞動人事關系和諧,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人民群眾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重要渠道。讓糾紛止于調解,是我們一以貫之的工作目標。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從黨史教育中汲取力量,努力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不斷健全和完善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組織建設,緊跟時代步伐,踐行“楓橋經驗”,提升勞動人事爭議調解的能力,為構建我市和諧勞動關系不斷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