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今
摘 要:合唱作為一門參與程度高、傳播范圍廣、教育力度強的聲樂藝術,在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大學生的價值引領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同時對培養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有著積極的意義。
關鍵詞:合唱藝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價值引領

大學生正處于求知的青年時期,正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老師,不僅僅要授業解惑,更要立德樹人。要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引導大學生自覺地把個人成長成才同國家和民族的命運聯系起來。傳統的理想信念教育、價值引領的陣地常在思政課堂,課程理論性較強,學習方式單一,導致部分同學缺乏學習興趣。而其他課程中也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如文學、歷史、藝術等課程,卻往往被忽視。
一、合唱藝術的社會功用
合唱藝術是多人演唱的多聲部聲樂作品。合唱起源于歐洲的教堂,是為宗教統治服務的音樂工具。伴隨著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產生,文化領域文藝復興的興起,思想文化領域開始從宗教走向世俗。作為上層建筑的藝術也開始為資產階級的經濟基礎服務。合唱也不再一味地服務“神權”,開始逐步服務“人權”,為資產階級革命、統治服務。
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清政府國門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打開。一方面西方列強為了搶占利益在中國大地上奸淫擄掠,無惡不作;一方面又讓大批的傳教士到中國傳教,接受西方的宗教教義,從而讓中國人民受傷的心靈得到安撫,放棄抵抗。同時,隨著國門的打開,一批批仁人志士開眼看世界,向西方先進國家學習政治制度、科學技術、文化藝術。
合唱在這一時期伴隨著基督教的傳播和西方文化輸入進入中國。在中國大地萌芽和發展的過程中,不斷融入地方元素、民族元素,在歷史上對中國社會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我國早期的較有影響力的合唱形式——群眾歌詠,就經常采用國外的曲調填上反映當時革命形勢、社會生活的歌詞。由于旋律流暢,歌詞通俗易懂,主題基調反映時代特點,在群眾中廣泛傳唱?!秶窀锩琛凡捎昧朔▏鴥焊琛堆趴诵值堋返那{,填上“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國民革命成功,齊歡暢”,在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起到了鼓舞士氣的作用?!秶窀锩琛穫鞒蠼媳保萌嗣袢罕姛崆楦邼q,積極支持革命。
在抗日戰爭時期,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痛訴了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的苦難,謳歌了中國人民不屈的抗爭精神,并向全世界發出了中華民族追求解放的戰斗警號,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二戰東方主戰場波瀾壯闊的抗戰畫面,塑造了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饵S河大合唱》在當時廣泛傳唱,極大地鼓舞了人民群眾的抗日熱情,教育了廣大人民群眾。
在后來的解放戰爭時期、國內建設時期、改革開放時期,合唱藝術都與時代緊密聯系,反映時代心聲,傳播優秀文化,教育廣大群眾。可以說,合唱從傳入中國大地之始,就與這片大地緊密結合在一起,在教育廣大群眾、繁榮社會主義文化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二、思想政治課程建設的緊迫性
今天,國際形勢發生深刻變化,各種社會思潮甚囂塵上。大學生在年齡上處于青年時期,思想上還不夠成熟,在對很多社會現象的看待和評價上難免有失偏頗。老師作為學生成長成才路上的人生導師,不僅僅要授業解惑,更要傳道?!耙蚜⒌聵淙说某尚ё鳛闄z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盵1]
因為專業背景的緣故,很多教師長期認為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與自己無關或者關系不大。部分思想政治課程老師,因為教學形式單一,又很難將思想政治課程講得活潑生動,導致學生對思想政治課程缺乏興趣。再加上很多學生沉溺于游戲,迷醉于網絡,容易被網絡上一些負面情緒、負面思想所裹挾。長此以往,學生理想信念迷失,隨波逐流,把個人不幸的遭遇歸咎于國家和社會,缺乏對自己的反思及對國家、民族的認同。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人才培養目標和具體要求,都努力培養自己國家、政府政策路線的真誠擁護者、忠實執行者,國家發展壯大的建設者和奮斗者。我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就決定了我們的教育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自己的根本任務?!芭囵B一代又一代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立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有用人才?!盵2]在新時代,就是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學校人才培養。而合唱藝術在培養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
三、合唱藝術在培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方面的獨特優勢
(一)合唱有利于大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培養
合唱隊伍通常稱為合唱團或者合唱隊。合唱是多人演唱的集體聲樂作品。追求集體榮譽,在合唱隊里的每一位成員都明白集體的利益高于一切,集體的榮譽就是個人的榮譽。在合唱排練和演出過程中,處處彰顯著集體主義精神。如旋律聲部在演唱時,伴唱聲部的音量就相對較弱,要為旋律聲部讓步。如幾個聲部同時都唱,旋律或者縱向和聲推進過程中,要保持音量的統一,保持各聲部的均衡,堅決杜絕個性的聲音凌駕于團隊聲音之上。在團隊里,大家不僅會看,而且會聽,一支訓練有素的高水平的合唱隊伍一定是配合相當默契的隊伍。人人都明白合唱隊里“沒有我,只有我們”。合唱排練本身就是一種集體主義精神和團隊意識的培養。合唱比賽和演出本身就是一種集體利益和團隊利益的實現,是把自己融入集體,把“小我”融入“大我”的具體社會實踐。
(二)合唱團隊建設管理體現著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基于社會層面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就是要在人民的生活領域及公共發展過程中為人們提供全面而完善的道德支撐,從而實現社會的全面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3]
一支合唱隊伍在組建時通常有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從參與者的要求來說,要對音樂或歌唱有興趣,愿意遵守合唱團或合唱隊的相關紀律和相關規定。從業務層面來說,要有一定的識譜能力和模唱能力。從合唱團隊運行過程來說,要遵守國家相關法律規定,遵從社會主義國家道德規范,不得與法律和道德相抵觸;要按時參加排練,按要求完成作業,跟上整體排練進度。在遇到有演出任務或比賽時,團隊里從團長、指揮到每一位團員都要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為集體利益征戰。對于合唱團中進度緩慢的團員,合唱團中會有聲部長或者業務指導委員會的成員進行精準幫扶,以達到共同進步。團隊里的每一位成員都是平等的,都是“我們”中的一員。當然,在管理過程中,如有團員不遵守紀律要求,不按時參加排練,或者在業務上不愿意進步,只能按照相關要求做退團處理或者待在學員團隊中,考核達到要求再列入正式團員。只有既體現紀律的威嚴,又彰顯人性的關懷,一支合唱團的業務水平才能得到持續提升,才能實現良性快速發展。因此,合唱團隊在建設中體現著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
(三)合唱作品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作用
藝術本身屬于意識形態的范疇,通過塑造具體生動的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意識形式。[4]校園合唱排練在對作品進行選擇時,一定是非常謹慎的。這里面涉及對學生的價值導向問題。合唱藝術作為音樂文化的一種體裁,蘊含著人類的價值追求和審美情趣。因此,我們進行合唱作品題材選擇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到作品對大學生的價值引領問題。通常,我們對作品的選擇會把握以下原則:體現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展現云南多元民族文化、云南特色地方文化以及歷史文化等。當然我們也會選擇一些能反映優秀文明成果的其他國家的經典合唱作品。通過長期對經典的傳唱,傳播我們共同的價值理念,加深同學們對自己家鄉的認識,對自己民族、文化的認同。在潛移默化中加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認同,加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擁護,達到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目的。
(四)合唱藝術的審美標準能夠轉化為團員的美學追求
合唱藝術有自己獨特的審美特點。從聲音層面上,追求聲音的整齊、協調、融合等。從技術層面上,追求音樂的構成形態,如旋律、和聲、調式、調性、曲式等。從文化層面上,追求音樂塑造的形象、人物、風光、歷史、社會等,需要從情感方面、音樂的內涵上去無限地接近形象。從哲學層面上,追求藝術的美感,感悟作品的思想內涵、蘊藏的思想精神,或斗爭、或批判、或鼓舞等。在合唱排練過程中,老師一定是按照合唱的審美標準、音樂的審美標準來對作品進行打磨。長期的排練,會潛移默化地將合唱藝術的美學追求轉化為每一位團員的演唱自覺,從而形成共同的集體美學追求。大家剛開始加入合唱團時,可能是由于興趣、出于愛好,甚至有些同學純粹是為了消磨時間而來的。但在長期的排練中,深受作品的感染,沉醉于音樂的美好,而且這種美好有了自己的創造……合唱帶給很多團員獲得感、成就感,讓他們逐漸熱愛上了合唱,對合唱團產生了歸屬感。因此,合唱團對校園文化的建設與繁榮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合唱的美學追求與我們今天建設和諧社會、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導向是相適應的,對于今天我們努力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有積極意義的。
四、結 語
課堂不僅是知識傳播、培養能力的前沿,更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陣地。合唱藝術在大學生集體意識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價值引領、美學追求等方面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的培養具有獨特的優勢。
(云南文化藝術職業學院音樂學院)
參考文獻
[1]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抓住理想信念鑄魂這個關鍵》,《人民日報》[N].2018年5月31日。
[2] 人民日報評論員:《全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人民網》[N].2018年9月15日。
[3] 黃顯琴、李婉玲:《高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路徑》,《德育研究》[J].2019年2月。
[4]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5年修訂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