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行正
摘要:在經濟快速化發展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人們對于生活中體驗性經濟需求在不斷增多,以農村、農業為載體以及以農民為主體的“鄉村旅游”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在帶動區域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有效提升了當地人群的經濟收入,是現階段農民增收致富的有效渠道。在鄉村旅游建設和開發過程中,由于旅游開發商未有效處理好旅游和開發之間的關系,在破壞原有生態平衡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群眾正常生產生活,為此本文主要系統化剖析了鄉村旅游開發面臨的困境,并對有效性開發對策展開了深入探討,以此來推動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鄉村旅游;開發困境;可持續發展對策
引言:“城鎮居民”是鄉村旅游的主要客戶源,隨著近年來城鎮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鄉村旅游”市場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農家樂”和“休閑農業園區”作為主要發展形式,在滿足城鎮居民精神需求和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在全面提升當地農戶經濟收入方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相比傳統旅游產業,鄉村旅游具有發展潛力大、有效拉動內需以及優化產業結構的顯著特點,保證鄉村旅游的有效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可在有效縮減城鄉經濟收入差距的前提下推動城鄉的協調化發展,是保證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有效渠道。
一、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意義剖析
(一)有助于種養業的有效結合
作為國民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農業經濟快速化發展雖然從根本上改善了當前人們的生活狀態,但經濟發展模式的傳統化卻也嚴重破壞了周遭生態平衡,阻礙了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基于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從某方面而言是出于對產品質量安全的考慮,通過利用動植物的互利共生關系將養殖、種植進行有機結合,不僅顯著地提高了產品品質,此外也為新型產業(旅游觀光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二)有利于全面提高區域經濟
“鄉村旅游”作為一種為經濟發達地區人們提供貼近自然、返璞歸真機會的一種現代化產業項目,在推動國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創造了良好條件。鄉村旅游是近年來基層產業機構為帶動區域經濟發展而研討的一種現代化產業,據一九年國家文化和旅游部統計數據顯示,全年旅游消費高達3.3萬億,成為了推動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戰略手段,可隨著人們旅游消費意識的不斷強化,傳統鄉村經濟產業發展模式和運營管理成效的實施,不僅難以取得預期的經濟效益,對農村整體經濟發展也造成了極為不利的影響,為此對鄉村旅游經濟產業模式進行不斷優化,在提升鄉村旅游經濟、促進鄉村振興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二、新形勢下鄉村旅游開發困境剖析
(一)經濟因素
“鄉村旅游”是目前推動地方經濟的重要產業之一,隨著近年來城鎮化建設進程的不斷推進,為確保旅游產業推動效益的最大化發揮,大力發展“鄉村旅游”現已迫在眉睫。由于公共服務體系中鄉村資源較為匱乏,在旅游開發過程中部分開發商資金不足以及難以確保政府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區域基礎建設的單一化,在難以有效吸引游客的同時,區域旅游產業一直處于賠錢狀態,長期惡性循轉由此嚴重影響了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二)環境因素
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由于部分開發商未能從長遠角度去制定切實可行的開發計劃,鄉村環境的盲目開發在破壞原有生態平衡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區域農民正常生產生活。在開發時部分開發商由于只關注于短期效益,未能綜合考慮區域實況而盲目模仿開發,旅游景點傳統特色的缺失在難以有效吸引游客的同時也不利于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再者就是開發商采用了不科學的營銷機制以及未能及時有效處理旅游垃圾,在威脅游客生命安全的同時導致了污染問題的頻繁化,產業整體發展也由此受到了一定阻礙。
三、新形勢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策略剖析
(一)確保政府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加大對鄉村旅游的資金扶持
與其它農村基礎產業相比,“鄉村旅游”在發展過程中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以便于在確保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制度的前提下來有效吸引游客。在城鎮化建設不斷推進的新市場經濟常態下,相比城鎮由于我國農村不僅與之存在較大的收入差距,再者后者基礎差、底子薄以及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等一系列問題的普遍存在,都給鄉村旅游發展造成了巨大阻礙,因此為推動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提高市場管理工作質量,確保政府主導作用的充分發揮以及加大對鄉村旅游業的資金扶持,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目標的重要保障。政府在區域經濟發展中占據了重要主導地位,為有效調節鄉村旅游發展格局,現階段當地政府除了要建立完善的統籌協調管理機制,來加強旅游部門與相關部門(農業、林業、環保、國土等部門)之間內在聯系外和溝通協作外,同時還要加快鄉村旅游協會、合作社等中介組織建設,以便于保證各項發展工作的有效落實;再者在發展鄉村旅游產業時,為保證旅游開發的有序、有效推進,開發商還需在秉承“科學規劃”原則的同時,通過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有效溝通,從而對鄉村旅游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其次政府部門還要建立健全完善的旅游標準化體系,通過加強對基礎服務工作的監管以及完善服務規范標準,從而對鄉村開發環節和發展環節進行有效管控,以此來推動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最后政府還要加大對當地鄉村旅游發展的資金扶持力度,在保證區域農民自身合法利益的前提下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拓展社會資金渠道,由此通過鼓勵和引導各種扶貧基金和社會捐助資金參與鄉村旅游發展。
(二)堅持區域特色化建設,加強對鄉村環境開發的有效管控
在鄉村旅游開發過程中,由于部分開發商只關注于短期經濟效益,未能站在長遠角度去制定完善且科學的開發計劃,盲目開發在破壞原有生態平衡的同時同質化問題的日益嚴重性,在一定程度上也嚴重削減了游客的游玩興趣和激情,不利于良性循環目標的達成。在發展“鄉村旅游”時,特色化和差異化建設作為區域鄉村旅游發展的基本方向,確保建設工作的有序、有效落實,對于推動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地域十分遼闊,且不同區域具有獨屬于當地的特色文化,如西部的民俗、東北的冰雪、江南的水鄉等,在進行開發時為進一步增強區域建設的特色化,首先鄉村旅游開發商需在綜合區域特色文化的前提下,確保區域“三農”本色的有效滲透,由此將鄉村旅游與城市旅游區別開來,幫助城鎮游客切實感受鄉村旅游的魅力所在;其次在開發建設過程中為確保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開發商還要秉承著“因地制宜”的原則,即通過充分挖掘區域生態環境、歷史文化以及地域特色,從而在保證人為構建鄉土文化的前提下又有由自然氣候所形成的當地特有的自然景觀;最后在新產品開發時,為有效吸引游客以及加強對鄉村環境的保護力度,鄉村旅游開發商還要在秉承“創新”理念的前提下,盡可能開發一些新的鄉村旅游業態(鄉村俱樂部、休閑莊園、度假社區、溫泉養生),從而滿足城鎮居民的生活體驗。
(三)加快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建設,給予游客良好的旅游體驗
完善的旅游配套基礎設施是農村農旅融合發展的基本要素,而便利的交通道路是農業旅游生產點與旅游景區、飯店、商鋪之間有效連接的橋梁,正所謂“要致富、先修路”,因此在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基層部門需提高對道路建設和修整的重視度,通過加快道路的修建步伐,以此在加強城鄉溝通的同時,為游客旅游提供便捷。除此之外,游客體驗優劣程度在很大程度上由景區公共服務設施所決定,為此做好旅游區農業生產配套設施和安全防護、做好衛生服務工作以及信息網絡系統建設作業,是強化各旅行社服務品質、促進當地旅游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礎和根本前提。除此之外“大健康旅游”是健康產業和旅游產業深化融合的一種新業態,近年來隨著人們對于“健康生活”觀念的不斷提高,產業規模和數量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為進一步提高產業的服務價值,相關產業需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規劃,即在秉承著“負責任”理念的基礎上,依據資源基礎對發展空間布局進行合理化布置,通過加強“大健康旅游產業”和區域資源的相互融合,加強對資源的保護和再利用,在加快獨具特色區域旅游產業打造的基礎上,形成一種極具影響力的旅游品牌。除此之外在“大健康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區域政府和相關部門還要從根本上提高對區域健康旅游產業目標性、群體性和產業集聚效應的考慮,通過對區域旅游資源進行深入挖掘,通過將資源進行互補打造區域健康旅游集聚地,以此在全面提高服務價值的同時,實現產業效益的最大化發揮。
四、結語
概括而言,在城市化建設進程不斷推進的時代背景下,區域鄉村在發展“旅游業”時,由于某些不和諧因素的存在,“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并不樂觀,為有效解決目前境內“鄉村旅游”各自為營的現狀,鄉村除了要加強區域聯動以及產業融合外,加快基礎設施配套服務建設、制定可持續發展的產業規劃以及加快專業人才培養平臺的搭建,是行業可持續發展目標達成的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徐追.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模式探析[J].休閑,2019,12(3):122-125.
[2]吳嗣鈞.中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邏輯演進[J].農業科技通訊,2019,12(8):104-106.
[3]孫卿.全域旅游視域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路徑[J].當代旅游,2017,15(12):104-104.
[4]稅偉,陳烈,王山河.城市化與城市近郊鄉村旅游開 發研究——以成都邛崍市鶴鳴村為例[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8,12(03):12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