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參與,家訪則是這一系統工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做好學生資助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將以四段走訪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故事,探究如果做好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工作。
關鍵詞:家訪 ?家庭經濟困難 ?資助
一、政策背景
為積極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資助育人工作始終,發揮資助育人工作實效,國家及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修訂了多部文件和政策,不斷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加大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支持力度,為確保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順利入學,無憂完成學業提供了重要支撐。如為滿足當前學生勤工助學工作的新特點及新需要,2018年8月,教育部、財政部對現行的《高等學校學生勤工助學管理辦法》進行了修訂;2020年7月,經國務院同意,教育部、財政部、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調整完善國家助學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教財〔2020〕4號),決定調整完善助學貸款有關政策,進一步減輕貸款學生經濟負擔。這一個個政策的相繼出臺,充分展現了我國高校學生資助的優勢以及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助力的決心。
二、案例分析
家訪之路,是用真心、愛心和暖心為學生鋪就的成長之路,有效的家訪是對學生進行心心相印的真教育,是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的重要舉措,只有真正走近學生身邊,才能走近他們心里。每年,學校都積極組建家訪工作小組,精心挑選走訪對象,帶著問題、帶著任務、帶著真情出發,深入學生家庭,真正做到讓政策春風吹拂寒門,讓貧困學子輕裝上陣。
(一)歲暮天寒,人心向暖
雅斯貝爾斯曾說“教育的本質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也許,教師們都曾以為自己是影響他人的那棵樹,可當走近她們姐弟倆,才發現,在他們面前,任何人都只能是被搖動的那一棵。誰也想不到,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在經歷父親失蹤、母親去世后變成了如今姐弟二人的相依為命。她們二人看上去有點靦腆,但眼神里卻閃爍著光芒,充滿了堅定。感謝村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精準扶貧政策,制定了個性化幫扶措施,如將該生家庭認定為建檔立卡貧困家庭,每月領取補助金,并幫兩個孩子建了新房,給了他們遮風擋雨的“避難所”等。在家訪過程中,學校積極向該生及村干部宣傳國家資助政策,宣講學校資助體系,掃除該生經濟上的顧慮,鼓起生活中的勇氣。臨別前,該生說道:“這個冬天是最冷的也是最溫暖的,雖然沒有了父母的呵護,但生活的苦難壓不垮我。非常感謝學校的關愛和幫助,以后一定要學好本領,回報社會,努力成為一個溫暖的人,讓愛傳遞。”
(二)窮且益堅,承志前行
老舊的大門,凌亂的院落大抵是走訪小組進入他家院中的第一印象。在其父親的指引下,走訪小組一行人走進屋內,昏暗的燈光,老舊的家具像是上演了一場默劇,處處訴說著生活的艱辛。在這樣暗淡的顏色中,一片明亮引起了走訪小組的注意,那是紅彤彤一面墻的獎狀,從小學到大學,幾乎每個學段都有??吹竭@,該生父親自豪的說到:“我們雖然窮,但窮也窮的有志氣,窮不怕,只怕不爭氣。”誠然,孩子謹遵父親的教誨,他做到了,滿墻的獎狀便是最好的答案。
(三)踏花歸去,馬蹄留香
在看到建檔立卡貧困學生名單上有她時,我萬分詫異。不是在質疑她家庭貧困的真實性,而是詫異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她,是如何讓自己小小的身軀撐起家庭的重擔。這是一位主要學生干部,如果用一種植物來形容她的話,馬蹄蓮再合適不過了,因為雖然個子矮矮的,但生動可愛,做事干凈利落,像個小陀螺一樣,整天忙前忙后。和其母親交談中得知,盡管丈夫在孩子年幼時去世,但她對孩子教育一刻不敢松懈,拼命打工供養孩子讀書。聽到這,便明白為什么該生總是飽含熱情,雷厲風行。正是有父親陪伴的童年使她走到現在,并激勵她一路走下去。她的堅強、勇敢、善良藏在了媽媽漸漸發白的頭發中,藏在已故父親的期盼里。
(四)大愛無言,潤物無聲
剛到達該生家中,便看到一位佝僂身軀的男子邊笑邊招呼走訪小組進屋,很明顯手腳不便、口齒不清。而后得知,那是學生父親,因突發腦溢血留下后遺癥。在與父母交談的過程中,給走訪小組留下印象深刻的是父母一直重復的一段話:“俺們沒上過學,沒文化,孩子只要是想上,砸鍋賣鐵也供。想考研究生、博士,俺都支持!”看著父母親誠摯的眼神,聽著他們含糊不清的言語,才體會到,什么叫做“大愛無言,潤物無聲”。
三、具體措施
高校應秉持“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理念,不負教育者的職責,真正做到經濟上“助困”,心理上“助心”,發展上“助成”。
一是開展學業指導幫扶結對。為經濟及學業雙重困難的學生配備導師,及時提供學業指導;二是創新創業實踐結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與學校教師及企業結對,開展師生學業指導沙龍、項目實踐沙龍、創新創業指導;三是心靈陽光成長結對。通過團體心理輔導幫助經濟困難學生確定學習目標,樹立學業信心,從而促進學業成長,多措并舉全面構建師生協同、生生互助的學業發展支持體系。
參考文獻
[1]彭思思.(2021).高校資助體系下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廉潔意識培養與教育研究.現代教育論壇,4(1),61-64.
[2]徐麗.(2020).新政策背景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生精準認定問題及對策研究.山西青年(17).
[3]徐子珺. (2020). "助困,立志,強能"——基于精準扶貧視角下的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立體扶助模式構建策略.青年與社會(1),130-131.
[4]陳冬明. (2020). 新形勢下民辦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成長成才路徑探討.青年與社會(22).
[5]毛羽. (2020).立德樹人背景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發展需求與精準援助.公關世界,000(012),120-121.
[6]馬曉晨,&趙曉珂.(2020). "三全育人"視角下高校資助育人模式的路徑探究. 青年與社會(7),99-100.
[7]王琦,&高遠. (2019).新經濟背景下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工作探究.山西農經,No.262(22),56-57.
作者簡介:岳琳琳,女,漢族,1995.05,山東莘縣,聊城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碩士研究生,助教,山東聊城,25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