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簫娥 陳真 國燕
【中圖分類號】R19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052
1 ?研究背景及意義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社區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主要技術支撐力量,掌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能力現況,為下一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工作能力建設提供建議,為制定或調整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急健康教育規范和流程提供科學依據。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2.2研究方法
采取隨機抽樣的原則,利用Excel表rand()函數隨機抽樣法,在每個區(縣、市)隨機抽取5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及鄉鎮衛生院進行調查,共計調查單位數為50家。
2.3研究內容
主要研究內容包括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期間開展應急健康教育工作的組織安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傳播材料制作能力、活動開展能力、技術指導能力。
3 ?研究結果及分析
3.1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協調機制建立能力分析
50家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49家(98%)制定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工作方案且包含健康教育內容;49家(98%)單位成立了疫情防控應急工作組,其中48家(96%)包含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只有38家(76%)單位建立了縱向健康教育工作網絡,37家(74%)家單位建立了覆蓋轄區機關事業單位、學校、企業等場所的橫向工作網絡。提示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工作網絡覆蓋面未到達《健康促進與教育專業技術機構工作規范》要求的100%,急需完善和加強。
3.2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會議及培訓能力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有49家單位根據國家、省、市、區(縣、市)疫情防控策略、方案、要求召開了應急會議,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工作做了安排和要求,對轄區醫務人員進行了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累計培訓達到640次,極大地提升了醫務人員應對疫情技能和科普宣傳能力。
3.3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健康傳播材料制作能力分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50家單位中只有22家自主編印了相關防控健康傳播材料,累計編印種類為18種,累計數量為74973份。其原因主要為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健康傳播相關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系統培訓,在傳播材料制作過程中核心信息的收集、編寫能力,傳播對象的需求評估能力普遍較低。
3.4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活動開展能力分析
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主要采取宣傳欄、電子顯示屏、候診區發放健康宣傳資料等形式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累計出刊科普宣傳474期,門診累計發放宣傳資料68188份。基層醫療機構由于受到健康傳播資源和平臺限制,健康教育活動存在傳統單一、覆蓋不夠、傳播速度慢、傳播信息量小等問題。由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確定因素多,信息更新快,所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急健康教育活動開展能力遠不能滿足迅猛發展的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
3.5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專業技術指導能力
50家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有45家鄉鎮衛生院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了對轄區相關場所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技術指導,累計指導單位數為581家。由于每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才1—2人,多數是護理人員或其他醫技人員,預防醫學等相關專業人員較少,健康促進與教育相關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水平較低,開展技術指導能力有限。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更凸顯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應急健康教育工作能力的薄弱之處。
4 ?結論與建議
4.1隊伍業務能力
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主要以護理和其他醫技人員為主,預防醫學等健康教育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極少,且多數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只有1名健康教育專(兼)職人員,多數為臨聘人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應加大對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力度,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人才配置,加強公共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引進與培養并列入人才發展規劃。
4.2經費投入
在開展疾病預防控制工作中,特別是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處在前沿陣地,在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工作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應進一步加大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公共衛生服務經費的投入,特別是健康教育經費的投入,對做好疾病預防控制工作,為大眾的健康保駕護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4.3機制體制的建立與完善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開展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中,縱向協調機制順暢,網絡完善;橫向協調機制方面,由于協調機制不健全,橫向工作網絡不完善,有限的資源和平臺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導致開展健康教育活動和各場所技術指導存在困難。建議建立以基層政府為主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技術支撐、各相關單位及部門、場所協作的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協調機制。將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納入基層政府目標考核任務,落實各部門的責任、并加強監督和評估,確保各項既定措施得到貫徹落實。
4.4提升健康教育活動能力
我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為了滿足公眾健康需求,積極開展應急健康教育,為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積極貢獻。但由于受到地域、資源、平臺、經費等因素限制,開展的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活動傳播速度慢、受益面小。建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根據大眾的健康需求,充分開發和利用區域內外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和平臺,提高信息可及性和人群覆蓋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所在政府、上級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部門,應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健康傳播活動搭建平臺、提供渠道。
4.5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評價指標體系,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技術網底,積極開展健康教育效果調查研究,為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的調整,為今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健康教育開展提供經驗和參考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