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楠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039
隨著我國關節鏡微創外科專業以及運動醫學的逐步發展,目前臨床上處理關節疾病以及關節運動損傷的首選治療手段之一即關節鏡手術,其中又以膝關節鏡手術的發展最為成熟,應用更加廣泛[1]。那么大家知道在做完膝關節鏡手術后,患者應如何進行護理才能確保其術后更快、更好的康復?今天咱們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有關膝關節鏡術后的護理以及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節鏡術后由于患者的關節腔內創面以及手術傷口在一段時間內(一般為2~3周)均處于炎癥水腫期,因此應避免在此期間活動過度而對傷口愈合以及水腫消除產生刺激。此階段患者應避免長時間的行走或者慢跑,也應避免長時間的靜坐、站立。不過應注意,患者可以進行日常的走動,另外,在醫生的引導下指導患者適量進行一些術后康復鍛煉亦有助于其術后康復,且患者休息時應囑其平臥位,將患肢用枕頭墊高,這樣更有利于患者的膝關節消腫。
由于膝關節鏡術后患者可由于積液而導致膝關節腫脹現象,部分膝關節鏡術后患者可由于術后疼痛等因素而致使其在短時間內遺忘腿部肌肉運動記憶(特別是股四頭肌)出現無法完成直腿抬高動作,以及由于患膝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等因素而造成腿伸不直以及大腿肌肉萎縮等情況,因此患者術后應遵醫囑積極進行正確的股四頭肌直腿抬高功能鍛煉以及伸膝等能夠練習患者膝關節周圍肌肉力量的關節康復護理鍛煉,并確保鍛煉的循序漸進,同時在其身體可耐受的情況下適當增加行走練習及負重行走練習,使其機體組織的愈合速度加快,膝關節穩定性增強,避免肌肉持續萎縮[2]。另外,患者在練習后還應立即行冰敷措施,同時配合應用扶他林、戴芬等非甾體類抗炎藥外用、口服藥物,從而確保為患者術后的正常運動以及正常生活打下良好基礎。若患者腫脹超過3個月仍不見好轉,建議應及時回院復診,若有需要還需積極行相關處理,比如加壓包扎、穿刺抽液等。
注意事項:在患者行屈膝練習時應注意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只需確保患者每天比之前進步一點就好,切記不可操之過急,以每天正確屈伸練習3~5次為宜。且在早期行鍛煉時主要進行“閉鏈”,即:確保床面與腳底保持緊貼后,將腳底完全伸直,然后緩慢地屈膝腿直至目標角度后行10分鐘的停留,之后將屈膝腿緩慢地伸直,并用手對膝關節周圍的肌肉以及髕骨行揉捏及按摩。另外,在為患者冰敷時,正確做法為:(1)冰敷部位:冰敷范圍首先應納入患者在行屈膝等功能練習時的疼痛部位,另加患者的膝關節前方以及內外側,且在冰敷時患者的皮膚與冰袋應間隔一層毛巾。(2)冰敷時間:每次冰敷應以20分鐘為宜,但在首次冰敷時可適當延長,以30分鐘左右為宜,確保患者整個關節的內部都有涼透;兩次冰敷中間應間隔60~120分鐘,每次屈膝練習后行3~4次的冰敷;若患者由于冰敷而引起的疼痛時間超過5分鐘,則應及時停止冰敷,避免凍傷[3]。
膝關節鏡是一項微創手術,雖然對患者皮膚切口的創傷較小,但在術后仍然為患者行傷口皮膚的護理,即在其出院后每3天去正規診所或醫院行一次切口換藥以及消毒處理,在為其行切口換藥時,還應對患者的手術切口進行仔細觀察,一般在前兩次換藥時可能會出現血性關節液滲出的正常情況,通常此現象可隨患者愈合的皮膚切口而消失,但若患者呈現持續性的切口熱痛、紅腫等情況,應加強注意患者是否發生感染,并在這期間確保切口及周圍皮膚不要沾染水,禁洗澡,以保持皮膚的干燥直至皮膚結痂自然退去。
膝關節鏡術后為了維持患者的膝關節穩定,并對其重建韌帶起到保護作用,通常需要患者正確佩戴支具來避免牽拉或傷害到其膝關節。
通常在為患者應用支具時,一定要嚴格按照康復的要求進行,即:(1)佩戴時間。患者在術后30天內佩戴支具應達到每天24小時,患者在術后30~60天可在晚上睡覺時將支具拆下,患者在術后60~90天只需在下地行走時佩戴,患者在術后90天后若無特殊情況可不再佩戴支具。(2)屈曲角度調節。由于支具并不是一直保持在完全伸直位,因此需要結合患者的康復方案每周為其行屈膝范圍的調整,一般在患者術后的第15天可將支具活動范圍調節到0~30度,之后每7天為其將支具活動范圍增加30度,確保在第6周時支具活動范圍在0~110度。(3)為了避免支具下墜,可在術后折疊好一條毛巾,然后將其在患者踝關節上方包繞住之后再為患者佩戴支具。即首先在毛巾上裹緊最下方卡扣,然后依次向上將每個卡扣系緊。(4)為了避免患者佩戴支具期間出現關節僵硬的情況,可以每天為患者從四個方向(上、下、左、右)行三次髕骨的推拿。
膝關節鏡術后可指導患者行靜蹲練習,此項練習對患者的腰椎、頸椎以及膝關節均具有正面價值,但應注意此項練習不適用于存在膝前疼痛等髕骨關節癥狀的患者。
在患者行靜蹲練習時注意事項主要有以下幾點:(1)靜蹲練習需在患者直腿抬高練習后進行,并確保患者的患膝肌肉力量超過正常側的80%;(2)患者在行靜蹲練習時應充分放松身體除膝關節、腿部肌肉之外的其余全部部位肌肉;(3)患者在靜蹲時必須挺直腰部,并確保后背與墻上有所接觸,但并非完全靠在墻上;(4)患者在屈曲膝關節時角度最好<60°;(5)若患者行靜蹲練習后感到膝關節前方、膝關節內側肌肉有酸痛感,則證明練習姿勢無誤,可以起到作用,但若患者行靜蹲練習后感到膝關節里面(不是肌肉)的疼痛感加重,則表明患者的髕骨關節軟骨病變可能由于練習有所加重,此時應對屈膝角度行及時調整,若調整后仍然有疼痛感,則應立即停止該項鍛煉。
以上就是有關膝關節鏡術后的相關護理措施以及在護理中應該要注意的一些事項,大家只要參考文中內容并結合實際情況正確、合理地進行護理,那么就一定能更快地促進膝關節恢復,早日恢復身體健康。
參考文獻:
[1]祝潔.對接受膝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患者進行康復護理對其膝關節功能的影響[J].當代醫藥論叢,2018,16(18):239-240.
[2]劉雪希,黃雪平,陸泉.程序化護理措施對半月板損傷患者膝關節鏡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醫療裝備,2018,31(16):187-188.
[3]朱艷華.膝關節鏡下后交叉韌帶重建術后的康復護理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8,13(20):165-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