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我國農業發展迅速。我國作為一個農藥大國,其每年的農產品生產量需要滿足人們的基本需要。在農業發展過程中,農業生產者們為了提高農產品的畝產量,大量的使用農藥,避免農產品受到病蟲害的侵襲,但是這也間接導致了環境污染問題。為了保護生態環境應當合理利用農藥。本文從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的角度出發,旨在減少農藥造成的污染問題,大量使用綠色植保技術,維持生態平衡。
關鍵詞:農藥危害;綠色植保技術;農產品
自進入現代社會以來,我國農產品的生產和種植也就離不開農藥的使用。將農藥應用在農業生產領域能夠很好的遏制住病蟲害對農作物生長產生的影響。但是由于農藥的不合理使用也引發了食品安全和健康問題。
一、農藥的危害性
(一)對有益生物的危害
害蟲和病菌一直是威脅農產品產量的重要影響因素,一旦農作物感染上病蟲害,其自身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抑制,同時也會表現出各種病理性特征如葉子發黃、黃斑、黑點、根系腐爛等等癥狀。為了免除病蟲害對于農作物生長產生的影響,農業生產者們發現農藥可以有效抑制病蟲害的傳播和造成的影響。不過農民使用農藥的方法卻出現了錯誤,長久使用農藥之后,害蟲會逐漸產生抗藥性,這種抗藥性會伴隨著基因遺傳傳給下一代。慢慢的害蟲就會免疫農藥,再加上長期以來農業種植都使用單一的農藥,害蟲對單一農藥的抗藥性會伴隨著時間的增長而增強,最終將會演變成農藥的殺蟲效率降低或者是失去作用。同時農藥對于生物的侵害是無差別的,農民在使用農藥殺死害蟲的同時,農藥也會對有益生物造成危害。大量使用農藥會抑制有益生物的繁殖速度,同時害蟲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這會使農田面臨大面積的蟲害。
(二)對環境的破壞
在農田當中使用各類農藥會對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巨大破壞。農田周圍的水和空氣都會受到影響,最重要的是農田的土地性質會伴隨著農藥的使用而發生變化,受到農藥作用的影響,農田土地會呈現酸性,這就導致農田當中的養分逐漸減少,土質結構間隙也會減小,最終會造成土地板結,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和發育。
(三)對人體的危害
在農田中噴灑農藥不但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同時也會威脅到人們的生命健康。在日常生活當中,一旦人們食用了殘留大量農藥的農產品,人體就會出現各種中毒癥狀如惡心、嘔吐、頭痛等現象。嚴重點還可能中毒身亡。介于農藥不合理使用對人體造成的危害,據統計多年來因農藥使用而出現身體健康問題的人在不斷增加。身處農村地區的人民因為長期接觸農藥,導致農藥的毒素在身體當中不斷堆積,最終影響個人的健康。
二、合理使用農藥的重要性
農藥的使用不僅會對農田及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危害,同時也會危機人的生命健康安全。合理使用農藥,降低農藥的使用量,減少農藥對農田有益生物的影響,由于農田當中有益生物能夠緩解農藥本身的降解速度,合理使用農藥量就可以實現對農田病蟲害的合理控制,避免了因大量使用農藥而出現農作物中殘留大量農藥事件的發生。
從農業種植經驗當中可以得出,控制農藥的使用量不僅可以提高農作物抗病性抗蟲性,同時也能夠避免害蟲因抗藥性增強,而發生農藥失效的現象。合理使用農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農業生產力,并且也節約了人力成本。總體來看,對農藥的合理控制保障了農藥抑制病蟲害的效果,同時也降低了農藥的毒性,為其他生物及人類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現階段農業市場上存在許多農藥噴灑的機械設備,這些設備擁有不同的用途和性能。在使用這些特定的機械設備時,要根據農藥噴灑的方式及類型合理選擇機械設備。目前農藥噴灑類型有藥劑噴灑、粉劑噴灑等多種類型。只有科學選擇噴灑方式才能有效根除害蟲。在噴灑農藥前還要選取適合的農藥種類,避免用錯農藥,這樣才能確保農藥發揮作用。
三、綠色植保技術及其應用方法
(一)加強建設農業技術推廣團隊
在農業生產和種植過程當中減少農藥的使用,控制住農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和影響,積極推廣綠色植保技術,維持生態穩定已經成為現代人的共識。在當今社會農業生產領域推廣綠色植保技術、深化農業生產種植規范,制定相關法律條例用以保障農業技術的推廣和使用。地方政府應當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結合自身的地域特征,積極推廣國家制定的有關農業生產的法律法規,在基層群眾當中推廣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確保綠色種植植保技術能夠廣泛應用在農業生產和種植領域。與此同時,地方政府要控制每年農藥的使用量,避免農藥對周圍生態造成破壞。此外,在推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方面地方政府還應該做好后續的服務宣傳工作,讓農民們能夠了解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相關的知識,提高農民對先進農業生產技術的理解,確保農民們能夠科學合理使用先進技術,從而確保農業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二)應用生物防治技術
結合農作物的特征,開展農業生態環境保護。首先需要依據農作物的生長過程建立農作物生長體系,之后有針對性的觀察農作物生長周期內害蟲出現的時期,在害蟲防治工作當中,需要結合生態保護和環境保護等多門學科來制定害蟲防治工作,單純的將害蟲殺死作為防治目標并不正確,生態平衡理論曾指出,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系統平衡的條件下。實現病蟲害防治,確保食物鏈完整才是最佳的處理手段。為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生態農業系統,并從整體上出發有針對性的引進害蟲天敵,并利用生物防治技手段,降低農藥對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
(三)采用化學防治技術
在將農藥應用到農業生產和種植領域之后,農藥的大面積使用對農田周圍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綠色植保技術的出現以及在農業領域當中的應用秉持科學性原則,避免了對生態環境結構的破壞。農民在使用化學防治技術控制農藥危害的同時,需要合理配置和使用化學藥品。尤其是在害蟲頻發的時期,農民們需要保持清晰的頭腦,按照化學防治的要求和保準,在安全合理的范圍內使用化學防治技術。化學防治技術使用也要充分考慮對人、牲畜及環境的危害。在選擇化學藥劑方面,農民們也要結合病蟲害選擇合適的農藥。有關農藥噴灑量和使用次數也都需要按照標準嚴格執行。尤其是在配置農藥方面,農藥要采用混合農藥,并且要在一定周期內更換農藥類型。選擇合適的農藥類型可以有效減少對有益生物的危害。按照標準建立化防治體系,提高先進防治技術的使用,重視綠色環保技術和設備的使用,減少農藥對周圍環境的危害,這對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減少經濟成本具有重要意義。
殺蟲劑使用情況。當前西藏地區的化學藥劑使用量在逐年下降,當前危害西藏農作物的蟲害有蚜蟲、西藏飛蝗、地老虎等等。現在使用的殺蟲劑種類多達30余種。其中西藏禁用的殺蟲劑農藥有高效氯氰菊酯、地蟲殺星等等。在農民當中有極少部分農戶使用禁用農藥。調查顯示個別散戶存在盲目用藥的情況。以西藏青稞種植為例,為了減少穗前蚜蟲、地下害蟲、白粉病、西藏飛蝗等病蟲害,需要合理的選擇農藥。如用25克/升的撲力猛解決白粉病,利用辛硫磷防治地下害蟲和利用叫停防治蚜蟲等等。
結語:總的來說,合理使用農藥,在基層群眾當中推廣綠色植保等先進生產技術,能夠有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節約經濟成本和人力成本。
參考文獻:
[1]吳燕梅. 農藥的危害及綠色植保技術[J]. 中國農業文摘-農業工程,2019,31(02):71-73.
[2]紀宗銳,李正喜. 農藥的危害及綠色植保技術推廣應用[J]. 安徽農學通報,2019,25(11):90-91.
[3]李清平,肖愛蘭. 新型農藥的應用及綠色植保技術探討分析[J]. 農業與技術,2019,39(23):32-33.
[4]張興好. 淺談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7(02):55.
[5]金仙花. 論農藥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 農業與技術,2017,37(08):26.
[6]白云飛,郝彥飛. 論農藥的危害性及綠色植保技術[J]. 農民致富之友,2017(20):60.
作者信息:
拉巴窮達(1985.8.7),女,西藏桑珠孜區,藏,學士,農藝師,研究方向:農業科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