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淑微
摘 ?要:說話訓練是發展口頭語言,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是書面語言的表述基礎。它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全過程。由此可見,小學低年級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顯得尤其重要。如何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呢?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下面的方法:
關鍵詞:看圖說話能力的培養、方法
一、注重直觀,創造情境,讓學生言之有物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心理發展水平較低,空間概念相對談薄,抽象思維能力也較差,要表達一件事情的經過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較困難的。因此,要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首先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直觀教學,創造情境,使學生的思維、想象、心理活動等有一定的物質依據,讓學生有話可說。如:看圖說話,按物體的形狀、特點和作用來說;看人說話,按人的外貌、表情、動作、語言說;看表演說話,按事情發展順序說。但內容對象必須簡單、易懂、常見,便于觀察,并為學生所喜愛。
如:小學語文第二冊《語文園地八》的最后一題:看圖說、寫幾句連貫通順的話,并把空白的一幅圖填上。為了讓學生說話時有話可說,教學時,我先指導學生仔細觀察圖畫,然后再請幾個同學到講臺上按圖中的人物動作進行示范表演,臺下的同學個個思維活躍,爭相說話。這樣創造情境,重視直觀引導,學生們就言之有物了。
二、指導觀察,理清思路,讓學生言之有序
口頭表達的條理性、準確性是建立在觀察事物周密性的基礎上的。要使學生的思維有條理地發展,把話說得具體,有次序,就得指導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并逐步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即: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要讓學生懂得:觀察的次序可以從上到下,或從下到上;從遠到近,或從近到遠;從整體到局部,或從局部到整體;從外到內,或從內到外……。也可以從事物的形態、大小、數量、色彩、人物的外貌、神態等等進行細致的觀察。如:第二冊《學習指導》的第六單元測試題的第十題:看圖說、寫幾句話。在教學時,我首先指導學生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圖畫內容,理解圖意,然后在指導學生說話的過程中,我適當利用板書,幫助學生理清口述的思路,并運用一定的句式“有……有……還有……”和“無邊無際”、“美麗”、“高興”等詞語,以便學生說得確切,使句子表達得連貫通順,培養了學生言之有序的表達能力。
三、展開想象,發展思維,讓學生言之有理
想象是儲于大腦中的表象重新組合構成新的景象的過程。想象的觸角伸得越長,它所喚起的意識愈豐富。只有讓學生展開想象,發展學生的思維,才能逐步提高學生言之有理的口頭表達能力。因此,要指導學生邊觀察邊想象,用比較的方法掌握事物的特征,把觀察到事物進行分析,了解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在分析事物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判斷推理的能力。
如:小學語文第二冊《語文園地八》的最后一題:看圖說、寫幾句連貫通順的話,并把空白的一幅圖填上。圖(1)有一群猴子在河邊拍皮球,圖(2)皮球掉進了小河,圖(4)小猴繼續拍著皮球,圖(3)空出來了,讓學生自由想象:猴子是怎樣把皮球撿起來的?先把圖畫一畫,在連起來說、寫幾句通順的話。畫面以結局揭示一個過程,靜態中蘊含著動態。學生如能用豐富的想象,把其中隱藏的內容溶化開來,學生的思維就得到了發展。于是,學生一邊進一步仔細觀察圖畫,一邊根據老師的提示積極思考,進行合理的想象。通過指導,在學生能按從左及右的順序觀察圖畫,并能在簡單地口述的基礎上,展開豐富的想象:猴子找來漁網把皮球網回來;坐船到小河里撿回來等等。顯然,他們的思維得到了發展,能力得到了培養。
說話訓練是是書面語言的表述基礎。它貫穿于小學語文教學階段的全過程。因此。我們要運用多種方法提升小學生的看圖說話訓練能力,讓他們的思維和能力得到全方面的發展與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