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潤湘

摘要:目的:觀察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高危新生兒護理的有效性。方法: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69例高危新生兒作為本次的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4例,采用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干預,對照組35例,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對比兩組高危新生兒的護理效果。結果:對比兩組高危新生兒的治愈率和NBNA評分,觀察組高危新生兒治愈率和NBNA評分明顯優于對照組,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高危新生兒護理過程中,采用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干預效果更好,比常規護理干預更具有優勢,效果更佳。具有臨床價值,值得推廣和廣泛使用。
關鍵詞: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常規化護理干預;高危新生兒
高危新生兒主要是指母體胎兒期、分娩期、新生兒期已經發生或是可能發生高危疾病的新生兒。導致新生兒發生高危疾病的因素有很很多,且具有復雜性和不確定性[1]。和足月兒相比,高危新生兒的死亡率比較高,所以高危新生兒出生后需要得到有效的治療或是護理。如果不能及時對高危新生兒進行護理或是治療,會加重其疾病的程度,情況嚴重的話,甚至會產生語言和運動的障礙,還有智力低下的現象[2]。根據臨床研究,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高危新生兒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質量。為此,我院對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高危新生兒護理中的有效性開展了研究,具體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所收治的69例高危新生兒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34例,其中男高危新生兒為17例,女高危新生兒為17例,高危新生兒胎齡最大的為42周,高危新生兒胎齡最小的為38周,高危新生兒平均胎齡為(39.87±1.24)周,高危新生兒體重最重的為7kg,體重最輕的為5kg,高危新生兒平均體重為(3.02±0.12)kg;對照組35例,其中男高危新生兒為18例,女高危新生兒為17例,高危新生兒胎齡最大的為41周,高危新生兒胎齡最小的為38周,高危新生兒平均胎齡為(38.87±1.25)周,高危新生兒體重最重的為8kg,體重最輕的為5kg,高危新生兒平均體重為(3.12±0.10)kg;。所有新生兒均符合高危新生兒護理標準,對比兩組高危新生兒的基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其中包括高危新生兒的環境護理,護理期間,一定要給高危新生兒營造一個舒適的環境,病房的溫度要適宜。除此之外,護理人員還要密切監測高危新生兒的體溫、呼吸、心率等體征。護理人員在接觸高危新生兒的過程中,一定要對自己的手部進行常規消毒,保障高危新生兒的睡眠體位舒適、減少病房的噪音和光線、減少高危新生兒的疼痛刺激[3]。護理人員需定期告知家長高危新生兒的情況,且家長可以每周探視一次高危新生兒的情況。在此基礎上給予觀察組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環境護理,給高危新生兒和家長準備舒適的護理空間,護理環境要安靜、溫度適宜。在護理期間,護理人員可以指導家長和患兒進行接觸,接觸過程中通常采用袋鼠護理體會。在這個過程中,病房可以播放一些輕柔的音樂,有利于環境高危新生兒的情緒。(2)飲食護理,高危新生兒的飲食是十分重要的,所以護理期間,護理人員要指導家長正確的喂奶姿勢,如果是母乳喂養,要告知家長母乳喂養的注意事項。在護理期間,要鼓勵家長和患兒進行交流,這樣可以加強高危新生兒和家長的關系。(3)綜合護理;護理期間,護理人員要指導家長對高危新生兒進行正確的拍奶、測量體溫、肚臍護理等,除了幫助家長掌握正確的護理技能,還要對高危新生兒可能出現的緊急情況進行護理干預指導,要讓家長學會緊急情況下如何處理高危新生兒的干預方法。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高危新生兒的NBNA評分,該評分為新生兒神經測定評分。
(2)對比兩組高危新生兒的護理有效率,如果高危新生兒臨床癥狀消失、呼吸、心理正常,為治愈、如果以上情況有好轉,為有效、如果高危新生兒各項癥狀都沒有改變,甚至加重,為無效。
1.4統計學分析
應用 SPSS 20.0軟件分析,計量數據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有效率采用(%)表示,數據對比采取X2校驗,P>0.05,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觀察組高危新生兒的總有效率為94%,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72%,組間數據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觀察組高危新生兒的NBNA評分為(37.96±1.38)分;對照組高危新生兒的NBNA評分為(36.24±1.32)分;觀察組NBN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3.討論
本次研究表明,觀察組護理有效率和NBN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這說明了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高危新生兒護理過程中有明顯效果。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護理期間,可以改善高危新生兒的焦慮感和活動能力,和常規護理相比,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還可以加強高危新生兒的免疫力,促進患兒的健康恢復[4]。
綜上所述,在高危新生兒護理過程中,采用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干預效果更好,比常規護理干預更具有優勢,效果更佳。具有臨床價值,值得推廣和廣泛使用[5]。
參考文獻:
[1]趙磊, 蔣名麗, 張耀東,等. 家長參與式護理模式在高危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 現代醫藥衛生, 2018, 034(016):2566-2569.
[2]李麗娜. 家庭參與式護理在新生兒病房優質護理中的應用探討[J]. 基層醫學論壇, 2019, 23(09):1233-1235.
[3]潘文青. 家庭參與式護理在新生兒病房優質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醫學食療與健康, 2020, 018(011):111,113.
[4]陳鐵英. 家庭參與式護理在新生兒病房優質護理中的實施效果[J]. 心理醫生, 2017, 23(027):248.
[5]鄧成菊, 熊永英, 趙宇丹,等. 鳥巢式護理在高危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 家庭醫藥.就醫選藥, 2019.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勤保障部隊第九二四醫院 54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