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向玲
摘要:煤礦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與各行各業密切相關,城市化建設中,水泥生產、發電以及煉鋼等領域,都離不開煤炭資源。與此同時,人們在日常生活當中,也會消耗掉大量的煤炭,煤炭在開采與生產過程中,會釋放出瓦斯,由于長期的聚集,一旦遇到明火,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很容易會導致出現安全事故,并且可能會導致瓦斯爆炸,所以,加強礦井通風安全管理至關重要,更是礦井安全生產的重要基礎。
關鍵詞:礦井通風;安全;影響因素;防范
1礦井通風安全管理簡述
礦井生產作業過程中,所處的環境空間通常比較狹小,且作業地點經常更換,地下環境惡劣,照明不足,也使得相關工作人員時常面臨著諸多風險,如常見的有毒氣體危害、地質災害、瓦斯爆炸等,嚴重威脅作業人員的安全,也對礦井生產產生了不同程度的負面影響。所以,必須要不斷優化礦井生產作業環境,嚴格按照井下實際情況,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及時妥善解決與處理通風問題,從而保障井下作業安全高效開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為井下提供源源不斷的空氣;其次要妥善處理各種有害氣體,使其得到稀釋,及時有效降低有害氣體含量;最后還應當不斷的優化與完善井下工作環境,從而保障生產工作安全進行。
2礦井通風在煤礦安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2.1 管理存在誤區
就目前現狀來看,部分煤礦企業在生產經營管理過程中,部分管理人員并不重視井下瓦斯等有害氣體的處理與管控,部分企業管理人員并未實時監測礦井內部瓦斯氣體的濃度變化。部分煤礦企業雖然安裝了一些監控設備,但是并未真正發揮其作用和價值,很多時候也只是為了迎合上級檢查。煤礦開采單位也沒有做到定期維修維護,使得部分通風設備容易出現故障,不利于各項生產作業的穩步開展,并且會造成一定的不良影響。當前部分企業使用的相關設備,實際功率也很小,只能滿足局部通風要求,但是無法覆蓋整個隧道通風。
2.2通風不良造成安全事故
煤礦事故往往產生的危害比較大,對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產生直接的威脅,同時會造成資金的損害。因此,煤礦要從實際的開采情況進行規劃,使得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重視安全管理問題。但是通過安全是非常容易被忽視,從而造成由通風不良的安全事故,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2.3煤礦技術不達標
在煤礦工作的技術人員許多學歷較低,且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缺乏專業的技術能力。大多數煤礦內部只配置兩個人在進行相應的工作,使得工作水平較低,面對突發的安全事故,沒有足夠的經驗來應對,使得安全系統內部不完善。除此之外,在煤礦生產過程中需要計算機、通信等多種技術支持,如果在生產過程中遇到問題只能依靠外來的專家進行解決。
2.4安全管理問題
首先是小型礦井煤礦的開采量越來越大,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不管是城市化建設還是人們的日常生活,對于煤炭資源的整體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在很大程度上也促進了煤炭企業的快速發展。部分企業為了提升自身的整體經濟效益,這樣也會違反相關礦井開采規定,與此同時,小型礦井開采模式也會導致外界環境被污染。其次,由于沒有受到相關部門的嚴格檢查,管理也不到位,導致整體安全性也比較差。隨著相關技術的快速更新與發展,部分煤炭企業對于技術設備未及時更新,相關技術也比較落后,導致煤炭的實際開采生產效率低下。在進行深層煤炭資源開采過程中,通過應用先進的設備與技術,能夠極大的提升煤礦資源的技術水平和綜合能力。但是目前部分企業自身資金與技術能力都相對薄弱,因此,也無法及時采購相關設備,優化技術手段。最后是技術水平整體較低,部分開采工作人員自身的職業素養以及專業水平較低,在生產作業過程中,缺乏管理與安全意識,沒有定期對項目進行檢查,從而導致各項風險事故與安全問題層出不窮。
3加強礦井通風安全控制的有效措施
3.1逐步完善通風管理制度
礦井開采企業在生產開采作業過程中,管理人員應當結合井下實際情況,逐步建立與完善相應的通風制度以及管理流程,并將制度嚴格落實到實際生產開采作業當中。其次,企業還應當規定相關管理人員定期檢查,并監督執行狀況,制定相應的獎懲機制。企業的管理人員可通過落實責任制度,從而不斷提升作業人員的責任心,對于工作態度良好的人員,可適當給予獎勵,對于違規人員,應當給予適當的懲罰。
3.2做好礦井通風評價工作
礦井通風安全功能評價可以根據評價結果對礦井通風系統進行適當、安全的調整和試驗,提高通風裝置的效果。今天,瓦斯、煤炭燃燒仍然是煤礦安全事故的關鍵,存在著很大的危害性,應進行礦井通風的綜合評價,可以減少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提高防范意識和抵御危害的技能。目前,在評價煤礦通風時,還可以采用灰色系統評價法和網絡分析法。如果礦井地質構造相對簡單,不妨采用單指標評價法。相反,當地質構造相對無序、風險較大時,應至少采用兩到三種評價方案,使評價結果更可靠、更受認可。
3.3加強員工的安全意識
職工的安全意識是影響礦山安全生產的關鍵因素。因此,在礦山生產過程中,要積極組織管理人員參加安全管理和培訓,深化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首先,定期對通風管理人員進行安全培訓,在培訓過程中豐富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引導他們樹立強烈的安全意識。其次,要根據當前形勢,合理調整優化安全管理體系,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向有關部門反映,對損壞設施的人員要嚴懲,對設施性能要認真檢查,從而促進礦井通風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
3.4建立高效實用的通風安全控制系統
煤礦井下開采作業中,應保證通風管理的安全性,保證通風系統更好的為礦山開采服務。一方面,煤礦企業應健全通風安全控制部門,并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范圍。為了保證煤礦通風的安全性,企業應建立完善的控制部門。煤礦通風安全控制流程比較復雜,工作內容多變,為了保證通風安全性,企業應針對通風控制工作設定專門的組織部門,并明確劃分各部門職能范圍,保證各級領導階層可以直接參與通風安全管控工作。各級領導人員應以直線形式逐級傳遞通風安全管理流程及問題,及時制定可行的預防治理方案,根據上級領導的指示做好之后的工作安排與計劃。除此之外,各級管理階層還應明確自身職責,將通風安全影響因素的觀測與控制責任嚴格落實至人、至班組,保證及時傳遞通風安全控制信息,全面高效的執行相關控制流程,保證井下通風效果。
另一方面,煤礦企業應在嚴格遵循五項基本原則的基礎上制定通風安全管理體系。具體原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層級原則,煤礦企業應根據實際通風情況,針對不同部門的責任與崗位內容劃定不同的管理層次,保證職責分工的明確性與具體性。二是統一指揮原則,在通風安全控制工作中,煤礦各部門機構不能根據自身意愿隨意設置,在設定通風安全管理制度時應保證各管理層級的充分溝通,及時做好溝通與協調工作,以全面、高效的落實通風管理措施。三是授權原則,當前部分煤礦的管理質地比較嚴格,在災害發生時無法保證靈活性,下級開采人員不能根據通風事故情況隨機應變,以致無法保證通風事故處理的及時性。此時,煤礦企業應根據授權原則靈活轉變工作方式,及時處理災害事故問題。四是分工協作原則,煤礦企業應明確各部門的具體職責,形成專人專崗的工作狀態,提高通風效率。同時,煤礦企業的通風安全管理不能僅依靠一個或幾個部門進行,應整個企業共同參與,確保循序分工的執行通風安全控制體系。五是動態原則,煤礦通風安全控制體系應保證動態性與靈活性。煤礦井下開采條件比較復雜,通風安全控制體系的構建應保證動態性,確保通風控制滿足煤礦生產需求。
3.5煤礦通風安全技術
由于煤礦安全生產技術水平限制,在改造的過程需要面對較多的困難,如果部分企業為了降低生產成本沒有選擇合理的通風技術,就會使得回風巷道工作出現問題,從而產生煤礦通風事故。另外,相關工作人員要調整煤礦的風量,使工作環境處于安全的狀態,采用阻力監測技術、控制質量監測技術以及阻力調節技術來進行調節。由于井下通風面積和阻力會影響調節,因此對煤礦通風技術要求越來越高,容易誘發煤礦安全事故的發生。
結論
近年來,煤礦資源的開采及生產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煤炭資源作為社會發展的重要能源之一,對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響。因此,加強煤礦通風安全管理,逐步完善煤礦通風安全系統,有利于預防和杜絕可能存在的安全風險,最大程度上保障煤炭開采作業高效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邢志剛,趙永誠.探究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J].時代農機,2019,45(08):146-147.
[2]袁磊.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事故預防措施信息化分析[J].科學與信息化,2019,(005):160-160.
[3]劉來鑫.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事故預防措施信息化分析[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20,v.40;No.511(05):71-72.
[4]周竹峰.探究煤礦通風安全管理及通風事故的防范措施[J].區域治理,2018,(02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