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對宮頸癌病患者心理變化特征的研究以及優化護理措施實施的效果。方法將本院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當作研究對象,對他們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對所有患者進行優化護理措施,觀察患者護理前后相關評分的變化。結果和護理之前對比,護理之后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明顯優于護理之前(P<0.05)。結論在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心理變化特征進行分析之后,對其進行優化護理,能夠提升患者的普查意識,改善不良情緒,讓患者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早發現且早治療,值得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宮頸癌前病變;心理變化特征;優化護理措施
所謂的宮頸癌前病變是在宮頸癌發生之前,女性宮頸部位已經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病變情況,并且還會伴有其他疾病發生,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產生較大的影響[1]。對于宮頸癌前病變患者來說,臨床中會在確診之后及時的干預,防止其發展為宮頸癌等疾病,減少對患者身體的影響。但是大多數患者在得知自己患上宮頸癌病變之后,會因為不了解發病原因和治療方式等,導致自身出現焦慮等情緒,對診斷和治療產生一定影響,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方式疏導[2]。基于此,本院對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進行了宮頸癌病患者心理變化特征的研究以及優化護理措施實施的效果的研究,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本院自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80例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當作研究對象患者的年齡為31~52歲,平均(40.56±3.56)歲。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臨床資料,簽署了知情同意書,不具有任何精神類疾病,沒有出現中途轉院和退出的情況,可以主動配合。
1.2方法
對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并對她們進行優化護理措施,方法為:
(1)分析患者的心理變化特征:1)恐懼:對于認知程度不高的患者來說,在出現宮頸癌前病變的時候會缺少對疾病的了解,出現焦慮和緊張等情緒,所以會導致失眠等情況的發生;2)焦慮:在發現疾病的時候,因為個人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患者無法接受現實,精神壓力非常的明顯,再加上家屬等方面的影響,非常容易出現焦慮的心理;3)抑郁:對于患者來說,突然得知自己出現了疾病,會有較大的心理壓力,無法承受,消極的面對生活,更不愿意告訴家人自己的病情,最終導致自殺情況的出現。
(2)優化護理措施:1)健康教育:為患者和家屬講解與疾病相關的內容,讓他們對疾病有更多地了解,并講解病變的過程以及遵循醫囑治療的重要性。為了將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還需要在候診室當中擺放宣傳資料,方便在候診的時候讓患者了解。在此過程中如果有患者或家屬提出問題,應該仔細傾聽并耐心解答,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讓她們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治療。2)良好的溝通和心理護理:觀察患者的情緒變化,鼓勵患者將不良情緒說出,讓患者明白良好情緒對自身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如可以增強免疫力等。為了可以將患者的治療信心建立,可以使用成功的案例,讓患者提升治療信心和依從性,調動積極性。3)社會支持:患者的丈夫和家屬應該對患者有更多地關心和照顧,這樣不光可以將患者的不良情緒穩定,還可以轉變她們對待治療的態度。4)生活的指導:生活指導對患者不良情緒的改善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如在性生活中佩戴避孕套,避免交叉感染,并在日常生活中增強鍛煉和合理飲食,做好陰部的清潔工作。并且需要制定相關的生活計劃,詢問患者的生活需求,將其完善并讓患者按照此計劃來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建立微信群,將患者拉入其中,每天運動和飲食打卡,提出自己的疑問,讓醫護人員解答。并互相支持,減少患者不良情緒的產生,提升信心和配合度。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標準
觀察和觀察患者護理前后相關評分的變化。
所使用的是SCL-90評分表,其中分為5個等級,等級越高情況越嚴重[3]。
1.4統計學分析
使用SPSS21.0軟件將研究的數據進行分析,t進行檢驗,()為計量資料,當P<0.05時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和護理之前對比,護理之后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明顯優于護理之前(P<0.05),見表1:
3 討論
現階段,人們健康意識的提升,促使疾病發生率提升,能夠在早期發現疾病并進行干預和治療。宮頸癌前病變是說臨床中發現了癌變傾向,但是無法確診為原位癌的情況,此種疾病可以發展為惡性腫瘤[4]。如果長時間處在此種狀態當中,很可能患上宮頸癌,轉變時間不定。相關研究顯示,宮頸癌前病變發生時,患者因為對疾病相關知識不了解,心理狀況就會受到影響,降低生活質量,需要引起護理人員的重視,改善患者不良情緒。優質護理模式是常規護理發展而來,對患者進行全面且優質的護理服務。在實際護理當中,會從患者入院到出院全面服務,并且讓護理期間的每一個框架緊密地聯系。首先會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為她們講解疾病的發生原因和生活注意事項等,幫助患者糾正錯誤思想,正確地看待疾病。然后根據心理特征的分析,開始進行心理方面的護理工作,讓患者和護理人員形成良好的護患關系,積極的配合治療與護理[5]。而家庭的支持,能夠讓患者得到更多關懷和安慰,改善自身的不良情緒,提升護理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生活護理當中,應該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飲食和運動計劃,讓她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積極樂觀的面對疾病和相關的治療,增強治療信心[6]。在本次研究當中,和護理之前對比,護理之后患者的心理狀況評分明顯優于護理之前(P<0.05)。可見,在了解宮頸癌前病變患者心理變化特征之后對其使用優化護理措施,能夠讓患者對疾病有更多地了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改善負性情緒,以最佳心態面對疾病和治療,最終加快患者恢復健康的速度。
綜上所述,在對宮頸癌前病變患者的心理變化特征進行分析之后,對其進行優化護理,能夠提升患者的普查意識,改善不良情緒,讓患者配合醫護人員的工作,早發現且早治療,值得推廣和應用。
參考文獻:
[1]郝娜. 心理護理對宮頸癌手術患者的影響分析[J]. 中國醫藥指南, 2020, 18(4):186-187.
[2]王偉, 郝敏, 陳春林,等. 年輕Ⅰa2~Ⅱa2期子宮頸癌患者的構成比變化趨勢及臨床病理特征分析[J]. 中華婦產科雜志, 2019, 54(10):666-672.
[3]彭蓉, 朱衛國, 萬小平. HPV感染者中宮頸癌癌前病變與確診患者血清STNFR表達以及Th17細胞變化特征對比研究[J]. 湖南師范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 v.16;No.68(3):91-94.
[4]潘秀英, 莫菊玲. 心理護理干預對宮頸炎患者宮頸癌篩查前后心理狀態及基礎體征變化的影響[J]. 臨床醫學工程, 2019, 026(10):1405-1406.
[5]賈志玲. 宮頸癌患者術后心理失衡原因及護理對策分析[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 2020, v.35;No.220(2):214-216.
[6]張一紅. 心理和疼痛護理對宮頸癌患者圍手術期睡眠質量的效果[J]. 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19, v.46(4):179-182.
作者簡介:阮霞,1990.09,女,湖北省十堰市,本科,護師
(十堰市人民醫院婦科 湖北十堰 44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