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R687.3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042
骨折指的是骨組織發生暴力性損傷,在暴力作用下破壞骨質完整性、連續性,或者骨組織發生畸形或者功能障礙。嚴重骨折患者可能誘發休克及相關并發癥,甚至危及患者生命。若患者受到骨質疏松、骨髓炎及骨瘤等疾病影響,在遇到輕微外力作用下會引發病理性骨折。根據患者實際情況,臨床上采取手法復位夾板固定或者切開復位、鋼板固定等方式處理。骨折多發在老年人及兒童群體,中年及青年群體也較為常見。患者常見單處骨折,也有患者多發骨折,及時處理使患者恢復功能,以免誘發不同程度的后遺癥。根據骨折處皮膚狀況能分為閉合性骨折及開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皮膚發生皮膚軟組織損傷或者破裂,骨組織與外界相通,這種被稱為開放性骨折,常會導致細菌侵入傷口,從而引發感染。而骨折后的皮膚完整,骨組織未與外界相通,則是閉合性骨折。人們在生活中一旦發生骨折創傷,往往較為慌亂,處理錯誤,導致病情加重,或者未引起重視,最佳治療時機被延誤,對此,人們在發生骨折后,還需控制情緒,不要隨意活動骨折處,及時前往醫院就醫。
1? 人們發生骨折的原因
骨折一般是創傷引發,兒童及老年人常易發生骨折,從事體力勞動的人員或者運動員在長期訓練過程中也容易發生骨折。對此,可分為以下幾種原因。(1)直接暴力:人們在暴力作用下,會直接導致受傷位置骨折,患者常見不同程度的軟骨組織損傷,比如,人們小腿受到撞擊,撞擊位置或發生脛腓骨骨折。(2)間接暴力:在傳導及旋轉、肌肉收縮過程中肌肉受力位置會發生骨折,比如,患者在跌倒后手掌支撐地面,上肢與地面角度不同,在暴力的傳導作用下,橈骨遠端發生骨折;若人們在生活中突然跪倒在地,也會發生股四頭肌劇烈收縮,引發髕骨骨折。流行學顯示,骨折是人們生活中的常見病,在兒童玩耍過程中不小心跌倒或者撞到異物均會引發骨折,骨折后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嚴重影響。兒童一旦發生骨折,及時送到醫院積極治療,基本不會產生較為嚴重的問題,而老年人身體素質較差,未及時送到醫院接受治療,發生病情惡化的概率較高,也有一些老年人在骨折后落下殘疾。
2? 如何治療骨折
2.1保守治療
比如,人們在發生橈骨遠端骨折后,遵循的原則便是復位及固定、鍛煉、藥物治療,人們在發生橈骨遠端骨折后,沒有發生骨折塊移位,可直接利用石膏或者夾板固定,而已經發生移位的骨折患者,一般會采取手法復位聯合外固定制動治療,并結合功能鍛煉及物理治療。
在保守治療過程中,手法整復較為關鍵,針對已經發生移位的骨折,通過各種手法(拔伸、推擠、按壓、旋轉)將骨折恢復到正常位置,故患者盡早采取手法復位治療效果較為顯著。比如,患者在骨折2周以內采取手法復位治療見到比較滿意的效果,不會留下后遺癥。患者在手法復位后,一旦再次發生骨骼移位,在2周以內還可嘗試再次進行手法復位。若復位失敗,則需手術治療。橈骨遠端骨折手法復位過程中,骨折類型及整復方式存在差異,但整體修復目標一致,便是在復位后保證患者橈骨長度,恢復腕關節的傾斜角度,使患者腕關節表面保持平整,最終恢復患者腕關節的功能。在整體修復過程中,需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調整,比如,科雷氏骨折患者復位過程中,遵醫囑患者保持坐位姿勢,一名助手站在患者對側,抓住患者肘關節上方進行反向牽引,醫師站在患者面前,兩根拇指放在患者橈骨遠端背側,其他兩手指緊扣腕關節及手大小魚際,順勢牽拉患者骨折位置3分鐘,骨折處臺階消失后,便表示復位完成。近代骨科醫生對手法復位技術有較多的研究,比如,通過點牽引法治療橈骨遠端骨折,該方法整體優良率較高,國內醫師研究出一種自制腕帶偏心牽引方法,該方法可將骨折端復位到理想的位置,復位原理是在牽拉力作用下,形成一種偏心力量,橈側受力程度較大,導致腕關節骨折發生位移,復位帶貼近骨折端,在牽引過程中不斷收緊,在壓力及牽引力的作用下完成復位。
外固定同樣重要,復位完成后,維持骨折復位狀態至骨折基本愈合離不開恰當的外固定。小夾板外固定方式是中醫特有的治療方法,取材方便、固定便捷、容易操作、價格低廉,醫生能觀察患者病情變化,并及時進行調整。傳統小夾板以杉樹皮及竹子等作為基本材料,在橈骨遠端骨折患者固定過程中,取得顯著效果,選擇夾板過程中,應當根據患者實際情況進行甄選,合理裁剪材料,盡快恢復患者骨折狀態。石膏固定是西醫保守治療骨折的經典方法,固定可靠,操作便捷,但石膏較重、透氣性差,尤其是管型石膏,患者舒適性較差,隨著近年來新材料的發展,高分子石膏的出現,極大地改善了傳統石膏的不足。
2.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是治療骨折的最常見方式,它可在直視下復位,復位更加可靠,內固定材料直接固定作用于骨骼,固定更加穩定,保證了骨折愈合的基本穩定環境,利于肢體早期活動,減少肢體制動時間,防止因關節長期固定導致關節僵硬,肢體功能障礙發生。在臨床研究中,采取合理的手術方法能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對患者的創傷,加速患者病情康復,改善患者預后。比如,在肋骨骨折治療過程中,傳統方法是利用CT觀察患者骨折位置情況,但手術過程中體位變動及醫師立體感不同,手術切口可能存在誤差,選擇準確切口的概率較低,術中可能發生延長手術切口的情況,手術創傷率提升。術中利用高頻超聲定位,則能夠提升定位準確率,相比傳統定位方法,能減小患者手術切口,避免術后發生并發癥,整體優勢較為明顯。臨床上針對骨折采取的手術方式較多,比如,開放性肋骨骨折切開復位術、胸腔鏡輔助下肋骨內固定術、全胸腔鏡下肋骨骨折內固定術,此類手術方式均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患者預后效果顯著。對此,患者在骨折后無須慌張,可利用身邊的紙板、木板等物體對受傷肢體進行簡單固定,保持好骨折處穩定狀態,以減輕因骨折活動導致的疼痛,并避免骨折斷端對周圍組織的進一步損傷,導致病情加重。及時進入醫院治療非常重要,針對骨折情況醫師會選擇對應的治療方法,讓患者在短時間恢復健康,患者在遵醫囑治療過程中往往不會留下重大后遺癥。
作者簡介:
唐光輝(1978.3—),男,漢族,四川省蓬溪縣人,本科,學士,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