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教學模式與初中生的學習特征相符,同時其也是新課程理念下,被大力推廣的課堂教學模式。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遵循學生發展的特征,打破傳統教學模式,有效適應課堂教學改革發展的需要,從根本上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對探究性教學模式進行合理應用?;诖耍疚姆治隽藗鹘y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應用探究性教學的策略,僅供同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探究性教學模式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可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主動學習,提升初中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但是在當前初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有部分教師受到傳統育人理念的影響,并未有效運用探究性的教學模式,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極為不利。因此想要提升初中歷史的教學質量,就必須要深入研究探究性教學的模式,有效提高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一、當前歷史課堂教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應試教育仍在影響初中歷史教學
盡管我國已實行素質教育多年,但是仍舊有很多中學無法打破應試教育的理念。在此種情況下,進行初中歷史教學時,教師更加重視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而忽視了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只將學習成績,作為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而對于歷史學科的學習也不重視,認為其屬于副課,在此種情況下,自然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2、教學方法較為單一
現階段,有非常多中學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缺乏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并未針對教學的實際需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有效創新,繼而無法有效滿足學生的學習和教學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只從自己的主觀意識出發,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此種情況造成了僵硬化的教學模式。無法有效滿足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要求。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初中歷史教學盡管已經開始重視自主學習,及合作探及的模式,但并未真正的落到實處。在開展教學工作時,仍舊以傳統的講授為主,進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無法被充分的調動,也無法從根本上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二、應用探究性教學的策略
1、有效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探究
相較于小學生來說,初中生面臨更多的學習科目,因此分配到每一科目的時間相對就比較少。在此種情況下,有很多教師通常會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學,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展開相關的教學活動。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有效的交流與互動少之又少,教師甚至認為初中生對于歷史知識的掌握比較少,若與其互動,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此種不正確的教學理念,致使學生缺乏自主學習的能力,更加依托于教師的幫助,在解決具體問題時思路比較狹窄。而有效運用探究性學習后,教師將學生作為主體,使學生樹立學習主體的意識,進而有效開展自主探究的活動。
例如:教師在講解《近代化探索》這一課程時,課程內容主要包括:洋務運動及辛亥革命等。在進行講解時,教師應打破以往的教學模式,將學生作為主體,教師在旁邊指導。教師可先向學生簡單介紹相關的知識點,然后組織學生討論:“辛亥革命為什么沒有成功?洋務運動在我國歷史上到底處于什么地位?”等等。對于以上存在的問題,教師安排學生進行自由討論,可通過查資料,或者學生之間相互探討的方式,有效解決所疑慮的問題。之后教師指導學生整理并歸納這些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可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也能擴展學生的歷史知識視野,從根本上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
2、合理運用教學輔助工具
伴隨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科學技術的進步,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現代化教學工具不斷被普及,其與探究性教學模式有效結合,不僅可幫助教師拓展學生的學習內容,同時可使學生掌握更多教材中沒有呈現的內容,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有效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盡管有些教師會組織學生進行探究式的教學,但是方式太過單一,取得的效果也并不理想。并且歷史科目的探究相較于其他科目,存在一定不同,前者對學生知識面的要求更高,有很多歷史事件都有自己發生的背景,及所造成的后果,若學生腦中沒有充足的歷史知識作為支撐,那么探究效果自然也是差強人意的。所以在當前的初中歷史教學中,應對教學輔助工具進行合理運用,與網絡教學資源相結合,從而有效的開展探究活動,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使其可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
例如:教師在講解《赤壁之戰》時,為提升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效應用研究性教學模式,先向學生提出探究性的題目:“曹營能否打贏這一仗,分別運用了什么計謀?”通過運用班級教學平臺,借助互聯網收集有關的歷史資料及紀錄片,將其上傳到平臺上,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就可以展開探究,同時學生也可以自己搜集相關資料進行討論。教師在每次開展探究活動時,可選取幾名學生進行總結,并制定相關的匯報材料,在上課時向其他學生展示。通過有效結合教學輔助工具,有效提升了學生的探究性學習,同時為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提供了保證。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有效應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至關重要。通過運用不同的措施,對學生的探究意識進行培養,不僅可加深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同時可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學習歷史知識,進而為學生的全方面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水芳.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21(23):139-140.
[2]韓瑩卉.課堂史料教學在初中歷史課堂的重要性[J].新一代,2021,25(14):142.DOI:10.12242/j.issn.1003-2851.2021.14.116.
[3]熊玉龍.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性探究[J].家長(上旬刊),2019(11):147.
[4]彭剛.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提高師生互動有效性的探究[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學生版),2018(28):143.DOI:10.3969/j.issn.2095-4751.2018.28.142.
作者簡介:戰美玉(1970-9),女,漢,山東招遠人,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初中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