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國芝
美麗的東西永遠藏不住,像春天的桃花,即便在深山,也要一個勁地探出頭來,不管不顧地開放,告知你,她就在那里。翁奇村就是這般美麗的存在,那里的山水、風情、文化,以組合的方式用她特有的內力向你襲來,瞬間便被她浸潤、包圍,情不自禁的陶醉其間。
進入仲夏,我與妻從貴安新區出發,沿途一路高速,根據高德地圖,準確無誤地引領我們到達影山站(獨山北)。這個出口是后來增開的,據說這與翁奇村的產業和旅游業有關,高速通了這么多年,再新增站口談何容易,由此,翁奇村的魅力便能窺斑見豹。站口居高臨下,在車子里,首先躍入眼簾的是寬大的凈心廣場,邊上醒目地懸掛“翰林故里,凈心福地”八個大字,一股濃濃的書香味便迎面撲來,讓人瞬間有一種莫名的震撼。來接我們的是影山鎮辦公室主任熊仙麗。進得村里,熊主任說,到我們村,一是看山,二是看水,再看文化美不美!村上去年脫貧了,主要是茶業產業做大做強,有新貴茶業公司入駐,原料就近,加工就近,網售零距離,現在我們這里,山綠了,錢多了,群眾臉笑了。我問,看山怎么說,看水如何看?網上有許多關于“茶天堂”的點贊,真的假的?她說,百聞不如一見。于是,茶天堂便向我們走來了。
到達山頂,由于海拔高,落差大,萬畝茶園盡收眼底,游人三三兩兩,錯落有序的民宿恰到好處的鑲嵌其間,在藍天白云的映襯下,形成一幅水墨潑染的中國畫。在這個一切都生機盎然的季節,綠色是基調,讓人心醉,這茶天堂的綠,別具一格,是一種流淌的綠,綠到了心坎,與群山呼應,那種綠,像畫家不小心的潑墨,從山頂流到山谷,正驚嘆時,忽而又凝固了,像一樽碩大的和田玉,擲在那里,任你細細地品味。
下得山來,熊主任帶我們車覽胭脂河,她說,這胭脂河繞村向北流,源頭分別來自紫林山、茶天堂,由于山高落差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故山上四季有花,每個季節落英隨水而下,故名胭脂河,加上這條河水質絕佳,自然護膚,亦稱胭脂水。正聽得入迷,只見河的兩岸,垂柳成蔭,民房有序延綿,孩童嬉戲其間,一份悠然的田園風光,一切美好都被眼球記錄,村民的眼神告訴我們,安全和幸福均來自心底。
在胭脂河的邊上,有一專門供奉奎星的樓閣,名曰奎文閣,別地的奎星是否靈驗,我不得而知,而這里的奎星,僅需說出一個人的名字,便是無可爭辯的例證,那就是西南巨儒莫友芝。作為影山文化的創始人,他生在翁奇,長在翁奇,學在翁奇,因受那個年代經濟文化交通等影響,卻出名在別的地方去了,不過,這反而成了鄉人的驕傲。這里的奎文閣之所以香火旺盛,既是鄉人對他的一種崇拜,也是祈禱子孫萬代個個賢能的一種寄托。奎文閣的門前,立了一個牌坊,背面刻著一幅對聯: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盡管有“家無讀書子,官從何處來”的思想,但以現在視角看,讀書對提升家庭整體綜合實力,仍是一脈相承的,而對家國忠誠,又何嘗不是每個國民做人的底線。
回來的路上,我遇到了村上的賢達楊允祿,他是莫友芝好友楊介翁(楊維番)的嫡系子孫,他說:楊姓和莫姓是這個村的大姓,都有行善積德的優秀品質,尤其提倡尊老孝老,常常以家有百歲老人為榮,若百歲老人辭世后,家里會修一座橋,叫功德橋,于是在胭脂河上,修了許多孔功德橋。后來村上搞鄉村旅游,重修整理,定為九孔,意為行善積德做好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九孔算是極高的評價了,而這種重修理念,則是一種謙虛的外在表達。我為之震撼,好一個行善積德的翁奇村!正如他兄妹四人的名字一樣,父母分別給他們賜名:允福、允祿、允壽、允禧。福祿壽禧,除了楊家,何償不是先輩們給我們后人的一種愿望呢!
回來后,我想,翁奇村,茶的世界,一個讓人行走在草木之間的地方,怎么不讓人長壽呢?這個地方,姑且就它叫山語村吧,一切幸福,交由山水作主,我們其實只是一個過客……
(責任編輯/楊倩)
村寨信息:
區位:黔南自治州獨山縣影山鎮翁奇村
交通:貴陽—蘭海高速(廈蓉高速)—獨山北站(影山)—翁奇村
鄉村特色:翁奇營盤、奎文閣、令公祠、大成殿、荷花池、影山草堂、翰林府、誥命府、尹珍府、影山老街、特色民宿、特色美食。