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召棟
摘要:近年來我國的智慧城市建設進入高速增長期,各級政府也加快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建設的過程中也涌現出一些建設思路和標準。新型智慧城市是智慧城市發展建設的新階段,是智慧城市1.0到2.0的演化和迭代,強調更多元的互動、更廣泛的鏈接和更深度的融合。
關鍵詞:智慧城市、規劃、數字治理、運營模式
本文將從規劃標準、基礎設施建設、平臺打造、運維模式等方面展開論述,旨在探索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的模式,為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一些思路與方向。
1.規劃和標準
1.1 規劃
制定智慧城市發展建設規劃,以前瞻性、先進性、專業性和實用性為標準統籌規劃地區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起到引導規范作用。武漢市自2012年就開始實施制定《武漢智慧城市總體規劃與設計》,2019年開始制定《武漢市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規劃》;北京市超前謀劃,制定《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智慧城市發展行動綱要》,統籌規范北京智慧城市建設;杭州市也發布多批次規劃指導智慧城市建設。
規劃的制定需要我們基本摸清底子、明確目標、清晰路徑,立足城市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建設目標統籌制定,指導城市智慧城市總體建設。由于智慧城市的具體建設內容和目標是漸進明細的,根據規劃制定階段性的實施方案并按照實施方案推進是現階段智慧城市建設的普遍的工作方法。
1.2 標準
智慧城市建設和評價方面已有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等,為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標準和思路。參照已出臺的標準,結合本地區實際,指導本地區的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參照建設標準,復制優秀案例,以標準化手段助推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發展。參照標準進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可以避免走彎路,也有助于在現有基礎上創新發展。同樣,參照現有的全新型智慧城市評估指標體系,客觀準確評價城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和發展水平,規范有序、高效務實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建設。
2. 基礎設施
2.1平臺設施
大數據資源庫:大數據資源庫目前的建設都是主要圍繞基礎庫、主題庫展開,基礎庫包括人口庫、法人庫、電子證照庫、空間地理庫、宏觀經濟庫等,主題庫有應急管理、政法綜治、交通出行、生態環境、社會保障、醫療健康、市場監管、執法監督、農業農村等。有些把專題庫和通用業務庫也納入大數據資源庫建設中。專題庫、通用業務庫由各級共建共享。
共享交換平臺:數據共享的程度反映著一個地方的信息化發展水平。各政務部門間的政務信息資源共享交換通過共享交換平臺進行,充分利用共享平臺數據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工作,鼓勵開展跨區域數據共享應用。
數字孿生城市底座:構建統一的數字底座,推動數字孿生城市建設。基于城市空間地理庫,過打造城市CIM平臺,通過CIM+專題,建設虛實互動、孿生共長的數字孿生城市。
2.2基礎設施
大數據中心:大數據中心不僅僅是傳統的數據中心及其承載的分布式海量數據儲存和處理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運用大數據的思想和技術,利用大數據中心提供的儲存、處理和數據服務能力,來賦能各行各業的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作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陣地,大數據中心的建設在當今海量信息的時代是必不可少的。
網絡設施:智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通信網絡的保障,5G被認為是萬物互聯的開始,其本質是更廣、更快、更強的依據無線傳感器的信息技術,指向了更高效、更及時的資源運用。5G將不僅僅帶來網速的提高,更意味著可靠的低延時海量物聯網。逐步搭建覆蓋全域的5G網絡,開展5G+應用場景建設應用。加強全光網絡信息基礎設施保障,建設更暢通的信息高速通路,實現高速上網的需求。
其他終端設施:包括各類攝像頭、監測站點等。
3.平臺應用
智慧城市運行中心(城市大腦):所謂的城市大腦,就是建立一個集聚合、感知、分析、運行的城市運行中心,在頂層架構上統籌城市信息化建設,建設城市信息化中樞系統,接入政府和社會數據、系統、平臺,實現數據、平臺交互載體和樞紐的融合。
主題應用:智慧城市的建設不是孤立的系統建設,需要多點開花,在電子政務、社會治理、智慧社會、智慧產業方面,政府職能部門按業務開展智慧城市子平臺建設。
4.運營模式
1)政府投資運營。政府財政出資進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是比較普遍的一種模式,政府利用自有資金對智慧城市建設進行整體規劃、獨立投資和后期運維。
2)政府投資、企業運營。由政府投資建設,專業公司運維(運營),更好發揮各自優勢。
3)政府主導、企業參與。有些政府項目不適合也不方便由企業來主導,該類項目應該由政府主導投資,企業參與建設,建成后由政府負責運營維護,保證數據安全。
4)PPP政企合作模式。公私合作模式,是公共基礎設施的一種項目融資模式。在該模式下,鼓勵私營企業與政府進行合作,參與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通過這種合作方式,合作各方可以達到與預期單獨行動相比更為有利的結果。
5.結束語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數字孿生等新技術賦予了城市新的生命和新的靈魂,新型智慧城市是現代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是城市化、信息化、智能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趨勢,是一種可持續的城市化發展模式。相信在規劃、標準的指導下,在需求和問題的引導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驅動下,建設新型智慧城市必將為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和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力量。
參考文獻:
[1]陳俁含.從傳統智慧城市到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現狀及未來發展路徑探討[J].《未來與發展》,2020,(1):1-6.
[2]崔巍.大數據時代新型智慧城市建設路徑研究[J].《社會科學》,2021,(2):25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