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杰
父親生前曾多次和我聊起他當兵時的事情,特別是他所在的解放軍第54軍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后,從朝鮮西海岸撤防,于1959年初入藏平叛并差點兒留在西藏工作的事。這讓我對那片遙遠而神秘的土地充滿了一種別樣的向往。
2020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紀念,12月初我因公務去了一趟西藏,在拉薩市朵森格路上的自治區(qū)群眾藝術館,李維森副館長陪同我們參觀了正在排練的西藏傳統(tǒng)民族歌舞《朗瑪堆諧》。我看到載歌載舞的演員中有幾位的面孔明顯與典型的藏族有區(qū)別,就好奇地詢問導演央金:“演員都是藏族的嗎?”央金笑著回答我:“絕大部分的演員是藏族,還有一些是‘團結族’!”
哦,團結族?我沒有反應過來。我只知道藏族有白馬、康巴、安多、嘉絨等幾個分支,難道這是其中一個嗎?或者是我們國家的56個民族中有這樣一個民族嗎?看到我疑惑的神情,李維森副館長進行了解釋——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西藏和平解放,一批批的軍人和援藏人員留在了當地,并與當地人通婚,這些象征著漢藏民族團結的“混血兒”就被詼諧、善意地稱為“團結族”,成為了新一代的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如果是多子女家庭,在給孩子報戶口時,父母往往是一個孩子填報漢族,另一個孩子就填報藏族——父母分別是漢族和藏族,下面的孩子也分別是漢族和藏族,孩子們還往往同時擁有漢族名字和藏族名字。民族團結融于血液和血脈、滲于文化和生活,成為一種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