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波 曲剛成


【摘要】目的:探討CT、MRI診斷急性顱腦損傷的應用價值。方法:選擇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76例,分別進行CT和MRI診斷,分析CT和MRI的影像學特征。結果:①MRI對急性顱腦損傷的檢出率為85.5%,CT對急性顱腦損傷的檢出率為50.0%,P<0.05;②MRI檢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10例,CT檢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3例,P<0.05。結論:MRI診斷急性顱腦損傷的效果理想,值得推廣。
【關鍵詞】CT;MRI;急性顱腦損傷
【中圖分類號】R651.1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2332/j.issn.2095-6525.2021.03.210
臨床上,急性顱腦損傷是發病率較高的損傷類型,發病急驟、疾病進展速度快,急性顱腦損傷的早診斷、早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預后[1]。為探究CT、MRI診斷急性顱腦損傷的應用價值,本文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8年2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顱腦損傷患者76例,納入標準:(1)患者均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為急性顱腦損傷[2];(2)患者均在受傷72小時內,接受影像學檢查;(3)患者資料完整,同意參與本次研究。與此同時,排除腦卒中病史、資料不全、腦卒中病史者。其中,男46例,女30例,患者年齡在30~68歲之間,平均年齡為(47.9±3.3)歲。致傷原因:交通事故傷38例,頭部重擊20例,其他18例。
1.2檢查方法
上述患者分別進行CT和MRI診斷,具體方法如下:CT掃描:選擇日本東芝提供的CT掃描儀進行顱腦掃描,電壓125kv,電流200mA,層厚6mm,窗位30~45,掃描時間0.75s,從顱腦底部到顱腦頂部,無間距掃描。MRI掃描:選擇西門子magnetom aera 1.5T核磁共振儀對患者進行顱腦掃描,層厚4.5~6mm,1mm層距,從顱腦底部到顱腦頂部掃描,進行冠狀位掃描、矢狀位掃描以及軸位掃描。 層距4mm,層厚4mm,矩陣256*256,TIWI:TE=10-20MS,TR=450ms,T2WI:TE=115-120MS,TR=2330ms;STRI序列:TR=610ms,TE=20ms,TI=120ms。由2名以上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師進行盲選閱片,經兩者討論后給出統一定論。
1.3觀察指標
1.3.1統計兩種檢查方式的急性顱腦損傷檢出率? 主要包括頂枕葉損傷、額顳葉損傷、額葉損傷、顳葉損傷等。
1.3.2統計兩種檢查方式的影像學征象? 主要包括顱骨骨折、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血腫、頭皮血腫、硬膜外血腫、中線移位等。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1.0數據處理軟件進行綜合處理,計數資料使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種檢查方式的急性顱腦損傷檢出率比較
MRI對急性顱腦損傷的檢出率為85.5%,CT對急性顱腦損傷的檢出率為50.0%,P<0.05。見表1:
2.2兩種檢查方式的影像學征象比較
MRI檢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10例,CT檢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3例,P<0.05。見表2:
3? 討論
隨著我國交通事故和工業事故的頻發,近年來,我國急性顱腦損傷的發病率顯著上升[3]。急性顱腦損傷病情非常不穩,且很容易惡化,進而導致出現神經功能缺損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預后。急性顱腦損傷的及早確診和對癥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疾病預后。CT是常規診斷顱腦損傷的重要方式,CT檢查不僅操作簡單,價格較便宜,診斷時間較短,成像較清晰,而且圖像處理技術強大,能多方位、多平面地掃描。但CT檢查對于積液、積血的診斷不明確,很容易出現漏診或誤診。尤其是對于癥狀明顯者,存在診斷為陰性的可能。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與發展,MRI得到了廣泛應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MRI屬于斷層成像技術,能從有機體中獲得信號并重建基本信息,為急性顱腦損傷確診提供重要價值。MRI不僅掃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而且具備多方位成像功能、良好的軟組織對比功能。MRI軟組織分辨率更高,再結合其強大的后處理技術和多方位成像優勢,能對患者受傷部位進行清晰、全面、精準的定位,故而對顱腦損傷、血腫、積液等損傷更具敏感性[4]。通過本文研究證實,MRI對急性顱腦損傷的檢出率為85.5%,CT對急性顱腦損傷的檢出率為50.0%,P<0.05;MRI檢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10例,CT檢出蛛網膜下腔出血征象3例,P<0.05。這與葉華芝的研究結果相吻合[5],顯示MRI診斷急性顱腦損傷的重要價值。
綜上所述,MRI診斷急性顱腦損傷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急性顱腦損傷檢出率,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周倩倩,李蕊,張敏.急性顱腦損傷院前與院內急救護理進展[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0,27(8):20-23.
[2]盛兆國.影像診斷急性顱腦損傷中的CT、MRI診斷價值比較[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24(4):75-76.
[3]覃墨林.急性顱腦損傷病理機制及臨床診療進展[J].醫藥前沿,2020,10(25):18-19.
[4]莊華.急性顱腦損傷患者診斷中MRI與CT技術的應用意義探究[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0):90-91.
[5]葉華芝.MRI與CT在急性顱腦損傷診斷中的應用價值評價[J].中國醫藥指南,2019,17(1):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