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中圖分類號】R446.1 【文獻標識碼】B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047
血常規作為臨床檢驗中最基本的項目之一,可以為疾病的臨床診斷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但其結果容易因為各種因素的干擾而出現偏差,這會給醫生的判斷帶來誤導,使其得出不正確的診斷結果,從而為患者采取不當的治療方案,輕則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重則帶來嚴重結果。小兒患者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其在血常規檢查中容易因為某些環節的不當操作出現血液標本凝固等問題,對檢驗結果造成影響,若再次為小兒患者采集血液標本,則會增加其痛苦,引發患兒家長的不滿,嚴重情況下甚至引發醫療糾紛。對此,應積極分析導致小兒患者血常規檢驗標本發生凝血的原因,并制定相應的對策。本文試列舉導致檢驗小兒血常規標本凝血的影響因素并提出相應對策。
1? 導致小兒血常規標本發生凝血問題的原因
1.1護士原因
1.1.1操作不當
護理人員在為小兒采集血液時,應該動作迅速,若是動作速度比較慢,血液便有可能在注射器中凝固;若是血液采集過程不夠順利,或是耗時過長,注入真空采管中的血液未通過振蕩與試管中的抗凝劑充分混合均勻,血液也有可能凝固。此外,護理人員若是不夠了解各種真空采血管的作用機制和用途,錯誤選擇了不適合的采血管,將會導致血液標本凝血;部分護理人員穿刺技術較差,反復穿刺或過度擠壓,導致其他雜質進入血液,也會導致標本因操作不當出現凝血問題;若是真空管漏氣或負壓不夠,將會增加凝血問題的發生幾率。
1.1.2抗凝劑和標本血量的比例不合理
現階段為小兒采血使用的采血管通常是已經加入抗凝劑的真空采血管,其中抗凝劑——枸櫞酸鈉對Ca2+有快速螯合作用,不僅可以影響凝血因子V和Ⅷ的降解過程,還具有稀釋血液的作用,其與標本血量的比例應該是1:9,這個比例非常嚴格。若是抗凝劑過多或過少、標本血量過多或過少,都會使抗凝劑與標本血量的比例不再是1:9,若是二者的比例低于1:9(抗凝劑相對不足),血漿中將會逐漸出現微凝血塊,血液最終會凝固;若是二者的比例高于1:9(抗凝劑相對較多),部分血細胞的形態與體積將會發生變化,進而影響檢驗結果,對臨床診斷產生誤導作用。
1.1.3標本放置過久,未及時送檢
標本采集后應盡快送交實驗室進行檢驗,否則若是在不適合的溫度下放置時間過長,血液成分將會發生變化。一般而言,標本采集后應該在2~4小時內送達實驗室。
1.2患兒因素
1.2.1患兒不配合
小兒患者大多對陌生環境有恐懼情緒,再加上采血的穿刺操作會帶來疼痛,故采血時小兒患者可能會出現大聲哭鬧、掙扎不休等情況。情緒的波動會對血漿成分造成一定影響,如凝血-纖溶機制激活、血小板增多等,這會使其血液標本具有更高的凝固風險。同時,小兒患者的不配合行為也會影響標本的采集質量,導致采血量不足或有雜質混入血液標本,導致標本發生凝血的風險升高。
1.2.2血管因素
小兒患者年齡較小,其靜脈通常較為隱蔽,暴露不充分,護理人員很難在采血時找到理想的血管,部分小兒患者又比較肥胖,這又會增加理想血管的尋找難度,導致采血不順利。若是反復穿刺,便有可能激活機體的凝血機制,部分血液進入注射器后便已凝固。
1.2.3? 4歲以下的小兒患者無論是頭皮靜脈還是四肢靜脈,血管管徑都比較狹窄,靜脈壓力較低,這會使采血時間相對延長,從而導致凝血。小兒患者的血管狹窄、血流量少,若要采集到足夠的血量,便需要擠壓穿刺部位,間接獲得足量的血液,這樣做雖然可以獲得足夠的血量,但同時也會存在采血時間長、雜質進入血液等問題,增加凝血的發生風險。
2? 應對策略
2.1做好對小兒患者的安撫
為了盡量一次性成功采血,避免反復采血給小兒患者帶來的痛苦,縮短采血時間,降低凝血幾率,應在采血前為小兒患者做好情緒安撫工作。對于年齡較小的小兒患者,可以使用玩具進行誘哄,以小紅花等進行獎勵,或借助小兒患者家長進行安撫,以提高小兒患者的配合度,避免其因為哭鬧不休而影響到采血的順利進行。若是小兒患者年齡較大,則可以直接以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健康教育,告知其配合的重要性。
2.2選擇適合的血管進行采血
為小兒患者采血時應選擇彈性好、管徑粗、走向較直的靜脈血管,這樣有助于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若是小兒患者年齡在4歲以上,可為其選擇大隱靜脈或肘靜脈,若是小兒患者年齡不足3歲或較為肥胖,則應為其選擇穿刺難度更低的靜脈或股靜脈;剛剛出生的新生兒不適合在頭皮靜脈或手部血管采血,此處血管比較細,采血難度大,應為其選擇血管內部壓力更大、管徑更粗的橈動脈;若是患兒存在嚴重感染或病情較重,需要采血進行緊急診斷,應為其選擇股靜脈。
2.3規范采血流程
檢查采血管及相關器具無質量問題,避免真空管漏氣。嚴格把握抗凝劑和標本血量的配比,必須為1:9;血液注入采血管后立刻輕微搖晃,以確保血液和凝血劑混合均勻但不會因為用力過大而破壞紅細胞,導致溶血;采血時不建議通過擠壓來獲得足夠血量,推薦在采血前通過熱敷來擴張血管,使血管充盈;采血后盡快將標本送檢,室溫下不得放置超過2小時,4℃情況下不得放置超過6小時,運輸過程中避免震蕩。
2.4做好對護理人員專業能力的培養和相關制度的健全
采血是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技能之一,科室管理人員需要組織護理人員經常參與學習和培訓,使護理人員熟練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做到按照標準的流程進行規范的采血操作。同時,還應培養護理人員的意識,使其具有更強的質控意識,具有高度的責任心,能夠在血液檢驗工作中保證血液標本的質量,避免不必要的偏差出現。此外,科室應設立用于質量控制的等基本,將不合格的標本及不合格原因都記錄下來,以便后續召開會議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定期邀請檢驗科人員前來講課,使護理人員了解檢驗項目的名稱、意義、需要的采血量、適合的采血管、注意事項,等等,以便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小兒患者血液標本凝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