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志剛
摘 要:公路集疏運體系暢通是港口得以發展的重要保障,錦州港港內集疏運體系及錦州港與錦州市濱海新區路網的連通,更是關系到整個港口綜合運營效率的核心問題。同時,濱海新區路網也是連接錦州市與葫蘆島市的交通要道,是城市互聯互通的重要保障,民生意義重大。目前,錦州港集疏運體系存在集輸港通道少、路網系統不完善、道路和鐵路交叉路口多等特點,為突破港口變革的瓶頸期,擺脫制約港口集疏運發展的束縛,實現港口與濱海新區路網互聯互通,現提出港內“七縱兩橫”、港外“一穿、二連、三跨、四擴”的公路集疏運體系規劃。通過解決港口道路運輸問題,從而提高港口作業效率,提升港口服務質量,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最終實現港口、臨港產業、政府合作共贏。
關鍵詞:公路集疏運體系;錦州港港口規劃;七縱兩橫;一穿、二連、三跨、四擴
1 港口內部交通體系
考慮未來港口規劃,以現有通道構成的內部交通網絡為基礎,計劃建設“七縱兩橫”交通干道。
1.1 “七縱”道路
港一路,作為糧食車輛和行政辦公車輛通道,與開發區錦港大街相連接。
港二路,作為糧食、雜貨和散貨車輛運輸通道,同時也是外貿貨物進出港主要通道,服務于港區東部作業區,與瀾滄江街和長白山路相連接。
港三路,作為集裝箱和油罐車輛運輸通道,主要服務于罐區和集裝箱作業區,同時可以分流港二路部分雜貨車輛,與雁蕩山路相連接。
港四路,作為煤炭、礦粉等大宗散貨運輸通道,服務于未來規劃中散貨作業區。中電投港口公司大門前北側(一期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錦州港集裝箱儲運中心二期工程所在區域),建設立交橋跨越鐵路線。具體規劃方案如下:
方案一:跨越鐵路線后,穿中信達水域,與岷江街相連接;
方案二:跨越鐵路線后,繞行信達水域,與雁蕩山路相連接。
港五路,港口未來預留通道,服務于未來規劃中的四港池,沿西防波堤建設通道向北下穿錦州灣特大橋,與開發區規劃中的西疏港大道相連接。
經一路,規劃經一路與港一路連通,車輛方向東至西,主要為散糧車輛運輸通道。
經二路,規劃經二路與緯一路連通,用于緩解因集裝箱道口作業時產生的擁堵,疏通港區東部運輸車輛。
1.2 “兩橫”運輸通道
一條是現有東西通道,服務于港內東西兩大作業區。
另一條是“緯一路”,規劃中的東西橫穿通道,東側始于碧海罐區以南、止于港二路(海關辦公樓南側)。該通道建成后主要服務于港內東西作業區,平衡港內東西作業區車流量和生產組織。
2 港口外部交通體系
為更好的連通港內與開發區市政路網,實現港口與濱海新區路網互聯互通,緩解港口作業區生產壓力,提高港口作業效率,提升港口服務質量,帶動周邊經濟發展,最終實現港口、臨港產業、政府合作共贏。現提出“一穿、二連、三跨、四擴”實施方案,具體情況如下:
2.1 一穿
2.1.1 規劃錦州港港五路下穿大橋連接太行山路及西疏港大道
錦州港港五路以港西側港界作為通道建設基礎,是錦州港規劃預留進出通道。未來港五路南北向將下穿錦州灣特大橋與濱海新區規劃的西疏港大道相連,東西向與太行山路相連,使錦州港西港區與濱海新區路網相連。但目前太行山路至港五路方向為斷頭路,因此錦州港將協調各方啟動規劃及西疏港大道的建設工作,早日建成集疏港公路網,連通西疏港大道和太行山路,為錦州港未來發展和濱海新區經濟快速提升奠定基礎。
2.2 二連
2.2.1 雁蕩山路連通岷江街和西疏港大道
雁蕩山路為錦州港現有及規劃中的港二路、港三路、港四路三條路的唯一出口,為保障集疏港車輛順利通行,建議將雁蕩山路向西延伸與未來規劃的西疏港大道連通,同時向北跨越長白山路與岷江街連通,增加疏港通道,緩解岷江街、瀾滄江街及長白山路的交通壓力。
2.2.2 港四路連通外部路網
錦州港港四路,作為煤炭、礦粉等大宗散貨運輸通道,服務于規劃中的散貨作業區,是錦州港西港區公路集疏港最便捷的通道,也是錦州港集疏運體系最為重要的環節。該道路規劃在中電投港口公司大門前北側(一期圍填海歷史遺留問題——錦州港集裝箱儲運中心二期工程所在區域),需建設立交橋跨越鐵路線,穿越中信達水域。
2.3 三跨
2.3.1 跨綿陽路道口建立交
綿陽路道口位于長白山路與錦港大街交匯處,是開發區交通和港口集疏運車輛的重要交通樞紐,每次道口封閉都會導致十字路口東側及北側的過往車輛通過不暢,嚴重影響港口及開發區道路交通,而且對港內生產及鐵路道口安全均產生較大影響。計劃在長白山路上新建東西立交橋,上跨鐵路及錦港大街,道路最大縱坡2.5%,道路平面為直線,引道長1 000 m。
2.3.2 跨太行山路—西海道口建立交
由于綿陽路立交只解決了東西向車流問題,為緩解長白山路南北車流匯聚交通壓力,規劃將綿陽路道口部分車流分流到太行山路—西??诘揽谕ㄟ^,并在太行山路—西??诘揽谔幮藿⒔粯?。
計劃原位新建寬24 m梁橋,引道全長860 m,道路最大縱坡2.5%,最小曲線半徑400 m。立交橋跨越鐵路位置鐵路限界按電氣化鐵路考慮,并預留軌面標高可能的變化量,軌面至梁底高度按6.8 m考慮。
2.3.3 跨長白山路與岷江街相連
雁蕩山路西側為斷頭路,西行至中信達公司水域無后續通道,未與開發區市政公路相連,導致港內與外部路網無法連通。規劃在雁蕩山路與長白上路交叉路口處,建設立交橋跨越長白山路與岷江街相連,使港口西部路網與濱海新區路網實現互聯互通。
2.4 四擴
2.4.1 長白山路擴建
目前長白山路只有雙向四車道,道路兩側集中大量玉米收購企業。在收購季節,集疏運車輛極大程度的占用了道路交通資源,對錦州港及開發區交通造成阻滯,影響交通安全?,F規劃對長白山路進行拓寬,拓寬至雙向六車道、以增加車輛通過能力,加快車輛周轉速度。
2.4.2 瀾滄江街擴建
根據錦州港的吞吐量預測,現有瀾滄江街的通行能力將無法滿足未來的需求,且在收糧季節有大量糧食車占用兩側的車道臨時停車,影響該路段使用。因此,規劃將改造瀾滄江街道路,拓寬至雙向六車道。
2.4.3 港二路、港三路交匯區域擴建
錦州港現有港二路及港三路,兩條道路的北側起始點均在港西門外匯集,形成兩條道路車輛交匯區域,導致該區域交通壓力將增大,交通秩序紊亂、會車場地擁擠、車輛調頭困難,極易出現交通事故。因此,規劃擴建港二路、港三路交匯區域,不僅可以方便過往車輛會車及調頭,同時將大大提高集疏運效率,降低安全隱患。
2.4.4 雁蕩山路擴建
未來錦州港港二路至港四路三條道路北側出口均將匯入雁蕩山路,雁蕩山路將成為港口未來主要的進出通道,屆時港內煤炭、礦石等貨物的集疏運車輛均在此通過。同時,道路兩側有中谷琪瓏、元成生化科技等多家企業,各企業與港口之間運輸車輛眾多、交通壓力巨大。道路最窄段僅12 m,將不能滿足開發區交通運輸及多家企業未來發展的需求。因此,規劃改造雁蕩山路,拓寬至雙向四車道。
3 結論與展望
上述錦州港港內“七縱兩橫”、港外“一穿、二連、三跨、四擴”公路路網建設和完善方案,通過增加集疏港通道、調整流通流向、增加港內道路、拓寬道路瓶頸處、規范道路斷面等方式,從港口內部和外部兩方面入手,共同解決公路建設中存在的問題。上述“七橫兩縱”港內公路集疏運體系以總體規劃為基礎,經測算,通道建成后錦州港港內公路集疏運理論通過能力將達1.3億噸,為錦州港承載更多貨源及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