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
摘 要: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公路建設是使農村進行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同時為了將城市和鄉村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進行實現,那么加強公路建設就是這個環節中重中之重的過程。本文對農村公路建設以及保障技術管理進行了探討,以供相關專業人士進行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農村;公路建設;保障
在區域經濟的發展中,公路是最為基礎的設施,只有將公路建設好,才能將區域經濟進行較快的發展。目前,由于公路建設以及保障技術的進程正在不斷發展以及推進,大部分的公路整體質量、技術含量以及里程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提升。但是,在公路建設取得較大的成果的時候,還有很多問題存在著,尤其是在公路建設保障的方面,相對缺乏完善性,這就要求工作人員在公路建設及保障技術問題上需引起高度重視,使用有效的措施來將公路建設及保障技術進行相應的加強。
1 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現狀分析
目前農村公路的建設在村村之間連通相對較弱,主要是由于目前部分地區農村公路為“樹狀”路網,它是以鄉鎮、建制村節點的通達、通暢工程為目標的建設,但也只是將農村里的出行基本要求進行了解決。在各個省份的實施中,基本都是以上層路網或節點通達建制村或鄉鎮的路段為重點的,因此在對鄉鎮、建制村通達、通暢的任務進行完成時,整個路網卻依然存在著連通度水平不高、便捷性不足、上層路網改造滯后等問題。隨著時代的進步,在農村交通條件會逐漸進行改善,農村地區的社會分工和機動化必然會進行進一步的發展,這樣就會使交通便捷性的要求得到加強。
2 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評價、管理及保障體系的問題
2.1 對于道路建設以及保障缺乏高度重視
在對公路建設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的時候,發現絕大部分的農村都對公路建設保障管理缺乏高度重視,導致了很多公路在建設完成之后就投入使用,很多的公路沒有對公路進行必要保障及管理,因此工作人員需要將公路建設保障管理方面缺陷進行積極有效的解決,否則會導致公路容易出現較大的質量問題,這樣會對公路的使用壽命造成嚴重負面影響,同時必然需要進行修復,修復工作過程當中還會耗費大量資金,導致地方財政嚴重負擔。
2.2 道路建設以及保障資金缺乏保障
公路建設主要是依靠鄉鎮財政部門以及市政財政部門來進行撥款投資,但是相對而言,投資投入較少,這就導致公路建設以及保障捉襟見肘,對后期公路保障工作會因為資金而導致難以進行,公路質量就會得不到保障。另外,對農村公路建設、保障工作的忽視會導致農村經濟發展受到嚴重負面影響。另外,村級、鄉級、縣級財政能力方面相對局限,對公路建設能夠設置的投入資金較少,甚至還有些財政部門為了對農村建設進行加強而導致了赤字情況的出現。如果無法使用較多的資金來對建設進行使用,那么就會導致當前建設缺乏全面性以及完善性,并隨著時間的推移,公路就會因為缺乏管理及保障而出現質量問題。
2.3 道路建設以及保障的技術水平較低
在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施工的過程中,施工技術、保障技術方面水平相對而言較低,而導致這些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幾個方面:第一,在地質條件方面,農村地區存在著較為顯著的差異性,尤其是在路建設過程當中,往往會經過河流、農田、村莊等諸多特殊地區,所以,農村公路建設以及保障相對于傳統的公路建設來說,有著更為復雜以及困難的特點,并且在實際的施工過程中難以對公路建設符合技術標準進行保障。第二,在公路建設的過程方面,對陡坡危橋等問題得不到較好的解決方法。第三,在資金方面,公路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將大量資金進行它投入,而資金的投入往往是要根據相關標準進行撥付,同時對政府部門投入較為依賴,因此資金來源渠道較為單一,并且資金量較少。
3 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評價、管理及保障技術的體系構建
3.1 建設發展管理體系
基于長遠發展布局規劃基礎上將農村公路建設發展進行前期的規劃管理,這是對農村公路建設中制訂中長期規劃、選擇建設項目的主要依據,并是防止對建設決策、建設布局進行隨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并根據農村公路的發展態勢及交通量、運輸量的生成變化特征,對農村公路未來建設規模的基本框架進行制定,以確定未來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的主要建設工程,農村公路建設能夠合理布局,有秩序地協調發展。
為了促使當前公路建設及保障技術得到提升,應當對公路建設以及保障技術引起高度的重視,相關工作人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公路建設符合質量要求,另外,政府部門是公路建設的領導,政府部門在公路建設當中要起到帶頭、模范的作用,并根據農村實際情況對于農村建設以及后期保障工作加以重視,思想觀念進行應當的轉變。同時,應當針對于管理制度進行必要完善,在對公路建設進行保障過程當中,需要政府部門引進的保障技術以及先進施工技術,這樣,一方面能夠促使當前公路施工建設成本以及保障成本得到降低,另一方面,能促使農村公路建設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高。除此之外,還需要加強排水、路面施工、公路防護等方面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促使當前公路的質量,避免公路塌陷問題。
3.2 建設成效評價體系
農村公路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周期長、工作量大,并消耗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的系統工程。由于參與人員復雜,投資渠道多元化,資金使用監管難度大,對農村公路建設進行資金管理建設成效評價的時候必須充分考慮這些特點。在對農村公路社會、經濟效益進行評價的過程中,可以從經濟、社會影響兩方面進行展開。其中經濟評價主要集中于分析農村公路實施給當地政府及群眾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對區域整體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社會效益評價作為項目成效評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重點評價工程所產生的交通影響、投入效益、直接效益、潛在效益。對于評價指標采取等量計算結合定量分析農村公路的實施帶來的效益。
3.3 基礎數據技術體系
在農村公路快速發展的新形勢下,農村公路調查及數據的收集應該其發展的腳步,順應新的發展方向。應該致力于綜合利用GIS、GPS等技術,按建、管、養、運各個環節進行分類,對農村公路進行專項調查,統籌運作,還要建立省、市、縣三級農村公路基礎數據庫,便于對農村公路建設情況進行準確監測,有效監管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建立一套農村公路數據庫及其更新機制,提高農村公路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為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管理,合理安排農村公路建設項目資金,保證投資效益提供了完備的技術保障。農村公路數據收集內容眾多,為節省人力物力,做到科學調查,應對數據收集指標逐一分析,找出共性和特性,結合農村公路道路及交通特性,提出農村公路基礎數據收內容指標應具備的相應特征。選用關鍵調查內容以便全方位了解農村公路建設發展現狀及趨勢。結合農村公路基礎數據收集特性分析,綜合考慮農村公路特點,對農村公路建設發展基礎數據收集內容展開分析與研究。
4 結論
對農村公路建設以及保障技術管理進行加強對于農村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但是,農村公路建設保障受到技術、重視程度以及資金方面影響,因此,應當制定實施科學有效的措施,來對公路建設質量進行保障。
參考文獻:
[1]劉紅斌.鄉村振興戰略中農村公路建設保障資金的有效使用[J].大科技,2021(11):153-154.
[2]為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做好制度保障——《農村公路建設管理辦法》解讀[J].吉林交通科技,2018(2):1-2.
[3]劉淑敏.淺談農村公路建設質量控制及運營期安全保障技術[C].河北省公路學會2013年學術年會,2013:152-158.
[4]馮洋海.淺析建設甘肅省農村公路項目管理體系的保障措施[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2(21).
[5]劉曉光.農村公路建設發展評價、管理及保障技術研究[J].建筑工程技術與設計,2018(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