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喜斌
“沒有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就難有市場的活力與公平。”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2021年開年的第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首項議題就跟營商環境有關。李克強總理說:“沒有法治化的營商環境,就難有市場的活力與公平。”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開年第一會關注營商環境這件大事,已經連續了四年。尤其是2018年,2018年首次國務院常務會議的首個議題,就是部署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彼時,李克強總理強調:“政府工作不僅要繼續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優化營商環境,在‘軟環境’上有新突破。”“必須認識到,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就是提高綜合競爭力!”
營商環境成首項議題
2021年1月4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聽取《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下稱《條例》)實施情況第三方評估匯報,要求進一步打通落實堵點,提升營商環境法治化水平;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印花稅法(草案)》和《糧食流通管理條例(修訂草案)》。
也就是說,2021年開年的第一場國務院常務會議,首項議題就跟營商環境有關。
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著力優化營商環境,是更好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的關鍵,也是應對嚴峻復雜形勢、促進經濟穩定恢復的重要舉措。受國務院委托,在全國九個省對《條例》實施情況開展第三方評估。
總體來看,《條例》實施取得積極成效,企業對減稅降費、政務服務便利化等滿意度較高,對“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便利企業開辦經營的改革舉措感受明顯。2020年在極為困難的條件下新設市場主體2000多萬戶,逆勢大幅增加并保持較高活躍度,離不開營商環境持續改善。
評估也發現企業對招投標、中介服務、融資等方面問題反映較多。同時,東部地區與中西部、東北地區之間,省會城市與非省會城市之間,落實《條例》的進展也不平衡,有些差距明顯。
對此,會議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條例》落實力度,放出活力,管出公平公正,服出效率。
一要鼓勵東部地區、省會城市對標國際先進先行先試,支持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非省會城市以改革促進營商環境明顯改善。
二要推廣“一業一證”“一企一證”“證照聯辦”等創新舉措,催生更多新市場主體,按市場規則運行。
三要促進公平競爭,推進政府項目招投標市場化改革,規范中介服務,加大對信貸中增加企業融資成本“潛規則”的查處力度。
四要著力提升監管效能,放得開又管得住,進一步增強事中事后監管的針對性有效性,推行綜合監管、聯合執法,對涉及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等領域實行全覆蓋重點監管。
連續四年關注營商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開年第一會關注營商環境這件大事,已經連續了四年。
2018年,會議指出,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取得積極進展,但仍有不少“短板”。必須針對市場和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抓手,多推“啃硬骨頭”的舉措。軟硬環境都重要,硬環境要繼續改善,更要在軟環境建設上不斷有新突破,讓企業和群眾更多受益。
一要以簡政減稅減費為重點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對企業開辦、納稅、施工許可、水電氣報裝、不動產登記等事項大幅精簡審批、壓縮辦理時間。進一步清理取消經營服務性收費和行業協會商會收費,降低通關環節費用。大力推動降電價。促進“證照分離”改革擴容提速。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原則,積極推進綜合監管和檢查信息公開。加快建立以信用承諾、信息公示為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制定失信守信黑紅名單及管理辦法并向社會公布。
二要嚴格依法平等保護各類產權,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政府要嚴守承諾,不能新官不理舊賬、對企業不公平對待或搞地方保護。保障不同所有制企業在資質許可、政府采購、科技項目、標準制定等方面享受公平待遇,堅決查處濫用行政權力排除和限制競爭的行為。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在全國推行外商投資企業商務備案和工商登記“單一窗口、單一表格”。
三要借鑒國際經驗,抓緊建立營商環境評價機制,逐步在全國推行。會議決定,堅持問題導向、突出重點,對提升辦理建筑許可和跨境貿易便利度開展專項行動。實行規劃、消防、環保等部門并聯限時審批,簡化施工許可等手續。對跨境貿易建立跨部門一次性聯合檢查機制。打造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為企業和群眾提供辦事便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厚潛力。
2019年1月2日,李克強主持召開2019年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決策部署,完善綜合保稅區營商環境,進一步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有利于穩外貿穩外資、保持合理進出口規模、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有利于培育國內市場、激發內需潛力。
為回應廣大市場主體關切,通過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解決企業“注銷難”這一營商環境中的難點,促進企業“新陳代謝”、結構優化,會議決定,一是簡化注銷流程。二是簡化稅務、社保、商務、海關等注銷手續。三是依托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設立企業注銷網上服務專區,推行注銷“一網”服務。
2020年1月3日,李克強主持召開2020年首場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指出,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制造業具有基礎性支撐作用。要用改革辦法和市場化措施,充分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增強發展動能,促進制造業穩增長。其中,第一點就談到了要推進改革創新。大力改善營商環境,繼續實施以制造業為重點的減稅降費措施。
中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順應民眾期盼,推進“放管服”等改革,我國營商環境持續改進。
2014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打造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
自2017年開始對標世行營商環境指標以來,中國的營商環境全球排名持續提升。“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2017年6月,在全國深化放管服改革電視電話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強調。
2018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2018年10月2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及:建設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激發企業活力、更好發揮市場作用的一項基本條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2019年2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提出這一深刻且重要的論斷。2019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努力打造良好營商環境,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
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從制度層面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了法律指引和支撐。
2021年1月1日起,被稱為“社會生活百科全書”的《民法典》正式施行。當前營商環境領域的一些痛點和痼疾,在《民法典》中均有明晰的破解之道。
目前,中國優化營商環境取得了顯著成績。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從150多項縮減到130多項,開放之門越開越大;全面推行審批服務“馬上辦、網上辦、就近辦、一次辦”,審批所需要的環節和時間越來越少……
在世界銀行此前發布的《全球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中國營商環境排名躍居全球第31位,連續兩年被世界銀行評選為全球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十個經濟體之一。商
編輯/孫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