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超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內科偏癱患者實施綜合性康復治療的效果。方法:選取2019年~2020年入院的神經內科偏癱患者120例,根據入院順序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實施常規藥物治療和綜合性康復治療,觀察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相比于常規藥物治療措施,利用綜合性康復治療措施治療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的效果更好,應用價值更高。
【關鍵詞】綜合性康復治療;神經內科;效果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4.208
當前社會呈現人口老齡化趨勢,神經內科偏癱的發病率也在提升。這種疾病的主要發病原因是腦卒中,還會引發抑郁等并發癥,在降低患者生活質量的同時,嚴重威脅生命安全。如何提升神經內科偏癱患者的治療效果,降低致死率,是醫學研究的關注焦點。本院針對神經內科偏癱患者實施綜合性康復療法,回顧分析具體臨床治療。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2020年入院的神經內科偏癱患者120例,根據入院順序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各有60例患者。觀察組女性25例,男性35例,年齡為44~81歲,平均年齡是(58.3±6.2)歲,其中36例腦梗死,3例中腦外傷,21例腦出血。對照組26例女性,34例男性,年齡為44~80歲,平均年齡是(57.7±6.0)歲,其中30例腦梗死,6例中腦外傷,24例腦出血。在病情、年齡和性別方面,資料無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藥物治療方式。
研究組:采用綜合康復治療方式。(1)心理干預措施。醫護人員耐心、交際和患者交流,及時了解患者身心情況,提升信任度,保證心理干預的針對性,避免患者產生負面心理問題,提升依從性。(2)肢體功能恢復。參考患者的恢復情況和身體狀態,適當進行按摩護理干預,針對患者關節和肢體,開展外展、屈曲和背伸訓練,這樣能促進患者肢體功能的恢復。(3)生活能力康復訓練干預。幫助患者進行步行、站立、坐位、翻身等動作訓練,以此來重新掌握生活能力。
1.3評價指標
(1)分析患者恢復狀況,評價為無效、有效和顯效,對比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治療有效率=(顯效+有效)/ 總例數 ×100%。(2)針對患者進行Barthel指數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HAMD評分,對比評分結果。
1.4統計學處理
以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使用(%)和(x±s)為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如果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治療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在進行治療前,兩組的Barthel指數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接受治療后,對照組和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HAMD評分顯著降低,Barthel指數顯著提升,P<0.05,研究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和HAMD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Barthel指數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神經內科腦卒中會引發偏癱,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一般來說,患者會出現對抗、抑郁、否定、震驚等心理反應,可能導致抑郁癥等精神類疾病,包括焦慮和抑郁等等,患者依從性明顯降低,還會出現主動放棄治療的情況。臨床中一般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等方式進行治療。本研究以患者為中心進行科學治療管理,為患者提供語言訓練、肢體康復訓練、心理康復干預、健康教育和常規藥物治療。結果表明,科學、長期使用綜合性康復治療措施,能顯著改善患者的語言功能和肢體功能。
康復治療的過程中,也是重組患者受損的神經功能和結構的過程,理論依據就是患者的神經系統是有可塑性的。如果經過合理的訓練和學習,能活化和再生患者的大腦皮層功能,幫助患者構建腦血管側枝,促進病灶周邊的腦血管或者側健腦細胞得到重組和代償。早期康復治療,指的是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神志清楚的情況下實施介入治療,而后活動肢體、調整擺放姿勢、變換體位,逐漸轉變為主動運動,而后實施轉移訓練和平衡訓練,轉變患者的運動功能狀態和站立能力,讓患者逐漸恢復步行的能力,形成正確姿勢和步態。引入神經促通技術之后,能讓患者控制肌肉痙攣異常模型和身體異常,避免出現繼發性功能障礙,包括關節攣縮、肩關節半脫位、足下垂、足內翻等發生幾率。使用低頻電來讓肌肉興奮或者收縮,遵循神經反射原理,用生物反饋性電流在刺激出現肌肉收縮的肢體,這樣能緩解關節疼痛,降低肢體遠端的疼痛感,促進肢體功能的恢復。一些神經內科偏癱患者并不重視早期訓練,所以難以盡快恢復正常機能,會嚴重影響自己重返社會生活。
綜上所述,神經內科偏癱綜合性康復治療措施,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恢復生活自理能力和肢體運動能力,改善負面情緒,提升恢復和治療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桔姣.穴位貼敷配合針灸治療中風偏癱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0,13(05):150-151.
[2]江麗,周小燕,謝海洋.早期靜動態平衡功能訓練對老年腦卒中病人肢體平衡和運動能力的影響[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9,17(09):1396-1398.
[3]劉爽,胡軍榮,張麗娟,孫鋼,陳鋼,李艷杰.對腦卒中后偏癱患者進行綜合性康復治療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07):45-46.
[4]施左軍,王燕瓊,方冠凱,陳曉.偏癱患者綜合性神經康復治療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86):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