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是永勝縣主要糧食作物,常年種植面積達11萬畝。近年來,由于勞動力外出務工人員逐年增多,水稻種植勞動力成本逐年增高,機插秧作為水稻全程機械化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省市農業農機部門高度重視機插秧技術的推廣。
一、育秧環節應注意的問題
機插秧與常規育秧相比,主要特點是播種密度大,標準要求高,機插秧育秧一般采取塑盤泥漿育秧和塑盤旱育秧,塑盤泥漿育秧是最適用、易管理的育秧方法,因此在育秧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1秧盤的選擇:機插秧育秧盤一般有軟盤和硬盤,軟盤經濟實惠,硬盤價格高,選擇軟盤時要選擇有一定硬度質量好的,目前市場上軟盤生產廠家較多,質量參差不齊,秧盤太軟,土放入軟盤后秧盤容易變形,育出的秧不利于插秧機栽插。
1.2育秧時間的掌握:由于機插秧的秧苗期在25-30d為宜,機插秧育秧時間應該在栽插時間前25-30d播種育秧,傳統育秧與機插秧育秧一般有15-20d的秧齡差距。
1.3秧盤土選擇:采用泥漿育秧時,在鋪秧盤前要在育苗床上施10kg的復合肥作底肥,以保證秧苗后期肥力充足,同時要去除泥漿里的石塊和雜草,蓋土須細、松、無草根石塊。塑盤旱育秧一般選擇腐熟且有肥力的土作為盤土,盤土必須熟化并過篩,達到細、松、肥、無草根石塊,PH值偏高的床土播種前10d應用過磷酸鈣調酸,盤土厚度以2-2.5cm為宜,盤土過薄,容易導致秧苗生長后勁不足。
1.4浸種:為防止稻種自帶病菌,機插秧種子在播種前必須進行藥劑浸種處理,浸種前應先將種子曬1~2d。
1.5播種量的掌握:根據適當稀播培育壯秧的原則,播種量過少,會造成機插時缺穴增多而影響機插質量,播種量過密,種籽堆積,導致出苗后秧苗細黃,機插后發苗遲緩,甚至死苗,適宜的播量應以確保不漏插和能盤根為前提,盡量均勻稀播,一般常規稻3kg/畝,雜交稻1.2-1.5kg/畝,每畝大田備28個軟盤,播種時稱足一畝的播種量只播28個盤,保證每畝的用種量足夠。
1.6蓋土太細、太厚或厚薄不一,容易造成表土板結,芽谷因缺氧而燜種爛芽或秧苗粗細不均、高矮不一,均勻度和整齊度差,一般不采用肥土作蓋土,厚度以蓋沒芽谷為宜,約為0.3-0.5cm。
1.7秧床整理:秧床不平、寬度不足,容易使軟盤與軟盤間有空隙,或軟盤鋪土后變形,使床土厚薄不一,寬窄不一,影響機插。床面寬度以1.5m為宜,播種時床面應濕潤,溝深在15-20cm為宜,確保排灌通暢。
1.8播種后要對苗床進行除草處理,一般選擇常用熟悉的除草劑,除草效果過強或未使用過的除草劑使用不當容易出現出苗不齊或不出苗。
1.9機插秧蓋膜一般采用拱棚高膜保溫保濕,不用地膜保溫保濕。泥漿塑盤育秧不需灌水,利用泥漿水分自然濕潤盤土。塑盤旱育法一般采用浸泡的方法濕潤盤土,不采用澆灌的方法濕潤盤土。
二、秧苗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
2.1封膜第一天一般不揭膜,棚內溫度應保持在28~35℃以內,濕度在90%以上,次日根據氣溫情況決定是否通風,如遇晴天要蓋遮陽網,適當通風,陰雨天不必通風。通風后在太陽落山前補澆水,同時封膜保溫。第三天同樣視氣溫情況決定是否通風。秧苗出齊后應及時通風、澆水,1葉期撤除遮陽網,白天揭膜夜間蓋,1.5葉后揭膜煉苗,揭膜過早,造成出苗不整齊;揭膜過遲,秧苗竄高嚴重,受傷彎曲。一般在2葉期(播后8~9d)追肥一次,傍晚用尿素兌水噴施,每噴壺水(8~9升)放尿素30克,溶解攪拌后澆20盤左右,施肥后用清水噴洗苗一次,切忌直接在秧苗上撒化肥。
2.2病蟲害防治:秧田期病蟲害主要有稻飛虱,立枯病等,應密切注意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時對癥用藥防治,旱育秧尤其要注意防治苗期立枯病。
2.3適時控水煉苗:移栽前通過控水煉苗,增強秧苗抗逆能力,同時通過控水,促進秧苗根系生長和盤根,控水也是培育壯秧健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移栽前7-10d控水煉苗。
三、機插環節應注意的問題
在掌握好育秧技術,培育出適合機插的合格秧苗后,機插秧成功與否的另一關鍵,就是要提高機插質量,在機插過程中容易出現以下問題:
3.1起秧前秧塊濕潤度把握不當,運秧時方法不妥,路線過長。秧塊含水過高或苗土過干,或運秧量過大、路途過長,容易造成秧塊搬運時散板,導致漏插,影響機插質量。起秧時,先連盤帶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卷苗脫盤。
3.2大田整地必須相對平整,如果高處秧苗缺水,低處秧苗長期侵泡在深水中,不僅難以保證機插質量,還給化學除草增加了難度,無水層地方,封殺雜草無效果,水層深的地方容易傷苗。
3.3、大田栽插時無水或水太深,栽插時大田無水,既增加了插秧機運行時阻力,降低作業效率,容易出現秧爪帶秧現象。
3.4新機手操作插秧機容易漏插或栽插過深,因此,要加強插秧機操作手的技術培訓,使其熟練掌握插秧機的正確調整方法和操作技術。
四、大田水肥管理應注意的問題
機插水秧的寬行淺栽,為低節位分蘗創造了有利條件,其分蘗具有爆發性,分蘗期延長,夠苗期提前,高峰苗容易偏多,如不進行控制,容易造成分蘗過多,使成穗率下降,穗型偏小。因此必須采取前穩、中控、后促的水肥管理措施,前期要保證早返青、早分蘗,分蘗期注意提早控制高峰苗,中后期嚴格水層管理,促進大穗形成,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4.1機插秧由于是淺插,有的由于田塊不平,秧苗沒有插入泥土,只是擺放在泥土上,因此機插后3-5d應實行淺水管理,水太深,秧苗容易漂移。
4.2機插秧是小苗移栽,秧齡短,抗性較弱,要選擇適合的除草劑,除草劑使用不當會造成僵苗,甚至出現死苗現象。
4.3:施肥:機插前畝施磷肥50kg作底肥,栽插后10~12d,每畝追尿素8~10kg,鉀肥5kg。幼穗分化期(即3.5葉),每畝追尿素8~10kg作促花肥。
4.4適時控水:分蘗期為促進秧苗早分蘗,宜進行淺水管理,在分蘗達到夠苗期(機插后25~30d)后,需排水曬田,控制無效分蘗。抽穗揚花期是水稻一生中需水量較多的時期,應采用水層灌溉,但不宜過深。灌漿結實期采用間歇灌溉保持土壤濕潤,后期斷水不宜過早,否則影響產量。另外,要注意病蟲害防治,機插水稻分蘗發蓬猛,苗嫩更易染上病蟲害,應加強防治。
作者簡介:顏萍(1993.04);性別:女,籍貫:云南省永勝縣,民族:漢族,學歷:本科;現有職稱:助理工程師;單位及郵編:云南省麗江市永勝縣農業機械技術推廣中心674200;單位所在地:云南省麗江市;電子信箱:31727047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