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在這樣一個重要時間節點,在全黨集中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對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繼續前進的智慧和力量,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滿懷信心邁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關鍵詞:反抗;探索;改革;發展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偉大的復興之夢,也是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夢。
念蕭蕭歲月,憶崢嶸往昔,從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到如今國富民強的新中國,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用近一個世紀的時間,使中華民族煥發出蓬勃生機,以大國崛起之姿態,屹立于世界強國之林。
1921年-2021年是建黨100周年,在100年的輝煌曲折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帶領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克服一個又一個的挫折,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創造了人類社會史上驚天動地的奇跡,宣揚了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向世界展示中國共產黨人的自強不息和中國人民的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
回顧歷史,我們豪情萬丈;展望未來,我們心潮澎湃。我們黨建黨百年,已經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創造了歷史的輝煌。今天取得的輝煌,為明天取得更大的輝煌提供了前提,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基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我們黨一定會在執政百年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譜寫新的篇章,創造出新的更大輝煌。歷史在人民的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我們黨,我們黨團結和帶領人民創造了歷史的輝煌。“看歷史,就會看到前途。”學習重溫黨的百年歷史,我們應該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堅定黨的歷史自信,堅定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未來自信。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讓孩子們了解我國的歷史和黨的歷史。而黨的歷史是艱辛和痛苦的,同時也是激勵著我們的。從十九世紀起,我們的國家就處于落后階段,國家日漸衰退,同時也受到了外敵的侵略,從那時起,我們的國家就變得黑暗起來,人民群眾也受到了極大的壓迫,過著民不聊生的生活。
然而,在人民的不斷反抗后,在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中共中央領導下,我們的中國共產黨誕生了。中國共產黨利用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這三大法寶最終轉危為安,成功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從此,中國人民從此站了起來,告別了黑暗的昨天,迎來了光明的今天。從最初的社會主義道路,到改革開放,再到輝煌的今天。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實際相結合,建立形成有中國國情的思想理論。我們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在這些理論的指導下,我們的人民一步步的走向了光明。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在這100年的歷程中,我們黨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圍繞黨的基本路線不斷改進黨的建設,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提高拒腐防變和抵抗風險的能力,走出了一條不斷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道路。在這100年的歷程中,無數共產黨員,無數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的崛起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拋頭顱灑熱血,把自己的生命傾注在這條道路上。李大釗、焦裕祿、孔繁森、任長霞、南仁東……每一個人的背后都是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縱觀這100年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是披荊斬棘,開拓進取的100年,也是積極探索,走向復興的100年。回顧這不平凡的100年,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充分的證明了一個真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就沒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就沒有人民美好幸福的生活。
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史分四個階段:
一、反抗--實現人民解放
甲午戰敗,清政府被迫與日本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根據條約規定,把“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大片領土割讓給日本,進一步破壞了中國主權的完整,而且還造成了臺灣和大陸難以彌補的隔閡,遺患至今。隨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從而使中華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1900年,英、美、日、俄、法、德、意、奧八國組織聯軍侵入中國,8月攻入北京。1901年,清政府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辛丑條約》。這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嚴重侵犯了中國的主權,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全面控制和掠奪。中國人民在遭受屈辱的同時,中國也一步步沉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為了實現人民解放,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從十月革命和五四運動中看到了工人階級的力量,也看到了人民解放的希望,選擇了馬克思主義。1921年7月23日,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代表會集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號,在這里舉行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內各地的黨組織和旅日的黨組織共派出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等13名代表出席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的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也派代表列席了會議。[1]黨的一大的主要任務是討論正式建黨的問題,并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會議確定了中國共產黨黨綱,提出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在中國實現無產階級專政,達到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從此確立了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
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這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從此,中國有了以馬克思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和唯一的無產階級政黨,長期在黑暗中探索的中國人民,由此有了閃亮的指路明燈,在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中有了自己的主心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革命斗爭。
二、探索--曲折中前進
在新中國成立后,很快對農業、工業、手工業等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消除了封建的剝削制度,建立了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分配制。政治方面:奠定了基本政治制度;實現和鞏固了全國范圍(除臺灣等島嶼以外)的國家統一;基本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經濟方面:提出突破蘇聯模式,找到一條適合中國的建設社會主義道路;提出中國工業化道路;提出建立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提出"四化"宏偉目標;提出改革經濟體制的思想。但這個過程中又遇到了很多的困難,抗美援朝戰爭的爆發、中蘇關系中的分歧、連續的自然災害和大躍進、人民公社等激進的政策、文化大革命等,但共產黨的目標始終沒有改變。
三、改革--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征程。1982年9月,鄧小平在黨的十二大開幕詞中創造性地提出“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我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2]鄧小平第一次比較系統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問題。以此為標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成為黨的歷次代表大會報告的一條主線,成為我們黨和國家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成為引領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一面旗幟。[3]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綜合國力有所增強,以胡錦濤為核心的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致力于深化各項改革措施,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生產關系,不斷為生產力的發展打開更寬廣的道路。
歷史和實踐充分證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偉大創舉,是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是中華民族對世界發展模式作出的偉大貢獻。在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我們必須有更強的戰略定力,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要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4]
四、發展--從“兩個一百年”到“中國夢”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強烈的使命擔當,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從統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到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從把握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到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習近平總書記說:“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5]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設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強軍興軍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取得新進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開展,全面從嚴治黨成效卓著。黨的十八大以來取得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又根據時代條件賦予其鮮明的中國特色。”[6]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既把經濟建設作為興國之要,又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建設全面發展;既把四項基本原則作為立國之本,又把改革開放作為強國之路;既強調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又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發展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共同富裕。[7]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原則進行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邏輯與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相統一的實踐創新,是植根于中國大地、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展進步要求的科學社會主義。
2021年,既是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開啟之年。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代表最先進的文化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領導人民實現民族獨立和解放,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明了道路。也從側面客觀地證明了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社會主義的勝利。百年來的歷史證明,中國共產黨始終以人民為中心,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帶領中國和中國人民從弱小走向強大,從一葉在風雨中飄搖不定的扁舟成長為能在世界之海遠航的巍巍巨輪。
立志于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只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永遠奮斗,才能讓中國共產黨永遠年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永遠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中國共產黨必將創造無愧于時代、無愧于人民、無愧于歷史的新業績!
參考文獻:
①節選自《黨史百科》中共一大2011.8.13
②《鄧小平文選》第2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77、292頁。
③節選自人民日報《開辟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2011.6.17
④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2月19日
⑤《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2012年11月15日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講話
⑥節選自光明日報《關于中國共產黨90 年歷程的回顧與思考》2011.6.15
⑦《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冊,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年,第694頁。
作者簡介
姓名:陳斌,性別:男,民族:漢族,出生年月:1982年10月,籍貫:陜西寶雞市,工作單位:陜西省寶雞市航天小學,研究方向:小學教育、信息技術,學歷:本科,職稱:二級教師,單位所在地:陜西寶雞市,郵編:72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