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鳳
【中圖分類號】R446.6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055
眾所周知,在臨床醫療工作當中,輸血是最為常用的一種治療方式,對于臨床醫療工作至關重要。但是需要知曉的是,在一些特殊情況下,病原體是可以在血液中進行存活的,不重視這一點就進行輸血治療的情況下,是會傳播疾病的,包含常見的乙肝、丙肝和梅毒等等,甚至是艾滋病,這對于國內的臨床醫療工作和患者都是極其不利的。雖然目前患者輸血之前的篩選方式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了,但是筆者發現,由于現階段部分臨床醫師不重視患者的輸血前檢驗工作,沒有能夠做到科學合理的輸血治療,后續衍生出來的醫療糾紛會增多,對于患者來說也是一種比較嚴重的負擔,這是臨床治療工作所不想看到的一種情況。
就目前來看,進行正式的輸血之前,患者需要經歷一系列的檢查工作,并且實際的花銷并不是很小,比較費時間,如果接受輸血者一方認為將要輸入的血液已經經過了篩選,足夠安全被感染疾病的幾率也是比較低的,患者此時往往不愿意承擔這一檢查費用。或者處于緊急狀況進行輸血的情況下,來不及進行檢查,而一旦出現以上兩種情況,一旦接受輸血者感染了輸血性疾病,其風險需要由受血方來承擔,因此在進行正式輸血之前,需要向受血方解釋清楚相關事宜,這樣即便出現了相干的一系列事故,后續也能夠分清是哪一方的責任,筆者建議即將輸血的患者需要做以下幾種常規的檢查工作,包含谷丙轉氨酶(ALT)、乙肝表面抗原(HsBAg)、丙肝抗體(Anti-HCV)、梅毒血清學、艾滋病抗體(Anti-HIV)以下幾項檢查,具體輸注不同類型,其所起到的作用也是不盡相同的,具體內容如下所示:
懸浮紅細胞:用于需要提高血液攜氧能力,血容量基本正常或低血容量已被糾正的患者。低血容量患者可配晶體液或膠體液應用。
血小板:用于患者血小板數量減少或功能異常伴有出血傾向或表現。
新鮮冰凍血漿(FFP):用于凝血因子缺乏的患者。
全血:用于急性大量血液丟失可能出現低血容量休克的患者,或患者存在持續活動性出血,估計失血量超過自身血容量的30%.回輸自體全血不受本指征限制,根據患者血容量決定。具體的臨床輸血過程中,首先要看臨床的需要,通常急性失血或大出血的病人的血液輸注原則是先補充血容量,也就是先輸血漿,然后再輸紅細胞,當然這類病人通常都會建立多個通路,冷沉淀和血小板可以同時輸注。
骨科與輸血關系比較大的主要創傷和其他骨手術的輸血一般情況下,其用量都是比較少的,在輸血之前,需要選用濃縮紅細胞、大量輸血者應該搭配輸注全血,比例維持在2:1比較好,可以選擇保存期五天用全血或者是新鮮血液,其在輸血治療過程中都能夠取得相當不錯的效果。
患者具有巨幼細胞性貧血,其主要原因是患者自身的脫氧核酸合成方面具有障礙引起的,主要是缺乏葉酸、維生素B12,呈現出來的是一種大細胞性貧血。在實際的臨床治療過程中,患者具有顯著的貧血體征和癥狀的情況下,就需要輸注濃縮紅細胞,尤其是臨產的產婦或者是需要進行大型手術的患者,營養性 巨幼細胞貧血伴發蛋白質缺乏引起的全身水腫,可適當輸注白蛋白。
大面積、深度燒傷的患者,在后續接受治療過程中經常容易出現燒傷嚴重的休克現象,此時就需要針對這一類病癥的患者進行輸液和輸血,避免患者處于長期休克狀態。具體的治療需要根據燒傷者的病理生理特點和臨床表現進行治療,臨床上一般可以將這一類患者的病癥分為休克期、感染期、修復期三種,不同的時間段需要采取不同的輸血方式和血樣的選擇。
對于休克期的燒傷患者,其燒傷面積少于50%的,是可以單純輸注晶體液的,但是使用量一定要足。針對燒傷面積大于50%的,膠體補給方面需要主要以血漿和全血為主,避免患者因為病情出現休克現象;
對于感染期的患者來說,其處于燒傷后期的情況下,其紅細胞存活期是比較短的,侵襲性感染等等因素會使得患者自身的骨髓造血功能被嚴重抑制,后續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貧血情況,此時需要輸注濃縮紅細胞或者是全血,主力患者進行身體的恢復;
對于修復期的患者來說,一般情況下其輸血機會是比較少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依照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濃縮紅細胞的輸注,避免患者出現貧血的現象;
電燒傷患者后期的患者經常出現嚴重的貧血現象,此時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要及時輸注濃縮紅細胞或者是全血。
針對缺鐵性貧血的患者的輸血治療,其之所以會出現貧血現象,其主要是自身的鐵元素缺乏嚴重,影響到了血紅蛋白的合成,最終就形成了貧血的現象。在貧血比較嚴重的情況下,還需要進行手術,對于這一類的患者需要輸注一定的濃縮紅細胞。另外在進行正式的輸血之前,還需要查明患者缺鐵的原因,實現針對性的治療,避免患者出現其他的并發癥。
針對心功能不夠完善的患者來說,之所以形成這種情況,其主要的原因是患者自身的心臟病,一般情況下都需要快速輸血來挽救生命,同時相關的臨床患者的治療需要進行密切的觀察。例如高血壓性心臟病患者的心臟的安全隱患是比較嚴重的,應當更加密切的觀察,其中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其血紅蛋白低于100g/L的患者,可以輸注濃縮紅細胞,另外進行輸注過程中,需要靜脈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醉或其他代漿液,以降低血黏度并改善微循環港流,依據臨床治療實踐也能夠發現,這是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效果的。
針對新生兒的敗血癥,抗生素治療無法取得良好效果的情況下,可以輸注濃縮粒細胞進行治療,另外還可以應用換血療法,以此方式去除血中的細菌、毒素等等,實現持續的新鮮血液的供給,并且提供大量的抗體和補體等等,使得組織中的氧釋放和氧利用得以增加。
結論:綜上所述,就是目前為止針對患者輸血前檢驗的重要性及幾種疾病應如何輸血的相關研究和分析了,從文中闡述內容中能夠發現,不同的疾病的輸血治療具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臨床醫療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患者輸血的檢驗,還需要依據患者的疾病情況進行治療和輸血,使得患者快速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