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潔
摘要:《茶花女》對我國近現代文學與文化發展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其內容中鐫刻了中國人在小說、話劇以及歌劇等多個領域開拓的足跡,也是我國第一部具有影響力的翻譯小說,同時也是中國最早的話劇演出以及第一部由中國人演唱的歌劇,從某種程度來講,《茶花女》的誕生引導我國文學與藝術的現代化發展進程。
關鍵詞:《茶花女》;近現代文藝創作;影響
前言:
《茶花女》對我國近現代文藝創作工作的開展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其對我國的現代化文藝創作工作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不可否認的是其作為中國近代第一部教有影響力的譯介小說,在我國的小說現代化發展進程中,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
一、《茶花女》在近現代文藝創作中的地位
《茶花女》在后續不斷推進的過程中,受到了很多讀者的追捧,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人們對域外小說的印象。在陳平原的研究中指出,域外小說在出版之后有著比較大的影響,尤其是林澤的《茶花女遺事》更是大受人們歡迎,一時之間文人學士競相爭說‘茶花女’的成風。周作人曾經說過,正是因為有了林譯才知道更多的外國小說,從《茶花女》的起源進行闡述,一直到《黑太子南正錄》,在此過程中沒有一本小說是不閱讀的,所以深深的吸引其到西洋文學的學習中去,同時也感知到了文言文的趣味所在[1]。胡適在其十八歲的時候就已經購買了三次書本,并且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林紓的筆法加以細致的點評。不管此類的文學大將今后是否會出現倒戈橫批的守舊現象,但是最起碼的是《茶花女遺事》等多種小說已經為他們打開了西洋文學的發展大門,讓更多的人開眼看世界,并且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茶花女》在我國言情小說的歷史發展中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其具有較多的仿作品。在陳平原所列舉出的“小仲馬《茶花女》能夠迅速的發展成為中國讀者與小說家所接受與模仿的形式,同時還明顯的舉出了鐘心青的《新茶花》、林紓的《柳亭亭》等,就現今發展情況來講,僅一部《茶花女》就遠遠的超出了許多的書本。”夏至清先生更是將林譯先生的《茶花女》視為中國源遠流長的一種‘言情文學’,更加準確的來講,《茶花女》是林譯的起始言情小說,不僅僅促使這一文類的現代化興起,同時也促進其實現現代化的轉變。
最后,在《茶花女遺事》的小說敘述技巧中做出了一些突出的學習、開拓,更是為我國古典小說敘事現代化轉型留下了更多的鋪墊,最為明顯的就是使用第一人稱與日記體的敘述方式。在郝嵐的《林譯小說與中國文學的現代性》中提出,林譯的小說對我國的小說敘事所產生的影響,主要是為我國第一人稱小說與日記體小說的出現奠定了域外的榜樣[2]。除了敘事方式的應用之外,在《茶花女遺事》中同時也為我國現代化的小說寫作語言轉型奠定了堅實的鋪墊,不管是胡適還是錢鐘書,都對林紓的《茶花女遺事》給出了相應的關注,其使用的古文并不是傳統古文那般章法森嚴,林紓在翻譯小仲馬的《茶花女》時,使用古文進行敘事寫清,是一種全新的嘗試,自從古文發展至今,都不曾有這樣的一種長篇敘事寫情的文章。
二、《茶花女》對中國小說的影響
《茶花女》不僅對我國小說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同時在中國話劇、歌劇等領域中的發展功績斐然。在話劇方面,最早是由中國人表演的、影響較大,最像話劇的劇目是在1907年由春柳社的留日學生在日本東京編演《茶花女》,在演出的時候,茶花女的角色是由李叔同進行反串扮演的。根據周慧玲的說法來講,《茶花女》是當代新劇中經常搬演的劇目之一[3]。在中國現代話劇的發展中,春柳社曾經多次排演過《茶花女》,同時歐陽予倩將其改變為八幕劇繼而上演,將其取名為《巴黎茶花女》。對于中國來講,話劇是一種外來品,《茶花女》話劇表演是我國軌跡發展到一定程度,同時反映出了我國話劇的成長歷程,同時對我國的話劇藝術所產生的影響是不可低估的。
在歌劇表演方面,我國的第一部歌劇是由中國人自己演唱的,是西洋歌劇的《茶花女》,自此之后其更是成為我國歌劇發展歷史上的重要演出劇目之一。在此類的演出中,其中的報紙、雜志是比較多的,同時演出具有一定的影響。在1956年的中央歌劇院所上演的《茶花女》,是我國中央歌劇院推廣的第一部西洋歌劇,由著名的歌唱家掌權、李光曦等人擔任了演出的男女主角,使用中文進行演唱,1979年中央歌劇院對《茶花女》進行了復排,其演出產生的轟動至今都領很多人記憶猶新,在1993年基于原版的基礎上,中央歌劇院又重新排演了以此《茶花女》。在2001年中央歌劇院與意大利藝術家推出了最新版的歌劇《茶花女》,該劇目在北京保利劇院上演,在本次演出中中意合作是一大特色,劇目的指揮與導演都是意大利藝術家。歌劇作為一種高層次的西洋藝術,對于中國人的發展來講,需要一個逐漸普及接受的過程中,借助《茶花女》這一媒介,很難推動該藝術在中國的移植與扎根。
除去小說、話劇以及歌劇等,《茶花女》在中國的電影、芭蕾舞劇等方面的藝術作品產生影響,我國人們展開了較多的電影改變,并且拍攝出許多的作品,對于此類作品的改變,都是將任務作為本土化,對故事情節展開的一種改變,其中或多或少的將國人對于茶花女這一形象接受的集體無意識[4]。在芭蕾舞劇方面,演員們在舞臺上穿著楊莊,呈現出較為精彩的演出,為我國的話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結語:
本文主要對《茶花女》在中國小說、話劇以及歌劇等多種藝術領域中的發展與傳播情況進行分析,我們可以得出《茶花女》對于中國的近現代文藝發展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作品的成功更是對經典價值的一種印證,更多的是這不作品中蘊含著許多中國小說、話劇以及歌劇等現代化發展歷程的“密碼”,都需要我們深入展開研究。
參考文獻:
[1]劉世輝. 威爾第歌劇《茶花女》中男中音詠嘆調《普羅旺斯的陸地和海洋》的演唱分析與探究[J]. 戲劇之家,2020,(09):68.
[2]何佳慧. 淺析浪漫主義歌劇詠嘆調在西方音樂史中的發展——以《茶花女》為例[J]. 北極光,2019,(09):22-23.
[3]張海洋. 在渦流中掙扎的女性——《茶花女》藝術特色研究[J]. 劇作家,2019,(05):91-94.
[4]陳瑜. 淺議《茶花女》對中國近現代文藝創作的影響[J]. 戲劇之家,2018,(20):4-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