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朝華

【摘要】目的:評價在手術室麻醉蘇醒護理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的價值。方法: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選擇我院手術室行全麻手術患者50例,采用隨機分組法,于麻醉蘇醒期,對照組25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干預組25例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比較兩組患者麻醉蘇醒期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對照組、干預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4.0% vs 4.0%比較,明顯干預組發生率更低(P<0.05)。結論:在手術室麻醉蘇醒期護理工作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護理價值值得肯定。
【關鍵詞】手術室;麻醉;蘇醒;綜合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2.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150
胸部、腹部等多種外科手術中,常用全身麻醉方式使患者的意識處于沉睡狀態,從而保證手術順利、安全的完成,術畢同時停止繼續使用麻醉用藥。但是,麻醉藥物從患者體內的代謝排出尚需一段時間,即術后短時間的麻醉監護,該階段叫作麻醉蘇醒期。這一時期是患者結束麻醉給藥、等待意識恢復的重要時期,期間存在著意識恢復延遲、神經元信號傳導阻滯等風險,有可能會造成術后認知功能受損、影響術后康復[1]。因此,應注意在該階段期間的有效護理。本研究對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進行描述和分析,評價其護理價值。
1 ?臨床資料和方法
1.1基礎資料
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選擇我院手術室行全麻手術患者50例,符合條件:(1)符合全麻手術指征,術中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2)超過18歲的成年患者;(3)通過藥敏試驗。排除條件:(1)既往有麻醉藥物過敏史;(2)有認知功能或意識障礙;(3)患有嚴重感染、高血壓、糖尿病、肝腎功能障礙疾病。采用隨機分組法,將50例患者隨機分組,對照組25例,年齡21~63歲、平均42.3±3.6歲,男、女患者分別是16例和9例;干預組25例,年齡20~65歲、平均43.6±3.8歲,男、女患者分別是15例和10例。組間資料數據差異符合可比性(P>0.05)。
1.2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于麻醉蘇醒期采取常規護理方法,主要是對患者生命體征指標的密切監測,如有異常,及時報告給醫生進行處理。
干預組患者于麻醉蘇醒期采取綜合護理干預手段:(1)實施麻醉后患者機體肌肉松弛,隨之產熱量降低,再加上手術創面的長時間暴露,會使患者體溫降低;低體溫會有礙于麻醉藥的代謝循環,因此延長患者蘇醒時間,加大麻醉蘇醒期躁動發生幾率;對此,應嚴格把控手術室適宜溫度,一般25℃左右;輸液液體加溫到37°左右使用。(2)使用鹽水幫助患者清理好身體局部血液、消毒液之后,及時幫助患者穿好衣物、蓋好被子,取其平臥體位,注意避免造成對血管與神經的壓迫;注意患者呼吸導管,保證其呼吸的順暢;注意其動脈血氣分析,警惕呼吸不順暢、低氧血癥等意外發生。(3)注意導管管理,以防發生交叉纏繞的問題,或是在患者麻醉蘇醒期階段脫落。(4)語言喚醒患者時,以柔和的語調每隔10s喚其姓名3次,在患者對語言喚醒有所反應時,再繼續以激勵、詢問、安撫式語言幫助患者完成術后蘇醒;若語言喚醒無效,可采用多沙普侖藥物喚醒,但應注意該藥物的應用有對呼吸中樞、交感神經的興奮刺激性,所以用藥后患者意識未徹底恢復前,固定好床位,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輔以使用鎮痛藥物來緩解患者疼痛反應,減少其躁動幾率。(5)麻醉蘇醒期間患者意識尚且模糊,對于一些操作是高敏感的狀態,如吸痰等,即使受到微小刺激,也可能會使其發生狂躁、喊叫等躁動;因此各項操作均應柔和,以免造成刺激。(6)患者麻醉剛轉醒時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安、緊張等心理,此時應引導患者快速適應,保持微笑,溫柔、清楚且緩慢的告知患者其此時情況,第一時間告知其手術成功、靜待術后恢復即可,安撫患者。
1.3觀察情況
分別記錄兩組患者麻醉蘇醒期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嗆咳、呼吸抑制、躁動(0度:幾乎無躁動;1度:患者翻身、排痰等操作干預時發生肢體躁動,安慰后可恢復安靜;2度:并無外界刺激即有躁動舉止表現;3度:極度敏感、行為激烈,需予以行為干預;2度+3度為躁動發生[2])等。
1.4數據分析
使用數據分析軟件:SPSS22.0,并發癥發生率表達為例數和百分比的形式,采用x2對上述計數數據進行差異檢驗,P<0.05表示差異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對照組、干預組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24.0% vs 4.0%比較,明顯干預組發生率更低(P<0.05),表1:
3 ?討論
麻醉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能有效減輕患者疼痛刺激、保證手術順利進行,但患者由于受到創傷、麻醉藥作用、機體代謝等多重因素影響,會于麻醉蘇醒期發生躁動等并發癥,繼而刺激機體血壓、心率的上升,對患者術后恢復有很大影響[3]。因此,采取有效的護理方法,消除患者手術應激,減少蘇醒期各種并發癥的發生非常重要。常規的麻醉蘇醒期護理模式單一,并無預見性和主動性,僅強調對患者生命體征的關注,無法達到預期護理效果,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強調的是通過綜合考量各方因素,從不同方面著手展開護理,使護理措施更為全面化和系統化[4]。本研究結果證實,通過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采取,相較于常規護理,更利于減少患者麻醉蘇醒期并發癥的發生。
從而認為:在手術室麻醉蘇醒期護理工作中采用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可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護理價值值得肯定。
參考文獻:
[1]范玉紅,潘慶華,胡曉華, 等.護理干預對手術室全身麻醉蘇醒期患者躁動發生率及負性情緒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20,36(4):272-275.
[2]范曉娜,廖云莉,梁彩珍, 等.基于循證證據的針對性護理對手術室護理質量及患者麻醉蘇醒期躁動發生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20,17(2):67-71.
[3]吳水容,皮水平.瑞芬太尼配合麻醉蘇醒護理干預對手術室全身麻醉患者蘇醒質量的影響[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20):124-125.
[4]張圣麗,王晶,張卉萍.護理干預對手術室全身麻醉蘇醒期患者躁動發生率及負性情緒的影響[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20,7(84):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