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煥文
【中圖分類號】R681.53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026
隨著醫療技術的日益發展及醫用設備的不斷更新,醫院放射科的影像學檢查在疾病的診斷與治療過程中起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體檢要做胸透、腳扭傷后拍個X片、頭痛拍個CT、頸椎痛做個磁共振,對非醫務人員而言,這些影像學檢查可能是一個抽象、模糊的概念,放射科更是給人一種陌生、害怕的感覺。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放心地聽從醫生的建議去做各種影像學檢查,因為這些檢查都是安全的,而且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對癥選擇放射方式,幫助醫生更加準確、快速地找到病灶位置及治療方法。那么,X線拍片、CT、MRI檢查之間有什么關系呢?在做這些檢查時需要注意些什么?
1? X線、CT、MRI基礎知識
在醫院的放射科里,常用的影響學檢查設備包括X射線、CT(X射線計算機斷層攝影裝置)、MRI(核磁共振成像),其中X射線還可細分為普通X射線攝片機、計算機X射線攝影系統(CR)、數字X射線攝影系統(DR)、胸透、胃腸鋇餐等。
1.1 X線、CT、MRI檢查原理
X射線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拍X光,通過波長短、穿透力強的X射線束穿透人體某一部位內的密度不同的組織后發出可見的、衰減強度不同的熒光并投影的總和,X射線可以透過不同密度的、不透明的物質,是一種電磁輻射。CT檢查的原理與X線類似,它是利用X射線對被檢部位進行斷層掃描,形成這一部位的斷面信息或三維立體圖像,通過灰度來反映器官和組織對X射線的吸收情況,更加清楚地顯現出病變的位置。MRI核磁共振是目前用于人體檢查的最精密、最昂貴的影像學檢查設備之一,由磁體、梯度系統、射頻系統、計算機和電源系統共同組成磁共振系統,不需要任何的對比劑就可多方位、多參數地完成人體內血管或水的成像,安全無輻射。
1.2 X線、CT、MRI三者的區別
X射線檢查設備的分比率極高,可以快速地曝光成像,此類檢查可有效縮短患者等待和檢查的時間,主要應用于人體胸部、肺部、腹部、心臟、腰椎、四肢、軟骨組織、結石、血管病變等檢查,更是骨折、骨腫瘤疾病確診的重要輔助檢查之一,但X線圖像可能無法清楚地顯示器官的局部結構,如果存在病變陰影,則需要做進一步檢查,此時就需要拍CT了。
CT分為平掃、造影掃描和造影增強掃描,具有檢查方便、圖像清晰、病灶清楚的優點,主要應用于骨、胸肺部、心血管、腦出血等疾病的檢查中,具有較高的臨床診斷價值。但是CT的輻射量比普通的X線輻射量大,且價格也比X線高,因此醫生通常情況下會建議患者先拍個X光,判斷下有必要的話再拍個CT來輔助檢查。
MRI核磁共振檢查對人體沒有輻射,其圖像更加清晰,常用于腦部、脊髓、椎間盤、盆腔、心臟等部位的腫瘤、關節、肌肉、脂肪及軟組織的觀察、診斷,但是MRI檢查的費用較高、用時較長,而且不適用于肺部、胃部、骨骼等細節檢查,同時還有諸多的禁忌癥,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適用于MRI檢查。
2? X線、CT、MRI檢查時注意事項
X線、CT、MRI三者在人體所有器官中都有其相對應的主要檢查部位,三者之間不可以互相替代,三者是相互輔助、相互補充的,并不是說價格越昂貴就越好,就診患者一定要遵從醫生的建議來對癥選擇檢查方式,以便更早、更準、更快地發現并找出病因。在做影像學檢查時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2.1 X線和CT檢查有微量輻射,備孕期患者、孕婦、嬰幼兒、兒童等不適宜。X射線和CT檢查時,對受檢者會產生微量輻射,單次檢查的輻射劑量很少,一般不會對受檢者造成放射損傷,可能會對胎兒有影響,存在畸形或胎停的風險;兒童、嬰幼兒的各類器官還沒有發育完善,組織器官、造血系統等對X射線比成人更加敏感,因此,孕婦、嬰幼兒、兒童不適合做X線和CT檢查,處于備孕期及孕早期的患者,在做檢查前應告知醫生,非特殊情況盡量不要做X線和CT檢查。
2.2 X線、CT、MRI檢查時需要“脫掉”一些衣物及金屬飾品。與人體的組織密度相對,金屬的密度相對較高,在做X線和CT掃描時,體外金屬物品會降低成像質量,甚至出現偽影、遮擋而導致誤診,影響影像學的臨床診斷。所以,患者在檢查前應把項鏈、玉佩、發夾、耳環、手表、手鐲、眼鏡等飾品摘掉,脫掉帶有金屬紐扣或裝飾品的衣服,女性做胸部檢查時最好不穿文胸,做頭部掃描時金屬假牙也要盡量摘掉,做腹部檢查時金屬腰帶及褲子拉鏈都要往下拉,骨科檢查不能貼膏藥,支具在醫生的允許下摘掉,患者在檢查時也不能隨身攜帶手機、鑰匙、硬幣、銀行卡等。MRI檢查的高轉速磁場中更是不能出現鐵磁性金屬物品,這些鐵磁性物品不僅會出現被吸附在MRI外面的拋射傷害,還會破壞磁場的均勻性,造成信號缺失、成像扭曲等,輪椅、氧氣瓶等更是不能進入MRI掃描室。
2.3 其他注意事項。例如盆腔CT檢查時,需要受檢者膀胱充盈;上腹部檢查最好是空腹,并遵醫囑喝下胃腸道造影劑等待30min后再檢查;行胃腸鋇劑造影檢查后一周內不能再次行腹部檢查,要等造影劑充分代謝后才能再次檢查;體內存在金屬支架、心臟起搏器、金屬瓣膜的患者,應與當時手術的醫生確認能否受檢后再行檢查。
總之,如果疾病比較容易診斷,醫生通常會單純選擇X線、CT、MRI三者其中之一進行檢查;如果診斷難度較高、疾病較復雜,則可能需要選擇其中的兩項甚至三者有機結合、相互加強輔助檢查,從而提高診斷準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