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互聯網指導下的健康宣教在陰道分娩產婦護理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產科接收的72例陰道分娩產婦,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36例)與對照組(36例)。兩組患者均使用經陰道分娩,對照組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互聯網指導+健康宣教。對比兩組患者孕產婦自我照顧技能掌握情況比較以及護理新生兒的技巧情況。結果:研究組患者的自我照顧技能以及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情況均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陰道分娩產婦護理中實施互聯網指導健康教育對產婦的分娩技能以及新生兒技能有重要價值,利于分娩順利與新生兒生長,可推廣。
【關鍵詞】互聯網指導;健康宣教;陰道分娩;護理;應用價值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126
我國在二孩政策開放后,高齡產婦數量逐漸增多,臨床孕婦分娩的方式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剖宮產,這種情況往往適用于不能進行順產的孕婦。其二自然分娩,自然分娩也就是陰道分娩,但是在陰道分娩產婦分娩的過程中也需要對產婦進行積極護理,這樣才能進一步保證產婦生產的順利性與母嬰的安全性。加強對陰道分娩產婦的健康護理對患者生產有積極意義[1]。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0月期間在我院產科接收的72例陰道分娩產婦,將其隨機分為研究組(36例)與對照組(36例)。研究組產婦年齡25~32歲,平均年齡(29.12±1.04)歲;孕周37~39周,平均孕周(38.24±1.01)周,生產次數1~3次,平均產次(2.26±0.23)次;對照組產婦年齡24~31歲,平均年齡(29.03±1.08)歲;孕周37~38周,平均孕周(38.03±1.08)周,生產次數1~2次,平均產次(1.02±0.11)次。此次研究患者知情,家屬同意且簽署知情同意研究書,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同意。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護理的主要內容為實施陰道護理的優勢有哪些,同時叮囑患者在進行陰道分娩過程中相關的注意事項,告知患者分娩前需要準備的分娩物品,在分娩前對患者進行心理健康指導,消除患者內心的不良情緒,以此進一步保證患者順利生產。
研究組患者實施互聯網指導健康教育。在對患者進行互聯網指導健康教育前需要加強對護理人員的培訓,培訓的內容主要通過互聯網指導健康宣教的重要性,這樣可以進一步加強科學宣教發展。接下來責任護士需要將入院陰道分娩的患者進行掃描加入互聯網指導這個計劃中,然后對這部分孕婦進行積極信息推送,推送APP主要以微信為主, 讓患者關注醫院公眾號,對患者進行個性化針對性護理知識推送,推送內容主要涵蓋孕婦在分娩過程中自我照顧的技能,例如產前需要物品準備、母乳喂養姿勢、母乳喂養體位、術前飲食情況、術前心理情況以產科出院后藥物的使用情況。還需要對新生兒護理內容進行指導,例如新生兒的抱姿勢、包被厚重情況、新生兒低血糖、新生兒姿勢、新生兒沐浴以及撫觸臍帶護理等知識,進一步提升產婦生產前以及生產后的分娩質量提升。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及時對互聯網指導下的產婦存在的問題及時解決,提升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孕產婦自我照顧技能掌握情況以及護理新生兒的技巧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4.5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x2檢驗。計量資料(x±s)表示,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
2? 結果
2.1孕婦自我護理技能掌握
護理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護理后分娩前準備物品、人工擠奶、母乳喂養姿勢、母乳喂養體位、拉馬澤呼吸法、術前飲食掌握、產后藥物使用等掌握情況94.44%、86.11%、97.22%、83.33%、91.67%、97.22%、86.11%均高于對照組77.78%、63.89%、63.89%、61.11%、66.67%、61.11%、63.89%,(P<0.05)詳見表1:
2.2新生兒護理技巧掌握
研究組護理后產婦對新生兒正確抱姿、母嬰不同床、包被薄厚、預防血糖低、正確睡姿、科學撫觸、護理臍帶護理等內容掌握情況100%、97.22%、91.67%、88.89%、91.67%、94.44%、94.44%高于對照組83.33%、80.56%、69.44%、63.89%、63.89%、72.22%、75.00%(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此次研究以72例陰道分娩產婦進行分組護理,研究組實施互聯網指導下健康教育,對照組實施常規健康教育,發現護理結束后實施互聯網干預的健康教育一組的患者在自我護理技能與新生兒護理技能掌握上都好于使用常規護理的一組,充分說明互聯網指導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實施價值。
參考文獻:
[1]閆麗華.分析瘢痕子宮妊娠孕產婦圍生期護理中應用健康教育對陰道分娩的影響[J].中國醫藥指南, 2020, v.18(03):380-381.
作者簡介:
劉燕萍(1991.07-),女,漢族,成都,成都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產科護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