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如今,我國科學技術水平顯著提升,移動網絡深刻改變了人類社會的學習、生活習慣。傳統的計算機課堂教學存在著學生操作基礎差異大、教學時長不足、上機操作練習時間短等諸多弊端。在移動學習理論指導,探索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能夠為教師和學生提供更便捷、靈活、有效的創新教學模式。計算機基礎課程資源庫是能夠真正實現計算機教學移動化、高效化、交互化的重要構建環節,不僅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和效果,也能從整體上有效提升計算機教學改革進程,促進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取得跨越式發展。
關鍵詞:移動學習;教學資源庫;計算機基礎課程
引言
通過分析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的課程性質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綜合教學平臺數據性、記錄性的顯著優勢,開展基于云班課的翻轉課堂實踐研究,總結經驗教訓為更好地開展教學、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借鑒。
1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面臨的教學困境及其成因分析
1.1傳統大班課堂教學模式落后,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目前,高職院校大部分仍然采用大班課堂授課,理論課是在大教室里用投影機投影到大屏幕上,教師滿堂授課講解,課堂上缺乏互動性。實踐課是在幾十臺的大機房里上機。一般是由授課教師演示操作之后,再將任務分發給學生進行上機練習,全班學生都是做同樣的上機操作練習。因為計算機基礎存在的差異,有的學生做得快,教師又不能增加題量和難度,有的學生做得慢,教師又不能一個一個學生親自指導,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1.2教學理念較為陳舊
為社會輸送應用型人才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重要責任,新經濟形態下,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斷增加,這要求高職院校在教學中進行教學理念、內容和方法的持續改革。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在學生職業能力培養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新課改下的計算機基礎教學應從用人單位實際需求出發,側重計算機操作能力培養,確保學生適應新時期的發展需要。但是仍有部分高職院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理念較為陳舊:一方面,有部分高職院校尚未認識到計算機基礎教學的重要性,其在教學中仍然圍繞專業教材開展教學,這使得本專業在教學中未能建立起系統化的計算機基礎課程體系,課程知識內容單調,且理論與實踐的聯系性不強,降低了學生對于計算機基礎知識理解和計算機操作能力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新課改下,有較多職業院校雖然已經認識到了在計算機基礎教育中應培養學生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但其對于職業能力的認識還存在一定偏差,譬如,部分院校認為要提升學生職業能力,只需要讓學生通過國家計算機等級證書考試即可。基于此,在新時期的計算機基礎中,高職院校還應轉變教學理念認知,通過舉辦計算機操作技能比賽活動、建立實訓基地、參與項目任務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多種職業能力。
2移動學習的時代屬性
近年來,計算機網絡技術在推進教育領域改革中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隨著無線移動技術和 WAP 等技術日趨成熟,移動技術與計算機技術的不斷融合,一個全新的概念———移動學習在教育領域應運而生。移動學習是指依托于移動設備,如手機、平板等,開展的教師和學習者之間互通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被認為是未來教育領域的又一主戰場。移動學習在教學中的作用體現為以下三點:第一,便利性。移動智能終端使得學習更自由,不再局限于有線連接,真正實現了“4A”學習,使得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的學習成為可能。第二,普及性。移動智能終端設備的普及是移動學習成為教育寵兒的主要因素,也使得教育水平落后的地域享受公平教育成為可能。第三,個性化。移動學習可以解決不同水平學生的求學需求。
3支持移動學習的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資源庫建設措施
3.1教師根據課前預習情況調整教學內容,分組互助教學,做到因材施教
教師可根據學生課前預習和檢驗的學習效果,調整相應的教學內容,無需全面重復講解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演示操作。而是采用任務驅動方式布置不同主題的練習,分層次開展課堂教學,學生按自己的水平進入不同的學習小組。沒有什么操作基礎的學生要求跟隨教師依樣畫葫蘆,要求掌握基本操作功能;有一定基礎的學生在完成基礎操作后,就可以適當提高難度,拓展與專業課程相關的練習內容;基礎很好的學生除了夯實基礎,還要做綜合實訓項目,掌握競賽程度難度,為各級各類技能比賽選好苗子,做好準備。
3.2創新計算機基礎教學方法
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職業發展適應能力弱問題,建議在具體教學中深化分層教學法、游戲化翻轉課堂教學等的應用。就分層教學法而言,其適應了高職院校入學新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的特殊問題,真正做到了教學過程的因人而異和因材施教。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分層教學的落實,應注重以下要點:其一,在教學支出,教師先應通過摸底考試的方式來掌握學生計算機水平,結合考核結果制定學習目標、計劃,為后期計算機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活動開展提供參考。其二,在具體教學中,應根據不同層次水準學生進行分班或分組,當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較高時,教師可講一些深層次的知識來拓展學生對計算機知識的認知,并盡早地帶領這些學生開展實操技能訓練,而當學生計算機基礎水平薄弱時,應帶領同學們復習基礎知識,再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深入,這樣才能提升本課程的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其三,在分層教學落實一段時間后,教師應進行學生的再次評估,適當性地進行調整,確保教學方法應用的有效性,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3.3加強數字化教材建設,組建有效教學案例庫
目前針對新頒布課程標準的配套教材尚未開發和使用,因此各高職院校的任課教師要立足于高職專業目錄修訂所體現出的專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轉型”兩個核心特征,做好各模塊分項教學標準和內容體系的設計。在突出強調立德樹人根本教學任務、新時代具備信息技術素養和社會責任技術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前提下,要編制校本數字化教材。在教材編制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情實際和教學標準的可執行度,摒棄傳統教材的框架與邏輯關系,去章節化,使用模塊化與項目化方式進行開發建設。建設基于不同專業大類的課程教學素材包和應用實踐案例庫,將學生的個性化創新能力培養作為案例庫建設的主要出發點,同時考慮學生執行項目完成情況與標準要求。
結語
在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移動學習環境下的翻轉課堂教學能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但對教師和學生而言都是新的考驗,教師對教學的安排和把控直接影響整個課程的實施,因此必須準確把握課程性質和定位,有效依托教學平臺,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組織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信息素養以順應高速發展的時代需求。
參考文獻
[1]王仕勛.高職院校信息技術課程分層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J].黃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5):58-60.
[2]鄭艷.高職院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育現狀及對其教學改革的探討[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0(27):168-169.
[3]喬亞麗.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改革探究[J].數字通信世界,2019(5):260-260.
[4]孫婷婷.移動教學背景下高職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20,28(08):176-176.
[5]王穩波.高職計算機基礎教學現狀分析與改革策略——評《大學計算機應用基礎》[J].中國高校科技,2019(09):110-110.
作者簡介:聶華,男,1971-12-30,講師,本科,漢族,基礎部主任,四川南溪,四川文化傳媒職業學院,計算機相關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